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雄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某种教学方式的稳定化、系统化和理论化,教学改革的真谛在于对旧有教学模式的改造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寻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校历史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对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主体教学模式进行了较深入探索和尝试,获得了一定经验和体会。
一、对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解认识
主体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主体性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的含义包括: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要尽量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问题是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对主体性教学过程及课堂教学要素等分析,主体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上一般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明确教学目标—带问题自学—课堂小组议论—教师解疑—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二、我校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教学模式的一般原则
我校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教学的一般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即所谓的“三主一核心”原则。
1.以教师为主导。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2)教师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学生不断向知识深度和广度探索。(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和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4)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学生求“知”不得的时候,教师的讲授还是不可少的,但不能支配一切,越俎代庖,而是发挥“导”的作用。
2.以学生为主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因此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改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3.以训练为主线。
针对高中具体情况,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这里所说的“活动”可以是阅读、讨论、表演,我校则以提倡训练为主要形式(主线),它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潜力的各项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亲自参与,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主体教学模式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构建主体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有重要意义。
1.建立民主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学生将始终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乐于参与教学,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场。其次,教师必须设法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变成学生自主选定的目标、内容、方法。最好的途径是和学生共同商讨(座谈或问卷调查),把教师的正确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自我要求,把教师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要求和措施变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求和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采取问卷和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如针对有些学生反映的对整块知识、历史阶段特征不易把握等实际问题,我们经过共同商讨,对部分教材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采用“结构图示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使相关教学内容有机集中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有效把握。
2.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现实中,不同班级、任何学生个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状况不一致。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现状,那么,要实现主体性教学将是一句空话,教师的导向设计也只能是闭门造车,一厢情愿。或是降低要求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或是提高要求使学生感到不知所云,无所适从,最后只能以讲代导,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包括:
(1)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掌握的程度。因为在授课中教案的编写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编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完成的。如果脱离学生实际,编写出的教案和确定的教学目标则将是一纸空文。
(2)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不是完全的无知,而是对该知识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同,并可分为初步认识,初步了解,一知半解和已经掌握四种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程度,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才能使学生各有所获。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主体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历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根据学科特点,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自主学习能力:(1)据教材或学习项目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2)自学教材时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答的能力;(3)就历史的某一阶段进行总结、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4)进行自测自评的能力;(5)利用自由时间安排学习计划的能力;(6)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的能力。
因此,对历史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在课堂中经常采用“中心问题教学法”组织教学,我认为这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保证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主体性原则,我的做法通常是:在课前预习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一般不轻易地对学生进行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求得统一,使学生亲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劳动成功的欢愉,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后通过给学生留下一些不同程度的悬念,让学生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基础上,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用更多方法解决新问题。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主体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个人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竞争意识、责任心、创新意识和对小群体的关心大为加强。当然,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均不能按照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现,同时,我们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借鉴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真正使课堂教学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成为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