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纪录片《大后方》,这是一个酝酿了8年的纪录片项目。在实施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这样的梦想;这是一部策划了5年的《大后方》,片名源于5年前的一次碰撞。当时国内许多朋友都希望拍摄这部影片,但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最后决定把机会交给重庆广播电视集团;这是一部拍摄了3年的献礼力作。在2013年那个中秋的夜晚,当时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五次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球的顶尖学者共同为它开机揭幕,鼎力相助。因此,这是一次党委政府、学术团队与影視机构三方的成功合作。
作为这部纪录片的总策划和总撰稿,酝酿这部影片的时候,我曾提出,《大后方》不是应景之作,更不能搞成“神剧”,而是在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努力留下一部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转折点的历史,展现“中国梦”的新起点;就是要提供一部中国智慧的历史画卷,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当好铺路石;就是要书写一部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英雄史诗,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谱写一曲人类正义力量团结胜利的颂歌,为世界和平繁荣贡献中国力量。这个目标能否实现?成效如何?期待观众的检验。
我做抗战研究很多年了。曾几何时,我读到《还都令》中对重庆的一段评价:“重庆襟带双江,控驭南北,占战略之形势,故能安度艰危,获致胜利,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自将永光史册,弈叶不磨灭。”身为重庆人,我油然而感到骄傲。
岁月回望,我还读到一段又一段更加感性的话。彼时,千千万万的国人在向战时首都重庆告别,他们说:这里有“沙坪坝的热烈,缙云山的清幽,歌乐山的别致,复兴关的雄伟”,告别之际,“往事犹恍如昨日”。“再会吧,重庆!我爱重庆的山水,我爱重庆的人们,我忘不了重庆给予我的温存,我更忘不了重庆在战争中所表现的丰功伟绩”。最后,他们慨然一问:“云山万里,什么时候再相逢呢?”
这是“重庆之问”,也是“中国之问”,是对大后方人民的嘱托,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立志要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呈现出来的动力。如今《大后方》如约而至,70年后,我们终于可以与先辈们相逢于荧屏。我想,这就是我们整个团队,包括管理团队、学术团队、摄制团队,对70年前这个“重庆之问”交出的一份答卷,是向伟大历史和无数先辈的致敬,也是向千千万万国人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