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滁州琅琊山,山青水碧,蔚然深秀。山上醉翁亭,任千載岁月的侵蚀磨砺,依然不减其无穷魅力。谁会想到,这样一座小小的亭阁,千载而下,与欧阳修以及他震撼千古的《醉翁亭记》相合为一,成为屹立于后人心中的一座永恒的文化雕塑。
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秉承母教,发愤苦读。欧阳修砺砺风节,上师唐代韩愈,下扫西昆颓风,终成一代文坛盟主。进士及第后,他曾官居翰林学士、枢密副史、参知政事等要职。在庆历政坛上,他的正直谠言,世所瞩目。欧阳修遇事敢言,不知圆融变通,必定为世俗所不容,这便注定了他宦海浮沉、一生坎坷。欧阳修的一生中,曾遭遇过很多次的贬谪。庆历元年,40岁的欧阳修贬守滁州。这次贬官,表面上是受甥女张氏之狱的牵连,实际上是由于他立朝刚直,正言劝谏,不能见容于仁宗,又因其推行“庆历新政”,得罪了当朝的保守派。
不幸,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是,人的修养、品格正是在苦难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拉开时间的帷幕,我们看到多少士子沉沦下僚时像蓬草一样转徙漂泊的身影。嘚嘚的马蹄声,辚辚的车轮声,呀呀的船棹声,千山万水刻印下他们疲惫的足迹、沉重的诗行。贬谪是人生的一部大书,它既给人以磨难和痛苦,也锤炼着人的精神风骨。在沉沉的压抑之中,这也许是一种毁灭,也许是一种升华。
来到滁州的欧阳修,尽管远离了高官厚禄、车水马龙、皇城大气,但天地之大,总有一块小小的可以安放和舒展心灵的所在。这片远离了王气的天地,是何等优美,何等惬意。身在滁州的欧阳修是快乐的:在这山色空蒙、云轻林秀的景色里,他舒展着自己的身心;在深得民心的施政中,他享受着百姓拥戴的快乐。政治上的风雨怎能压抑旷达的情怀?“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他用诗文和行动诠释着迁谪后的处世之方:不以迁谪之情萦怀,不作戚戚之文。不能说遭贬之人内心没有苦闷,但戚戚嗟怨借酒消愁是一回事,放达自适又是一回事。才高学富、胸有万卷的欧阳修在恬然物外、宠辱皆忘中展现了君子的坦荡襟怀:“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天上的浮云那么美丽,地上的青草也是那么美丽,如果你在春游赏花时碰到一个坐着小竹轿、喝得微醺、满头插着野花的老者,那就是当地太守——庐陵欧阳修了。
人不能支配自己的命运,但能支配自己对待命运的态度。面对同样的际遇,如果精神状态不同,生活的意义就会完全不同。欧阳修透过悲慨看到了生命中可赏悦的一面,这就是欧阳修的修养,就是他的品格。
(选自2005年第29期《山东教育》,本刊有删改)
【读有所思】
文章第一段说醉翁亭“成为屹立于后人心中的一座永恒的文化雕塑”,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李华萍/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