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多件珍藏首次公开
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宋庆龄故居举行。宋庆龄收藏的孙中山著作《建国方略》和她用过的琴谱、穿过的旗袍等10多件文物首次公开。其中这套《建国方略》是线装古籍本,还不是正式发行版本,甚至连出版社的名字都还没印上去。该版的一、二、三册分别对应后来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 (据人民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台湾同胞抗日史实
10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这是两岸首个全面反映台湾同胞抗日史实的展览,客观再现了台湾同胞英勇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全民族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悲壮历程,体现了广大台湾同胞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传统。 (据人民网)
俄罗斯人民艺术家捐赠雕塑作品“珍爱和平”
10月6日,中国美术馆与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举行了文化交流合作签约仪式。俄罗斯人民艺术家祖拉布·采列捷利将雕塑作品“珍爱和平”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以表达中俄两国人民对和平的共同珍爱。 (据新华网)
苏绣作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苏州启针
10月27日,长约3.3米、宽约1.6米的苏绣作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在江苏省苏州市启针。该作品以油画原作为范本,通过苏绣细腻的丝线表现针法和绣法,再现长征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历史场景。 (据新华网)
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修缮启动
10月19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大桥镇“刘家大院”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抢救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据介绍,1938年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在陈毅、管文蔚等新四军将领的指挥下,挺进纵队粉碎了日伪顽的多次围攻,打赢了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第一仗,取得“新春大捷”,为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扬州晚报》)
“八·一宇塔”见证日本侵华历史
10月27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携南京3位和平友好人士,前往“八·一宇塔”查证在日军侵华期间被劫掠到宫崎的石材。这些石材不少来自中国文化历史名胜和有特殊意义的建筑。1938年,时任宫崎县知事的相川胜六,要求每个军或者每个师团提供两块石头,尽可能是日军前线占领地的石头,从那时起,日军将掠夺到的富有文物价值的石块作为“战利品”献到日本国内。 (据《现代快报》)
河北现42张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房地契
10月20日,河北省邢台市居民路银志在整理已故父母旧居时,发现其祖辈留传下来的42张老地契、房契文书,时间跨度从清代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这些契约多是地契,也有部分房契及1张民国时期买卖牲畜的纳赋通知单,对于研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以及当时的社会关系、社会经济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据新华网)
西汉提花织机填补世界科技史空白
10月12日,在杭州西湖博物馆举行的“丝路之绸”文物大展上,一台新制木质织机吸引了中外纺织史、科技史专家学者的目光。它是中国文物工作者对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织机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后的成果,首度向世人展现了汉代提花织机的结构和提花编织技术,填补了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 (据新华网)
消失近百年的李叔同作品亮相南京
10月25日,“历史的温度:20世纪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在南京金陵美术馆开展。中央美院的镇馆之宝——李叔同油画原作《半裸女像》引人关注。该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丢失后,直到2011年中央美院美术馆在库房清理民国时期藏品时,将当时还是佚名作品的《半裸女像》与资料进行比对、研究和科学检测,才将其最终确定为李叔同的作品《半裸女像》。 (据《现代快报》)
世界最大彩瓷图案覆盖建筑体启用
10月14日,重庆最大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建成开馆。整个美术馆建筑群像是围合式院落,空间灵动而自由,外立面被巨大彩色图案所覆盖。与传统的壁画不同,罗中立美术馆外墙壁是用无数块彩色的碎瓷砖一块块拼起来的,为世界上最大的彩色瓷砖创作图案覆盖建筑体。 (据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