贡志刚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导入环节并不仅仅是为了引出一节课的内容。好的课堂导入应能勾起學生进入课文的欲望;能渗透本课目标和学习方法;能定下学生阅读文章的情感基调。
[关键词]导入 兴趣 方法 情感基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63
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环节的作用绝非只是引出上课话题。如果说一节好课是一首美妙的歌,那么一个好的导入语就是这首歌那优美的前奏;如果说一节好课是一栋雄伟的建筑,那么一个好的导入语就是这座建筑那坚固的基石。好的课堂导入其妙用至少有三。
一、勾起学生进入文本的欲望
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从愉快的课间活动中意犹未尽地走入教室,定然是依依不舍,甚至是“身在课堂心在外”的。这时,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便可以收回学生那颗在外的心。
有一次,我要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刚走进课堂,望着学生热得红扑扑的脸庞和彼此相视一笑的眼神,我索性和他们聊了起来:
“瞧你们热的,刚才玩了什么好玩的?”
“打沙包,我们赢了呢。”几个学生得意地说。
“是哦,刚才站在教室门口我看到了你们打沙包的英姿了,打得不错。”
我接着说:“我还发现了小王同学丢了个丑呢。他为了躲沙包趴在地上,结果衣袋里跳出了许多糖果。”
学生哄堂大笑,大叫“小贪吃鬼”。
我又问:“贪吃的小王衣袋里全是糖果,那你的衣袋里都装着什么呢?”
“我知道小刘的衣袋里装的全是橡皮泥!”小王用报仇后痛快的眼神看着刚才笑声最大的小刘。
“我知道……”“我知道……”学生们开始争先恐后地说起来。
此时我话锋一转:“有一个孩子的衣袋里装的竟然全是昆虫。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要在衣袋里装上昆虫呢?”
“想!”学生的眼神已然充满着交流的欲望。
这一个课堂导入成功地借用了学生课前激烈运动的不利因素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勾起了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
二、渗透本课目标和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与方法,而这种方法和目标的暗示正是要从导入开始。
教学故事《哪吒闹海》时,我设计了下面的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众)喜欢!
师:好,那我考一考大家,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故事——“妖精,吃俺老孙一棒!”
生:(大笑)西游记!
师: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冷死我,明天就垒窝。
生:(异口同声)寒号鸟!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每一个经典的故事总有一些深刻的东西印在了读者的记忆中,或许是一句对话,或许是一个人物,或许是一个情节,我们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就要去寻找这些经典的内容。今天,我们再读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会从这个故事中读到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走进神话故事——《哪吒闹海》
这一段导入设计先是借用以往的读书经验,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故事类文章的学习方法巧妙地渗透进去。这样,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就不会迷茫,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定下学生阅读文章的情感基调
语文阅读教学怎样才能深入文本,完成文本、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对话呢?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而导入就是在上课伊始定下情感基调最合适的环节。
《最后的姿势》以感人的文字记叙了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教师在教学楼倒塌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而英勇牺牲的故事。文章情节极其感人。为了方便学生定下本文的情感基调,我设计了一段导语:
(语气沉重,语速缓慢)同学们,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了一件多少年后仍然让人心情悲痛的灾难——5.12汶川大地震!这场灾难中,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亲人,多少人流尽了眼中的泪水。(在悲伤的音乐声中播放图片和视频)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这场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涌现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拯救别人的生命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自己的亲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从他的身上,我们来感受英雄的伟大!齐读课题。
这样一番感情的熏染,已然扣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情感的基调已经形成。学生带着这种情感走入课文,达到了与文本的深入交流。
导入环节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设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与课文对话,也可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人性、实用,让我们的课堂从一开始就洋溢着人文的光辉。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