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杰 李程桢
摘 要 归纳了8个开发高中生物教材感恩素材的视角,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资分享。
关键词 生物教材 感恩素材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也是公民基本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学科内容中的感恩素材是学生情感发展、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落脚点。在教学中,笔者主要从8个角度对教材内蕴含的感恩素材进行开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与同行分享如下。
1 故事演义,感恩是一种认同
高中生物教材中约提到了54位科学家,每一位科学家都有自己的伟大成果。例如: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定律;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生物教材呈现的多为陈述性知识,属于认知范畴,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抽象的科学知识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教师能够事前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背景材料和科学发现中的故事情节,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例如在讲“遗传因子的发现”的时候,笔者搜集了大量孟德尔的故事:“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西里西亚(现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主攻古典哲学。1843年大学毕业以后,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布隆城奥古斯汀修道院,并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即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然而他是孤独的第一人,因为直到他去世30年之后,人们才对它的发现进一步确认……”然后,教师展开对遗传规律的讲解。当学生认同了科学家的故事,科学知识的学习也因为变成了故事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会乏味。所以说,“感恩”是一种认同。
2 重大疾病,感恩是一种关爱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篇幅与各种疾病有关,例如糖尿病、21—三体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癌症等。教师将这些素材与学生身边的患者联系起来,很容易激发学生对于患者的关爱。感恩就是一种关爱,当学生知道食物、饮水、空气、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以及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礼节性亲吻、礼节性拥抱、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公用马桶、浴缸、蚊虫叮咬、纸币、硬币、票证等不会传染艾滋病,而向艾滋病患者伸出尊重的“手”的时候;当爷爷奶奶生病,主动到病床前服侍的时候;当同学生病,扶着同学去校医室或者主动到医院探望的时候,可以欣慰的说,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
3 享受美食,感恩是一种体验
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1中酶的相关知识的时,当笔者抱着一堆“礼物”进到教室的时候,学生不禁哗然。有健胃消食片、加酶洗衣粉、多酶片、面包、旺仔小馒头、果汁等。几条活跃的“鲶鱼”马上动手抢过去品尝起来。学生们一边慢慢进行“小食会”,体验酶给生活带来的福利,一边学习知识,好不畅快。可见,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当学生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教师的礼物和学习帮助时,学生会感到幸福和温暖,谁还会说学习是一种痛苦呢?
4 浓缩时空,感恩是一场视觉盛宴
基因的表达、蛋白质的合成是分子生物学内容,十分抽象,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领会这一部分内容,笔者大胆尝试采用“恐龙复活计划”,让学生观看视频“DNA复制、转录、翻译,再到一条恐龙复活的过程”。通过一场视觉盛宴,每个学生都能够复述3个过程,包括每个过程的场所、原料、模板、条件等。感恩于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让复杂的世界,一目了然。科技的进步在生物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再例如,显微镜的发现对微观世界的观察带来的革命;PCR扩增技术对于克隆产生了质的飞跃等。将复杂的、抽象的概念通过视频瞬间浓缩,成为可见的“实物”,让学生心领神会。
5 实验过程,感恩是一種缺陷之“美”
在学习食物链食物网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处于动态平衡变化时,教师可以大胆假设某一个环节的生物大量死亡或者灭绝,然后分析上下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化。例如“草→鼠→蛇→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假如蛇大量被人类捕杀,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会很容易分析出各种生物数量变化。这可以说是因缺失而“成人之美”。像这种例子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还有很多,例如检测生物某一器官的功能时,可以采用摘除手术;在检测某一种试剂的作用效果时,可以通过控制试剂的多少或者有无来进行试验等。教师师也可以将课堂延伸到生活现象,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者事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包容和理解。
6 模型构建,感恩是一种合作
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合作是人在社会需要学会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基本方式。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合作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每个小组合作制作细胞模型、小组合作演示细胞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探究物种丰富的的调查分工、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等,都是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团结合作重要性的优秀案例。若感恩是一种品质,合作则是这一品质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通过生物课程学习,学生学会合作,也实现了课程育人的终极目标。
7 生命调节,感恩是一种“态度”的转变
在学习必修2的“血糖调节”时,笔者首先向学生询问上完体育课的感受,学生都喊累,于是给学生展示了一个“马拉松运动”由来的视频。这个比赛项目的起源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说完“我们胜利了”就倒在地上死了。当学生陷入深深的沉思的时候,笔者继续提出问题:“一个人跑完马拉松,到底需要多少能量,这些能量是哪里来的?身体是如何调节的?大家想不想知道?”“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当学生抱着为了拯救一条生命的而学习的时候,获取基本知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不是高考的附加品,而是拯救生命的“武器”“手术刀”。
8 生命历程,感恩是一种震撼
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中“细胞的生命历程”和必修2中“受精作用”学习时,教师让学生观看从生殖细胞形成到母亲十月怀胎,再到一个人的成长,最后到个体的死亡过程。特别对母亲分娩的痛苦(大声配音)和人老之后可能伴随着各种疾病(癌症患者的图片)进行了特写,学生心灵上引起了巨大的震撼。当课堂结束的时候,王磊同学悄悄对笔者说,“老师,我对不起我的母亲,一个人养我,我还在思想上经常有嫌弃他给我的零花钱少,给我买的鞋子不是名牌……”是的,感恩是一种震撼,如果生物课堂每天都在震撼学生的心灵,这才是真正的生命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的研究和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加登纳的研究证明“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其中情商就是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对人的思维具有激活、调节和导向等功能”。而感恩是情感因素中最基础的部分。生物课程承担起公民感恩素养的培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课程功能的坐标系中,坐标的原点是学生,4个象限就是学生与亲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现实存在。教师在利用课程教学的过程,就是一支畫笔,牵引着原点行走的轨迹。
挖掘感恩素材,激发学生感恩情感,让学科知识沐浴在情感的阳光中,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这才是课程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8.
[2] 张雪岩.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J].青年研究,1997,(11).
[3] 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