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
摘 要: 如何教好学生,上好教学课?从大家到名师,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作者仅以自己的教学感悟,和大家一起探讨学生的学习问题。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内容 生活化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是:兼顾基本知识(尤其是传统数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加强科学数学思维方法和运算能力的学习,提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要求。但是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她)对于最基本的通分(如1/2-1/3=?)都感到困难,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当然对于如何教好学生,上好课,从大家到名师,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仅以我的教学感悟,和大家一起探讨学生的学习问题。
一、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数学知识的学习呈现出一种递进式、链状的状态。譬如小学我们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基本图形,到了初中我们学习了更多的平面图形,而到了高中又学习了空间立体图形。在学习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大多数职高学生的共性就是“怕问问题”,这样问题就会越聚越多,最终成为“问题学生”。
要想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于学生遗忘的,甚至错误的认识,加以补救和改正。譬如在学习直线方程时,围绕斜率,学生就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认为直线的斜率必存在;2.不会计算k=tanɑ值;3.k=y■-y■/x■-x■公式记不准;4.不会对k=1/■进行进一步处理;5.将一般式化为斜截式时,移项不知道变号。针对以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只能把初中涉及的移项、分母有理化,高中涉及的三角函数等知识,再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重新学习或回顾。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以前未学好的或者忘记的知识慢慢补回来。
当然,在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进度问题,课堂上补得多了势必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我就要求班级里以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至少准备一套初中数学课本及高中所学过的课本,然后有针对性地让同学们复习相关知识。这样处理后,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在新旧知识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有许多同学都将数学书视为“天书”,课本中的概念都很抽象,很晦涩难懂。尽管教材中列举了很多实例,但是由于学生的视野不同,原先的数学知识背景不同,因此还是有好多学生无法把实例和理论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把相应的概念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当学生对于概念能够理解了,学习的畏难情绪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譬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学生对于函数概念“在集合A中,对于任意的一个x,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都存在唯一的一个y值与之对应,那么我们就称y是x的函数”理解起来就很困难,怎样让学生尽快理解函数的概念呢?此时,恰逢金秋十月,我们苏北地区大街小巷都是小商小贩在卖我们当地的水果——梨,市场价是1.5元/斤。通过问题串“买1斤多少钱?买2斤多少钱?……买x斤需要y元”,从而找到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1.5x。在此问题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很容易明白,斤数x是自变量,钱数y是因变量,1.5元/斤就是对应法则。
三、利用好书本上的“自留地”
教材在设计时,书中的每一页都有留白,其作用在于提醒同学们,每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有值得回味的地方,对每个学习内容的自我理解是最重要的。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忽视了书本上“自留地”的作用,以至于出现“前学后忘”的现象。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时,要引导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的结论,将其记在课本上,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譬如在识记三角函数的符号法则时,适时将结论“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记在课本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对于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问题就记得准、记得牢了。事实上在以后的学习中,班级里的学生很少在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上出现问题。又如在学习向量内积公式时,因为涉及夹角余弦值的计算问题,学生常常忘记诸如30°、45°、60°、120°等特殊角的余弦值。因此我就让学生把特殊角的余弦值记在课本的留白处,并且在反复进行检查。这样经过强化记忆,学生在此处出现的问题就减少了许多。
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切莫忽视教材上这一块“自留地”的作用。
四、温故而知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同学做完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了。而对于当天所学的东西根本不去总结、回顾,以至于下次上课时,前面所学的东西都被忘记得一干二净。
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是这样做的:每次上新课时,遇到重要的知识点,我都会让学生在书上记下来,并且强调在下节课上课时会进行随机提问。在学生的“好面子”的驱动下,许多学生渐渐由被动识记变为主动识记。久而久之,学生储存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经历了一个由记忆到理解,由理解到运用,然后再记忆的循环往复过程。
当然,以上只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些许感悟,希望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有些许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