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应提倡适度的“家庭实验”

2015-09-10 12:05黄金花
考试周刊 2015年103期
关键词:课堂实验科学探究

黄金花

摘 要: 要让学生从小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家庭实验不可忽视。家庭实验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科学探究 家庭实验 课堂实验

科学探究已成为众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作为课程目标和重点的学习内容已成国际共识,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当前,由于课堂教学采用班级授课,人数多、时间有限,因此不能够使每个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家庭实验”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收集一些熟悉的生活用品,紧密配合教材。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些简单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架起“课堂实验”与“家庭实验”的桥梁,使实验变得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真实性、趣味性与实用性。

一、为“家庭实验”提供良好仪器、药品与环境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让学生在家里进行一些简单实验成为可能。如:收集小烧杯、塑料瓶、塑料滴管、吸管、废电池、玻璃片、小药瓶、各种食品中的干燥剂、目鱼骨头,等等;了解化学品商店,进行一些简单安全药品的购买;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适当发给一些难以找到的仪器与药品。利用家长会、家访之机向家长阐明家庭实验的意义,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实验场所和必要的物资供给,建立一个“微型实验室”。让学生产生一种当科学家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驱动下,科学家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日益在学生身上形成并不断得到强化,从而促使部分学生树立终身从事化学研究的意志和行为。美国14岁少年建成核反应堆,10岁时制造炸弹邻居吓得不轻。他的很多实验就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在家里完成的。因此,家庭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科学的精神。

二、“家庭实验”可作为“课堂实验”的预习阶段

“家庭实验”大部分是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替代,简单、安全、趣味性强。例如:“把鸡蛋放入醋中”——鸡蛋会游泳,自制净水器,采一些花瓣捣烂并加入酒精制的指示剂,滴入醋或肥皂水中出现不同颜色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乐趣,激发他们认真做好课堂实验的欲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让学生面临一定的问题情境,亲自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认真实验,产生迫切要求学习的欲望。课堂实验中怎样进行实验即实验步骤是学生操作的难点。教师在进行学生实验之前,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家庭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的理解。例如: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分组实验前,要求学生在家里进行“贝壳和醋反应”或“苏打与醋反应”实验。并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自制的石灰水中,指导学生把苏打放入矿泉水瓶中,然后倒入醋,很快用打了个孔的瓶盖盖上,孔上连接吸管,把气体通入石灰水;然后把苏打改为贝壳进行同样的实验,对比反应快慢。这样在课堂上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就很自如。并且学生对实验反应快慢有深刻认识,知道为什么不选择纯净的碳酸钙粉末制取二氧化碳。通过家庭实验后学生对反应物量的控制也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要不然,课堂实验虽然很顺利地完成了,但实验中蕴含的内涵并不能领会。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课本知识并不难,难点是领会学习知识过程中蕴含的内涵,也就是技能。

三、让“家庭实验”与“课堂实验”互相印证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是实验被选入特定教科书之后具有的功能,既包括实验作为客观事实为学生提供信息的“原生功能”,又包括实验作为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处理和运用信息时的“表现功能”[2]。“原生功能”就是要求学生达到准确、规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学生没有反复练习的机会。例如:试管的振荡、滴管的使用、玻璃棒的搅拌及固体取用,可以采用家里的易得的用品替代进行演练。“家庭实验”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氧气的性质,让学生在家里认真观察木炭、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并做好现象记录。然后在课堂上更认真观察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并进行对比。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求真探索的科学态度。“表现功能”通过检查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或展示实验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功能。利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实验室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组实验后对剩余物进行处理时,可以让有兴趣的同学带一些回去进行分离。并利用分离得到的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混合制得氧气,还可以把制的氧气通入家里的鱼缸中。培养学生对废物再利用的意识,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家庭实验”与“课堂实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同一问题可以得到演化,使教材内容更好地融合形成一个体系。既巩固了化学基础知识,又掌握了基本技能,让学生在摸得着、看得见、做得到的氛围中学好化学知识。

四、把“家庭实验”作为“课堂实验”的延伸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通过“课堂实验”掌握的技能自己进行设计简单实验,然后逐渐深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利用自己制取的指示剂或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性,能简单判断自己生活环境中空气质量的情况;还可以对雨水进行简单处理,利用明矾让雨水变得干净;采集一些土壤,测定土壤酸碱性,并判断适合种植什么样的花卉。给爱好种植花卉或蔬菜的父母提供一些建议;采集周围河流、湖泊、小溪的水进行检测,若发现异常情况,则可以分析周围是否有工厂或企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建立环保意识,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采集不同样品进行实验,落实学生对对比实验方法的具体运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利用课余时间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实验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树立起坚持实验的恒心。鼓励他们在实验中善于生“疑”,有“疑”才会“思”,有“思”才能解“惑”,这样才能达到求真的境界,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升华和创新。

五、实施“家庭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取得家长协助,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所有学生参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学生的程度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因此我们当做到因材施教。

(二)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的方法,并告诉他们收集的材料可以进行整合处理,归类放置。有些确实需要而不易取得,可以要求实验室提供帮助。

(三)实验内容循序渐进,紧跟教材。及时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鼓励、激发学生实验的热情。

(四)实验内容一定要考虑安全、环保。要求学生进行的实验先设计实验方案、列出实验过程。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对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安全、环保,家里的仪器、药品做到整洁、有序,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总之,教师架起“课堂实验”与“家庭实验”的桥梁,形成学校—学生—家庭三位一体的活动,让初中实验不是简单模仿教师操作,造成一种走过场的形式,而是让学生树立实验探究的思想意识,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实验习惯,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2]肖中荣.开发教材实验促进知识生成[J].中学教学参考,2015(3):24-26.

猜你喜欢
课堂实验科学探究
基于实验法的经济学课堂实验激励方案研究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