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丰华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工作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未来的成长、运用、发展中应用有着非常有效的帮助,会对历史教学的效率、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一、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状况
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一般都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着重点在于灌输历史知识,忽视思维引导和问题意识的培养等问题。
1.只注重历史知识的灌输
受到传统的教育模式的习惯影响,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师都只注重了对学生灌输历史知识。教学往往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这样使得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较佳,但是往往不能灵活使用,成为“书呆子”。
2.思维引导的缺乏,忽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目前,很多的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学生兴趣问题的培养的重要性。历史教师往往都强硬地灌输历史知识,并且没留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提问时间。历史课对于学习历史文化、历史人物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只顾着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长时间地处于机械、无思考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水平和自身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二、历史教学中应当多培养问题意识
在历史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一些问题教学的气氛,通过设计情境问题、梯度问题等,提升学生在学习时的兴趣,这样的历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情境问题的设计,问题教学氛围的营造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来适当地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欲望,将学生加入到情境问题中,将教学气氛营造起来。
例如,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学人教版的高中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接受能力,再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定义、意义、目标”等问题,进行分小组合作分析、探究,自主学习等,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学生之间共同解决。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将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连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譬如,“大家假想一下,如果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被提出,或者是另外一个主义,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等等。将枯燥、压抑的传统教学方式抛弃,采取学生更愿意接受的趣味教学。
2.梯度问题的设计,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梯度问题来强化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利用梯度问题,将历史教学内容引导出,让学生一直处于思考状态和有问题答疑的状态中,再将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背景提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
例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人教版的高中历史必修课3第一单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主猜测封建教育中传统课程的内容、谁提出的等问题。在实际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参考,结合当前课堂所教的历史内容、知识提出一些问题,依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难度,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
3.杜绝伪问题和浅问题
提问是课堂中师生沟通最简单且有最有效的途径。问题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效果怎样和问题的质量好坏有密切的联系。应当杜绝提一些伪问题和浅问题,比如“同学们说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没质量的问题尽量杜绝。问题的范围不宜过大,问题的深度、难度应当循序渐进。直接提出一个很难很深的问题,会让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
综上所述,在注重问题意识培养的课堂中,教师要通过问题教学氛围的营造、加强梯度问题的设计、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等方法,进行高中历史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理解能力,这对高中历史教学来说会有事半功倍的收益。
(作者单位:江西于都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