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琛 林武 丁之旺
摘 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于新生,有助于他们身心发展和学习生活,因此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本文研究对象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大一本科新生,共133名,采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之因应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 高校护理专业 新生 心理健康 策略
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新生于2015年9月份入学。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新生,有助于他们身心发展和学习生活,有必要尽快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具体原因和特点,从而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措施。
一、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结果
此次调查历时一周,采用团体调查办法,共发放问卷133张,回收有效问卷133张,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采用SCL-90(心理卫生状况自评量表)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工具,计90题,测验内容包括10个常用项目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反映睡眠饮食,等等,分别以F1、F2、F3、F4、F5、F6、F7、F8、F9、F10表示,结果按量表要求分为正常、轻度、中度、较严重四档。具体结果见下表:
SCL-90评定结果
结果表明:我院新生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少部分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个别同学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按存在问题从多到少依次排列为强迫、焦虑、敌对、人际敏感、抑郁等。轻度心理问题以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其他居多,分别占32.3%、19.5%、13.5%、12%;其次是恐怖和焦虑分别占9.7%和9%。中度严重程度的心理障碍以强迫、焦虑、敌对居多,均为2.3%。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为抑郁、敌对、其他反映睡眠饮食,均为0.7%。
二、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一)一般性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身体、心理、家庭、社会诸因素。
1.身体健康因素:个人身体健康与否,对个体心理产生基础性影响:紧密关系到精力是否充沛、承受压力的能力、自信心、注意力、耐心及性格的内向与外向,等等。
2.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因素则是影响的内因。个体心理因素如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比较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还有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性格暴躁、压抑、逆反、自卑等不良心理。青年期是一生中苦闷、烦恼较多、体验十分深刻的时期,青年期大学生内心既敏感又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
3.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行为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和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
4.社会因素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有很大影响力,导致身心健康状况改变,反应在其心态、情绪、言行举止上,除了对自身产生影响外,反过来可以影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敏感的人群,且正处在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期,社会因素包括学校环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直接而深刻。
(二)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新生特殊性因素分析
性别结构:护理专业本科生133人,其中女生110人,占82.7%,男生23人,占17.3%。女生占大多数,接近男生的5倍,存在明显的性别不均。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敏感、心胸狭隘、顾忌和羞怯心理,行动上更加犹豫、谨慎。女生多,女性易发性问题必然增多,我院学生曾经因琐事发生小摩擦,从而导致损害同学感情、影响学习的情况比较多,还出现过几例较为严重的精神焦虑、精神分裂的患者,最终甚至导致休学或退学。
专业取向心理:总体而言,选择医学的学生都是明显比较善良、有爱心的。70%的新生开始填报的是临床专业,希望当医生,被调配到护理专业,而志向从事护理专业的学生很少。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可能使其长期处在勉强为之的委屈情绪中。同时发现,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学生60%是希望转专业的。
家庭情况:城市学生少,农村学生多,20%的学生家庭较贫困。农村学生的问题则多集中于人际交往不够积极,自卑情绪和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同时有部分独生子女个人中心主义较重。
地域和民族:新生主要来自江西本省,占80%,另外4%来自新疆自治区,16%来自全国其他各省。新生中有15名少数民族,包括维吾尔族、蒙古族、布依族、苗族、回族,等等。外省学生和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地域环境上与本地存在差异,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本地习俗与环境。
三、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之应对策略与措施
(一)策略
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在学生大学期间,健康的心理对其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同学朋友关系,高效完成学业,拥有充实愉快的大学生活极其重要。
2.师生、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相结合,各方面相互沟通与协调。其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理解教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理意图和目标非常重要。
3.措施的有效性来源于情况了解程度和把握,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持续深入的了解和跟踪。除本次心理调查外,今后还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多方面详细了解情况;特别是有必要对部分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进行重点、个性了解。
4.重视第一阶段的塑造。新生处在大学初始阶段,这个阶段对塑造其新的习惯、态度,适应大学生活非常重要,相关措施必须高度重视,保证充分到位。
(二)措施
1.了解、交流、活动、合作类措施:了解交流类措施主要是直接了解,沟通理解,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活动、合作类措施以事件为中心,具有参与性和合作性,有助于学生性格走向开朗,同时伴随了解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参与和合作才能建立实在的情感。
(1)师生交流:教师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其生活与学习情况及所思所想。形式一,与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交流,间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形式二,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谈了解,观察和体会学生境况;形式三,开班会。
(2)学生自我交流与沟通:学生组织自律会;有自己的心理调解员;组织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相互交流和沟通。
(3)学生活动: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部分班级以外的社团活动,一般来说同时至少不低于1项,3项为适中;鼓励学生: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重要事件日组织活动;组织体育、文艺类活动;组织知识竞赛。
(4)学习和生活互助合作:提倡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提倡学生在日常生活、特殊需求、各种困难、伤病、贫困等方面进行互助合作。
2.指导类措施:指导类措施直接点拨学生,从各种困惑、盲目、无知、错误、偏激和不健康心理心态中跳出来,走向理智和光明。
(1)心理指导:针对一般性问题,邀请专家进行若干次心理讲座;针对个别存在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请心理专家或有经验的人单独疏导。
(2)学习与生活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对其学习进行一般性和专业性指导,对其生活习惯、技巧等进行指导,形式以讲座为主。
(3)极少数问题严重的学生协助其治疗,如别无选择只能退学。
3.评估处理类措施: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过程和结果,对学生心理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一步了解解决。可以判定的积极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对于消极方面应适当处罚。通过奖惩措施,建立学生对是非善恶的清晰感受。坚决明确且合理的奖惩结合为是非善恶指明清晰的方向。处罚措施以防微杜渐为主,最好在提醒、警告阶段解决问题。
4.综合类措施:影响人的途径方方面面,很多问题必须在师生、学校、家庭、环境之间综合沟通和协调,才能解决或达到更佳效果。
其中与家庭沟通形式包括与其电话沟通、面谈及背后配合作用于学生。
5.特殊情况措施:对于性别不均衡,首先特别发挥少数男生的性别特点,成立男生集中的活动组织,如体育运动,鼓励或经常委派男生从事男性优势的公共事务。激励男生在学生中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对于女生容易产生琐碎摩擦,督促她们加强交流,必要时老师或他人及时介入调解。对于专业取向错位,向学生阐释本护理专业的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利用学生的爱心善良之心和医护相通的道理,通过相关活动和讲解激发专业兴趣,树立专业信仰,从而专心追求护理专业。对于民族和地域差异,教师和本地、汉族学生要经常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和他省学生,同时鼓励与本地有差异的学生勇于且努力适应本地生活。对于家庭存在问题或经济困难或身心疾病的学生,教师和其他学生经常关心和多方式帮扶。
总之,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其心理健康,对于其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尽可能帮助其拥有良好的大学生活,并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2]攀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3.
[3]傅雪林,殷恒婵,郑恒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1).
[4]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