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识字写字教学有趣有效吗

2015-09-10 07:22朱慧慧万银红李岩梁倩吴小玲杨舒熊慧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识字写字辩论

朱慧慧 万银红 李岩 梁倩 吴小玲 施 瑞 杨舒 熊慧芳

[摘 要]目前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存在无趣低效,甚至无效等现象。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就汪媛老师的教学课例《猴子种果树》进行辩论,主题是“让低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变得有趣有效起来”。正反双方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辩论,不仅使教师的培训变得富有活力、充满魅力,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关键词]识字写字 有效有趣 辩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13

主持人:亲爱的老师们,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五段互动式最为精彩的环节——辩课。在这里,我们将会看到思维的火花、真理的火焰。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点评专家、授课老师以及八位辩手闪亮登场!(音乐起)

主持人:这次辩课的主题是“让低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变得有趣有效起来”。在辩课正式开始前,请先听我宣布辩课规则。本次辩课分为四个阶段:

1.亮剑时分、立论陈词阶段:由双方一辩进行立论陈词,先正方一辩,后反方一辩,每人3分钟时间。

2.短兵相接、轮流攻辩阶段:本阶段由正反双方的二辩、三辩轮流、交替发言。二辩的发言时间均为两分钟,三辩的发言时间均为1分钟。

3.联合对抗、自由辩论阶段:由正反双方自由交替发言。发言辩手落座视为发言结束,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照常计时。如果一方用时结束,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以向主持人提出不发言。双方各5分钟。

4.背水一战、总结陈词阶段:由双方四辩进行结辩陈词。顺序为反方四辩、正方四辩。时间各为3分钟。

友情提醒:①在辩论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发言。②请两位计时员起立示意。计时员以“一声铃声”为第一次提醒,此时“倒计30秒”;计时员以“两声铃声”为第二次提醒,此时“停止辩论”。请大家遵守规则,注意时间提示。

另外,本次活动我们开设了互动平台,场下的教师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入场时拿到的评价表上的二维码,就可加入“二外五段式交流群”。在辩课中,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发送到群中,你可以支持正方,也可以赞成反方,还可以对课例实践、主题讲座,包括整个五段互动式教研模式发表看法。期待您的参与。

各位老师,辩课正式开始!首先进入辩课的第一个回合:亮剑时分、立论陈词!有请正方一辩发言,时间3分钟。

正方一辩(朱慧慧):各位领导、老师、对方辩友,大家上午好!在这节课上,汪老师紧扣课标,紧贴儿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坚守识字教学阵地,让枯燥乏味的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所以,我方认为汪老师的课是一节有趣又有效的识字课,具体理由如下。

一、教学方法多样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手段需要直观,教学方法需要多样,这样才能让兴趣的火花持久、灿烂。汪老师在教“肥、拔、改”这几个字时,或出示字理,或结合生活表演,或出示图片,直观形象的教学时时牵引着学生。不仅如此,汪老师还根据不同的字运用与之匹配的有趣的教学方法:编顺口溜、给字娃娃找家、创设生活情景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这样的教学,无论面对学生的现在还是将来,其有效性都不容置疑。

二、教学策略巧妙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的,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学会,教学中汪老师抓住关键字,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规律与方法。如,引导学生结合熟识的语言因素“尧”,观察“晓、绕、烧、浇”四个字,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最后把“晓、绕、烧、浇”填进儿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促使学生将识字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不仅如此,汪老师在识字教学中还巧妙地把识字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识字教学真正成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耐”“谚”两个字时,让学生读字音、看字形,结合文本理解字的意义。学生的识字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立体呈现。汪老师的“醉翁之意”不仅在识字,而且还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啊!处处巧妙得当,必然有趣有效。

三、写字指导有质量

汪老师的写字教学是有质量的。特级教师朱瑛老师曾说:把字写得有质量,就是要把字写得端正、美观,还要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汪老师的课第二点、第三点做得尤其到位。如“施、浇、绕”三个字,关注共同笔画“竖弯钩”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实践如何书写才会使字美观。同时,关注学生的写字习惯,不仅出示了直观的姿势图,还时时提醒写字时的“双姿”。汪老师不仅提要求,在写字过程中还时时用言行纠正学生,把要求落到实处。如此的写字指导长期坚持,必有收获。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汪老师的识字写字课有趣有效。

主持人:感谢正方一辩的精彩发言。正方一辩以孙老师的讲座精神为骨架,以汪老师的课堂亮点为血肉,可谓活灵活现、有理有据。不知反方一辩如何破题立论呢?有请,时间3分钟。

反方一辩(吴小玲):主持人好!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我想先请教汪老师一个问题:你在上这节课之前,对你班学生就这节课的认字情况做过调查吗?这8个生字中,有哪些字是学生已经认识的?哪些字是认读还有些困难的?没有吧?刚才我做了个有心人,在孙老师做讲座的时候,到你班上做了调查。全班40人接受调查,在生字认读方面,“种”和“肥”100%会认读,“施”37人会认读,“耐”36人会读,“拔”37人会读,“浇”38人会读,“改”39人会读;在书写方面,“种”100%会写,“施”33人写对,“耐”33人写对,“拔”21人写对,“浇”27人写对,“改”31人写对,“肥”39人写对。

基于这项调查结果,你觉得你的整个教学还称得上有效吗?我们说:“要让孩子去哪里,首先要知道孩子在哪里。”即我们常说的教学起点。一节把所有生字都建立在零起点上的识字教学,即使再有趣,也不可能有什么效果。因此,我方认为,这节随文识字课是低趣低效的,理由如下。

一、学情不明,低效果

还是我刚才的问题,学生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对生字已经熟练认读,课堂中教师还对这些字个个指导,字字详教,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什么效果可言?因为没有基于学情,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使得这节课游离于阅读课和识字课之外,驴不像驴马不像马。我们说,随文识字课和集中识字课的区别是什么?就是随文识字更有语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请问汪老师,这节课,文本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这么有趣的一篇童话,你看到孩子对阅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了吗?你看到孩子脸上有绽放的笑容了吗?没有,就是识字,除了识字还是识字,随文识字早已经失去它的价值。

二、方法牵强,低趣味

这堂课汪老师为了体现辩课主题有趣有效,刻意呈现了多种识字方法,尤其是字理识字,是汪老师的重头戏。教师们一定记得汪老师教“拔”字的过程吧。她出示了“拔”字的右边部分,告诉学生这也读bá,然后出示一幅字理图,还配上“人拉狗”图片。这个简短的教学过程,教师们想一想: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图片对识字的帮助到底是什么。很显然,“拔”这个字,难点不在于读音,而是字形,最易错的就是和“拨”混淆。“拔萝卜”写成“拨萝卜”,“红掌拨清波”写成“红掌拔清波”。汪老师用这个复杂的过程解决了字形的问题了吗?学生牢牢记住“拔”字的右边是“友”加一点了吗?没有,汪老师绕了一大圈,把不需要运用字理就能很好解决的读音问题用字理来解决,简单问题复杂化。这种不能因字施教的行为,牵强而低效。

三、写字指导流于形式,低效率

我们的师傅朱瑛老师曾经讲过:低年级的写字教学要落实“三当堂一保证”。当堂指导、当堂书写、当堂反馈,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裕的指导和书写时间。这节课中,汪老师真正做到有落实有保证吗?指导真正起到作用了吗?且不说10分钟就指导了一个“施”字,拖了两分钟讲了“浇”和“肥”的写法,12分钟都在讲解字怎样写才美观,就是不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这不就是站在岸上教游泳,拼命告诉学生手应该怎么划,脚应该怎么用力,但不让学生下水游泳吗?试问,这有什么效果可言呢?

所以,我方认为:汪老师的这节随文识字课低趣低效,教师就像演员,带领学生上演一场热热闹闹的表演秀而已。

主持人:感谢反方一辩的发言。对于你的发言,我只想到一个词——出奇制胜。谁能想到还有调查问卷这一招呢?(笑问台下特级教师朱英:师傅,您见多识广,你见过吗?)真是为反方喝彩的同时也为正方捏一把汗啊!好,下面进入第二阶段——短兵相接、轮流攻辩!请正方二辩发言,时间是两分钟。

正方二辩(石银红):大家一定听说过“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吧。对方辩友刚刚的统计,学生也只是知其字,不知其字义、字理以及字运用,因此我不赞同对方辩友的观点。我认为汪老师的这堂课识字教学既做到了有趣又达到了有效,理由有二。

一、尊重儿童心理,有趣有效

孙老师在讲座中特别提到,低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汪老师的教学正是以此为原则的。如,教学生字“浇”字,教师问:“你怎么记住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汪老师相机出示了“浇、晓、绕、烧”。这样的形式一般的老师都能想到,也是这样教的。可是,往往就止步于此。而汪老师又向前走了一步,问学生:“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什么?”孩子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孩子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汪老师又出大招了:“这些就像是好兄弟,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出示儿歌“有火   ,有纟   ,日出东方是初   ,猴子用水把树   ”至此,孩子们对“浇、晓、绕、烧”四个形声字如何辨析,已经了然于心。这样的润物无声、训练无痕给孩子一种熏陶——祖国的语言文字真奇妙。对方辩友,作为一个成人,或许完全不能体会孩子看到这个儿歌,发现这个奥妙时的欣喜吧。可是,刚刚在你眼前上课的二年级的小娃娃们已经给大家作了很好的诠释:他们喜欢这样的方式。你能说这样的识字教学没有趣吗?

二、巧用汉字字理,有趣有效

汪老师借助部首和字理,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感知、了解字义,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比如,教学“肥”字。教师出示“肥”字,并问:“月”旁在“识字8”学过,跟什么有关?出示“月”字旁的演变过程。教师又问:那“肥”在这里还是肉多的意思吗?并进行引导、指读。多么巧妙、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吸引学生。我想“施肥”一词一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我方认为,这样的识字教学是真正有趣有效的。

主持人:感谢正方二辩。有理论的高度,有课堂实践的深度,无惧反方的强大气场,以柔克刚,也是棋高一着啊!(笑)下面有请反方二辩。

反方二辩(施瑞):对方辩友一定听说过“王婆卖瓜”的典故。王婆有自己的营销策略,我为她点赞。但是,瓜是否真的甜,王婆说了不算,我们只有吃上几口才能确定。我奉劝对方辩友不要急于吆喝,让自己冷静下来,正确认识这节课。毕竟,王婆吆喝不甜的瓜是欺骗消费者,而对方辩友为低效的课吆喝可就是忽悠在座的年轻教师。水平高的教师你是忽悠不到的。

汪老师的随文识字,是对方辩友吆喝的主打产品,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看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实,这让学生对课文朗读与生字学习分离了,教师一会带领学生进行识字,一会儿又回到文本,指导朗读。对方辩友一定还记得课堂上的这样一个环节:“哪位小朋友学学乌鸦的叫声?……学得真像,就像这样来读读乌鸦的话。”学生开始饶有兴趣地朗读着乌鸦的话,刚对课文朗读产生一丁点兴趣,大家也正入神地听着一位小朋友的朗读,这时耳边传来老师的声音:“我们来看看‘谚’这个字……”刹那间趣味荡然无存不说,孩子们刚对课文有那么一点感觉也被这个“谚”字赶走了。等小朋友回过神:哦,汪老师要教我们学习生字呢!这还没听清教师教什么字呢,教师又开始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了。整节课就这样循环往复,交替进行,孩子们识字不能专心,朗读不能充分。教学情境的不断转换让学生眼花缭乱、手忙脚乱。既没识好字,又没读好课文。(此时,响起提醒时间到的铃声)可怜的孩子们跟着汪老师后面追啊追啊,一直追到下课。好在,不是每节课都是这样学习,否则不被搞成精神分裂才怪。

对方辩友,如果你还认为这样不断交替、变化无常,学生跟在教师后面疲于奔命的识字教学“有趣有效”,那就太搞笑了。

主持人:鉴于反方二辩严重超时,我有必要再次重申规则,请大家尊重主持人的时间提醒。这辩论已经两个回合了。我们场上的互动短信已经收到了将近200多条了,其中有支持正方的,也有提出质疑的。其中,有教师这样说:“汪老师教给孩子记忆字形的方法,再适当给予引导,孩子们的汉字学习是高效的。”还有一位教师称赞道:“汪老师借助汉字是意符、音符和记号并用的象形文字的特点,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形象地记住“晓、绕、浇、烧”,不仅高效,也让孩子爱上有趣的汉字世界。”我希望支持正方观点这两点能够弥补刚才反方拖延时间所造成的影响。(笑)下面有请正方三辩,时间是1分钟。

正方三辩(李岩):主持人,对方辩友,各位老师好!瓜甜不甜,对方辩友说的也不算。大家看得清楚,我方辩友说的也很清楚,无奈你们依然执迷不悟,我只好再给你们打一针,清醒一下!我这针叫“写字针”。

不同于以往机械的写字教学,汪老师将生字串联在活泼欢快的儿歌中,通过新语境巩固生字、激发兴趣、概括文本,可谓一举三得的明智之举。此外,在指导“施”字书写时,汪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方”字旁与“方”字的区别:“点靠右,撇缩短”,关键笔画“竖弯钩”要“拖得远”,并放在口诀中方便记忆。她还利用箭头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施”“浇”“肥”三字都含有竖弯钩,但相同笔画在不同汉字中的写法也不同,在“浇”字中不能拖太长,在“肥”字中要撑肥右半边。这种整体读帖后抓关键、抓重点的写字方法,避免了逐字指导的弊端,使学生从“会写”到“写美”;同时,通过一个字带动一类字,真正落实了“三当堂一保证”的要求。如此有趣高效的写字教学,对方辩友难道不为之叫绝吗?

主持人:感谢正方三辩。短短一分钟,恰到好处地补充了正方的观点,可谓“浓缩就是精华”啊。有请反方三辩,时间也是1分钟。

反方三辩(杨舒):听完这堂课,我深深体会到汪老师对字理识字的情有独钟。《猴子种果树》这一课要识的字是7个一类字,1个二类字,其中涉及字理识字的就有4个:种、肥、拔、谚。把字理识字作为课堂的重头戏来处理到底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呢?课后我做了一个小调查,随机抽取了10个学生,问:“你知道为什么‘拔’的右半边这么写吗?”9个孩子看着我,很茫然的样子;只有1个回答,说是要拔掉一棵树。从孩子的回答中就可以明确地看出:教师没有抓住这个字的识记难点,是为了有趣而字理。

我们还是以“拔”字为例。“拔”字是形声字,形旁“扌”表字义,课堂上汪老师请学生做动作演示,说明教师指导学生关注的是字义。右边的“犮”是少见的表音与表意功能兼具的声旁,教师就是抓住了这一点采用了图文演示法展开字理识字:出示“楷体字——古文字——图形”的理解顺序,并相机讲解:就像一只狗在前面跑,用绳子拽着它需要很大的力气。教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教学的着力点是字义。总结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教师将“拔”字解读为左边的提手旁是用手拔的,右边的“犮”需要很大的力气,所以“拔”就是用很大的力气用手拔。从头至尾教师关注的都是字义。然而,低段的识字教学应该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为主,字义只是了解即可。而汪老师从字义入手去识记生字显然是不符合低段学生的特点的。“拔”这个字的教学难点是字义吗?不是,是字形,是右边的“犮”和“发”的字形辨析。这才是这个字的着眼处、指导点。可惜,教师为了有趣而字理,理念出了问题,方法再好能有什么效果呢?

这里,我要提醒对方的是:字理识字是低段识字教学一种有趣又有效的方法,但不是不管学生的需要,凡是可用字理教学的,教师都要从楷体到甲骨文放电影似地演示一遍,这种滥用字理的教学策略是要不得的。我们说字理教学,只有在当用时用,让其“挺身而出”,才是“画龙点睛”啊。

主持人:感谢反方三辩,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这也是一记响锤!好,老师们,下面就进入了辩课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自由辩论。我再次提醒各位辩手,双方时间是5分钟。好,正方先开始。

正方三辩:建议对方辩友下次认真听讲。你们一定是低估了字理识字的作用,让我来分析给你们听。在教学“拔”字时,汪老师先提出“小猴子是怎么拔梨树的”,让孩子走入文本,通过动作去感受“拔”字的意思;再通过字理识字带领孩子体会汉字丰富的内涵。我们知道,字理识字的目的就是把文字变成图画,画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感兴趣就会产生深刻的印象。汪老师正是借助“两只手紧紧牵住一只‘犬’”与本课“拔掉梨树”去理解二者都需要很大的力气。这样,学生对“拔”字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强化了对字形的记忆。课堂上,孩子们沉浸在有趣的识字图画中,对字形字义印象深刻。请问对方辩友,学生识字的兴趣都有了,还怕没有效率吗?经过字理教学,学生的理解明显有一个提升,这难道不是高效吗?

反方三辩:我觉得我刚才说的课后小调查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既然你觉得“拔”的图文字理已经很清楚了,为什么孩子看着右边的“犮”说不出什么,也不知道哪里是小狗,哪里是用绳子牵着它,他们只知道老师出示了一幅画:一个人牵着一条狗,然后说力气很大,接着就很认真地读“拔掉”这个词。因此,他们对“拔”的理解就是力气很大。他们只是关注了字义,但是没有关注字形。难道是因为“拔”与“拨”很难区分就要规避吗?

正方一辩:我觉得没有不会回答的学生,只有不会问的老师。你问二年级的学生,请问用的是什么方式?

反方一辩:请问对辩友,你有没有对“拔”这个字进行仔细的研究呢?“拔”的字理真的像汪老师所说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隐藏着另外一只手吗?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找到?因为,其实它里面根本就没有“手”,右边其实是一个“犬”字,剩下的横撇,横是狗的项圈,撇是拉狗的绳子,根本不存在“手”。而汪老师让学生去寻找右边的“手”当然是找不到的。课后,我们反方三辩通过调查,学生没有掌握“拔”这个字。这能叫有效的识字教学吗?

正方一辩:对“拔”右边的“犮”你真的了解吗?很想听你的高见。

反方一辩:我方怎么说你们都听不懂,真有鸡同鸭讲的感觉。“拔”的右边“友”加一点,可以拆成“犬”加一个横撇,“横”代表狗的项圈,“撇”代表拉狗的绳子,这才是图片的意义。如果你这样拆开来分析,孩子很容易就记住字形了,就不会混淆了。而且,根据前面的调查,学生确实容易和“拨”混淆。

正方三辩:首先,我们用字理是用形象直观的手段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画面感。画,孩子感兴趣了,感兴趣了就会有很深的印象,这是我们要的第一个效果。第二个效果,“拔”右边的“又”是指手,手抓住了犬的后腿。这就是“拔”右边部分的本义。我希望我们接下来不要再纠结这个“拔”了。这堂课的识字教学是有趣有效的,请对方辩友正视事实。

反方一辩:好,你说图片有趣,可以,但有趣不一定有效啊!我们不说“拔”了,就说说“浇”吧。刚才对方二辩说,汪老师教学“浇”往前走了一步。我还想说:你真的还需要再走一步。我们经常说:要把字读正确。这“正确”的内涵是什么?不仅是读音正确,还要意思表达准确,情感把握准确。文中“浇水”的“浇”,我们可以这样读:“天天jiāo水”(没有感情的);也可以这样读:“天天浇水”(重读,有感情)。你们说哪一种读法更契合文中所要表达的语境呢?显然是第二种。就本节课来看,学生体会出来了吗?所以,我说汪老师还需要往前再走一步。

正方二辩:说到这个“浇”,刚刚你已经很认真地统计了,知道那么多学生已经会读了。那汪老师把重点放在形近字的辨析上,这难道不是把有用的时间用在有用的教学上吗?刚刚说的这个“晓”,学生不懂。我们用儿歌识字不就是为了运用吗?在不熟悉的语境都能正确地运用了,这样的识字教学还不有趣有效吗?

反方二辩:你不是一个好学生,你要仔细地去聆听老师的教导。刚才我方已经陈述了汪老师在教“浇、绕、晓”这几个字时,让学生填空,可是学生却填不出“晓”字。你对学生的学情了解吗?学生根本就不理解“初晓”是什么意思,怎么能填得出来呢?再说,“改”这个字的教学,教师牵出了一串“放、敌、教”等,然后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右边是反文旁吗?”我以为教师出示这么多字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并没有。教师出示了这么多字反而会对学生认识“改”这个字造成干扰。你们觉得这样的识字教学方法和策略有趣、有效吗?

正方四辩:我想说,反方二辩,你也不是一个好学生哦。课堂上,你认真听了吗?其实,我们不必纠结于每一个字到底是有没有有趣或者是有没有有效。刚才反方一辩提到的在这节课之前做一个问卷调查,像这样的做法的确把我们对这节课的思考引向更深处——我们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是不是有用的。像这样的问卷调查实际是给我们每个教师提出了一个很真的问题:学生会的,我们还要不要教?学生会的,我们应该怎么教?又教些什么?我们说识字教学,它的目标不仅仅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会读、会写、会意思;而且还要让孩子们在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激起对汉字及祖国文化的热爱,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我相信,在今天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们不仅是记住了这些字,更是感受到祖国的文字是这样的博大与精妙,让他们爱上汉字,让他们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能主动地去识字。难道,这不是有效吗?谢谢!

反方三辩:你说去感受、去激发,我觉得学生感受的不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汉字,而是汪老师给的汉字。我们以“种”字为例。汪老师出示了一张古文字图片,上面是“禾”字,下面是“中”字。她说“种”就是将禾苗种在田里。请问对方辩友,汪老师出示的字理图,对吗?汪老师解释的字理正确吗?一个字:错!我来告诉你。“种”最开始在金文中是禾苗的“禾”加上儿童的“童”字,表示利用男奴从事耕作劳动;演变到了篆文,“童”字变成了重量的“重”字,表示背着一梱庄稼;到今天的楷书,将“重”字简化为“中”字。请对方辩友面对现实,大方地承认汪老师出示的古文字字理图是自己拼凑的,是为了按照自己武断的理解硬是拼凑出“种”的古文字是上“禾”下“中”。字理图是可以随便拼凑的吗?字理是可以随便解释的吗?由此看来,汪老师拼凑了字理图,编造了字理解释。为了有趣而曲解字理,理念与方法都错误了,何谈有趣有效呢?

正方一辩:我觉得,要是你一开篇就这样讲,才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若按照你的方式去讲,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汪老师讲“种”字和斯霞老师讲的“蚯蚓”如出一辙,你好好思考一下吧。

反方三辩:我说的是她的错误,没说一定要这样教。一定要这样教吗?你先想想看。

正方一辩:我说的是若按照你那样的方式来讲,学生肯定没兴趣。再说,把这个字讲得有趣,除了字理,还有别的方法吗?

反方三辩:如果要教字理就要谨慎,就要查阅资料,就要研究,而不是凭自己的想法,我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主持人:打断一下,我们来听听下面教师是什么看法。签名叫“涓涓细流”的说:“无论用什么方法识字,最终目的是为了花最短的时间识更多的字。因此,识字方法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因字而异,不可为文化而文化,为趣味而趣味,否则识字教学必然会高耗低效。”手机尾号是089的教师说:“双方辩手为了驳倒对方,各自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条理清楚地摆出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有理有据地进行辩论,厉害厉害!”还有手机尾号是157的教师说:“辨课环节聚焦课堂教学,发掘教学中的亮点,提炼成功的经验,并找出课堂中的不足之处,让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还有针对五段互动模式进行评价,QQ签名叫“湖边芦苇”的教师说:“‘五段式互动’,主题鲜明,专业引领,互动性强,让我们一线老师不再迷茫!期待一会儿专家点评的再次引领。这半天,受益匪浅。”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收到短信200多条,这里不再耽误大家时间,辩论继续。

正方四辩:那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查了这个“拔”字右半边的字理了吗?我想说,教学生字是要遵循字理的,但我们也要知道,我们是在教儿童识字的。我们教学更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汉字字理教学是要一步到位呢,还是要增加趣味性,让孩子们对该字认识呈循环上升的趋势呢?也许有朝一日,他们走进了大学殿堂,当再学习这个字的时候,他们会知道这个字原来是这样的。所以,有时候,先让孩子们记住这个字,感受到汉字的有趣;随后,随着学习层次的提高,他们对汉字的了解会逐步加深,这也不失为一种识字的办法。就如登山,不仅可以从前山上去,也可以从后山上去。今天这节课,对方辩友认为可以从前山上去,达到有趣有效的山顶,但也不能否认,我们汪老师从后山上去,也到达了有趣有效的山顶。正如孙老师讲座中提到的,教无定法!

反方二辩:对方四辩,你今天穿着新衣服,但还是旧思想。你现在又回到“拔”字,那我就说一说“拔”吧。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你有没有听到学生在说“拔”这个字很难写,但是汪老师把它放掉了;然后,第二个学生说“施”很难写,老师就说“好吧”,并板书“施”字。之所以学生认为“拔”很难写,是因为教师在教“拔”的时候没有达到效果,学生还是不会写,才会说很难写。对方辩友刚才说,我们如果按照正确的字理教学有点绕,那么“拔”这个字的教学是不是也有点绕呢?

正方三辩:请问对方辩友,你调查了多少学生呢?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请不要以偏概全。在我看来,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字义、字形等方面掌握各有侧重,真正做到了高效。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重在读音,有的重在字形,而有的重在字义。汪老师在教学时,正是把握了每个汉字的特点,有所侧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在教学“谚”字时,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言”字旁理解“谚”和说话有关,“农谚”就是指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样的教学从部首到单字再到词语,不仅重视字理渗透,还重视学法的指导,同时又为理解文意打下基础,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识字意识。这样的教学能说是低趣低效吗?

反方四辩:刚才正方四辩提到“让我们的学生爱上祖国文化”,如此的高大上,那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话题!是的,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肩负着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可是,前提是我们传播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就拿今天课堂上“拔”的字理来说,它的解读,它的使用应该是正确的,而不是随意的。刚才对方辩友设想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当我们的学生进入大学殿堂,他想起老师曾教过的字理知识,他会豁然开朗,感谢老师为他播下文化的种子……可是老师们,如果到那时学生发现“原来当年老师教给我们的是错的”,那是不是我们的悲哀呢?所以,当你准备教给学生文化时,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科学方法,这样才能使文化成为“正文化”!

主持人:时间到!自由辩论到此结束。各位辩手真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异常精彩啊!先把掌声送给这八位辩手。我们下面的教师们也是心潮澎湃啊!我来读几条信息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QQ昵称007的教师说:“对反方一辩课前调查,正方可接招。据调查,班上学生会读多少人,是怎样的会读呢?会写多少人,又是怎样的会呢?这些反方一辩都调查清楚了吗?”另一位教师阿权说:“汪老师的课上得很好,如行云流水。但老感觉有点不对劲,线性设计,牵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如果进一步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学生会不会回报生成的精彩呢?”看来,这位教师希望我们上课的教师再洒脱一些,多一些课堂机智。教师们,这场上有场上的风采,场下有场下的精彩,可谓各领风骚啊。好,下面就进入背水一战、总结陈词阶段。有请反方四辩,时间3分钟。

反方四辩(熊慧芳):各位老师,大家好!熟悉汪媛老师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位追求完美,宁可通宵不眠也要把课琢磨得让自己满意的老师。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刚才的课堂而言,我方认为“教学设想很美好,课堂落差却很大”,未能体现低段识字教学的“有趣有效”,理由有三。

第一、教师强势出演,学生被动配合,师趣多于生趣

识字写字教学应以实际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根据识字写字的特点确定教学方法,依照汉字特点激发识字写字兴趣。可惜的是,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爱笑的汪老师一个人的有趣,从开课伊始“种”字的识记,到课中“拔”字的动作演示,再到书写“施、浇、肥”环节,字理、表演、形声、字串等识字方法一一亮相,令人目不暇接,看似以丰富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识字积极性,然而课堂上学生一直处于被推动、被告知、被接收的状态。我们认为要让学生学得“有趣”,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建构的学习心理,立足于我们二外的学情,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如,教学“耐”时,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老师”教一教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观察、交流、小结。

第二、识字阅读失衡,“有效”成为水中月

教师们都知道,“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显然,汪老师也是深谙此道的,于是费尽心思地安排了一连串的随文识字。可是,一会儿讲“小猴子种树”,一会儿问“你怎么记住这个字”,讲讲停停,停停讲讲,表面上看是朗读与识字同步,实际上因为教学情境的不断转换,使识字与阅读形成两张皮!仅从朗读的量上来看,统计结果为教师指导读13次。显然,这是无法保证阅读质量的!我们认为,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低段阅读教学,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不能仅仅把课文当作指导学生识字的语境材料,还要在正确朗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上下工夫,在读文实践中分步解决生字的音、形、义问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巩固生字。

第三、写字耗时低效,学生索然无味

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写字环节汪老师用了10分钟来指导书写1个生字“施”,用两分钟的时间来“说”“浇”和“肥”两个字。教师在岸上指导得再好,要想让学生学会游泳还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练习。可是,由于汪老师大量占用了学生练字的时间,使得学生写字的质量根本无法保证。这是第一。第二,儿童学习的乐趣来自于对学习内容的好奇、感兴趣,而乐趣的持续是需要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来保障的。令人遗憾的是,在写字环节,教学步骤一直为“读帖交流——指导范写——临摹练写——反馈评讲”这样的机械指导过程。这样的过程只能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何来乐趣?我方建议汪老师对此环节进行整合。如,首先对七个一类字进行分类,将“施、浇、肥”归为一类,让学生发现字形的相同与不同;然后集中突破关键笔画,指导范写,学生临写;最后,反馈时针对前面的指导进行师生、生生点评,学生领悟,并进行第二次练写。这样改进就能大大提高写字指导的效率,也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纵观整堂课,我们有幸见识了汪老师深厚的低段语文教学功底,但由于“师趣多于生趣”“识字阅读两张皮” “写字耗时低效”,故此课未能体现识字教学的有趣有效。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感谢反方四辩的总结陈词,真是让人振聋发聩。有请正方四辩,时间3分钟。

正方四辩(梁倩):尊敬的主持人、对方辩友、各位老师:上午好!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对本课识字写字教学提出的一些细节上的质疑,然而对于细节上的质疑并不能从根本上撼动汪老师这节识字教学课的有趣有效,就像摇摇树枝不可能推倒大树一样。因为,汪老师的识字写字教学是深深扎根于儿童的认知规律、记忆规律、思维特点的;是深深扎根于汉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语文学习之道的;是深深扎根于对孩子现有学习水平以及学习难点的准确把握之上的,是有针对性、有重点的。也正因为这样,汪老师的识字写字教学不仅做到了有趣,而且做到了有效甚至高效!理由有三。

一、遵循儿童形象思维的规律,富有童趣

不同年级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一二年级儿童的特点是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教学中,汪老师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例如,“肥”字的教学,肉月旁这一直观形象的引入;“种”字教学,农民种庄稼图片的引入等,既形象直观,又富有童趣,孩子们在不经意间就轻松识记了生字。

二、遵循了儿童的记忆规律,富有理趣

低学段儿童,记忆力虽然较强,但是也很容易忘记。在低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只重视识新字,却忘了帮助孩子整理、归纳旧知,造成学生学了新的,忘了旧的。这客观上造成识字教学的一种低效现象。然而,今天的课上,我们看到汪老师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学习新字“浇”的时候,与旧知“烧”“晓”“绕”相联系、比较,让学生发现这一字串的异同;并在学生发现思考后,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顺口溜等形式加以区分、运用。这样由一个字拓展到一类字,由字形想象到字意,这种充满理趣的识字教学,不是既有趣又有效吗?

三、遵循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富有乐趣

汉字、汉语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规律教学汉字,不仅可以提高识字效率,而且还可以激发孩子对汉字以及祖国文化的热爱。本课在“肥”字的教学中,汪老师带领学生追本溯源,适时引入“月”旁字理,发现它有两个来源,意义各不相同。学生在区分判断“月”字旁来源的同时,加深对“肥”字的识记与理解。我们说识字教学,不仅仅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会读、会写、会意思,这只是识字教学的表层目标、基本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识字过程中,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激起对汉字以及祖国文化的热爱。这里,汪老师因“字”制宜地进行字理教学,让识字变得这么富有乐趣,怎能不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汪老师独具慧眼地把“浇、施、肥”三字为一组进行写字指导,轻松攻破“乚”这一主笔,把原本枯燥的写字教学变成了一个充满发现的启思之旅。无疑,这又是一个既充满乐趣又有效的过程。你看课堂上孩子们高举的小手,你看孩子们书写得端正美观的汉字……这不是有效,又是什么呢?

“事实胜于雄辩”!对方辩友还是面对现实吧!谢谢!

主持人:感谢正方四辩的精彩发言,用最后这宝贵的3分钟呵护了汪老师一会被捧上天,一会被摔下地的那颗脆弱的心灵。刚才的一番唇枪舌剑大家觉得怎么样?其实,我们今天只是看客,笑看风云,而有一个人却是刻骨铭心啊。她是谁呢?她就是上课的汪老师,下面有请汪老师来谈谈她的感受吧!

上课教师(汪媛):参加了三次“五段互动式”研训活动,前两次都是做辩手,第一次做正方辩手时——担心,担心自己没能把课堂上的亮点很好地阐述出来;第二次做反方辩手时——忐忑,忐忑自己的吹毛求疵,枉费了上课老师的一片苦心。第三次,也就是本次,我作为上课教师经历本次活动,内心更是五味杂陈。一次次磨课,挑灯修改教学设计——确实有点苦;好在孙丽娟老师、正方团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感觉很甜;虽然今天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听到反方的观点后还是觉得——辣。人生因百味才多彩,苦能考验人的意志;甜是最美好的回忆;辣最神奇,先是刺激,然后是回味,最后可能就会上瘾了。所以,不管是义正词严的正方还是语重心长的反方,不管是当面指正的,还是在背后默默支持的,我都要谢谢你,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汪老师!你是一个胸怀虚谷的人,我为你点赞。场下有一位教师发来这样一条短信:“我们听讲座是明明白白,看上课也是清清楚楚。可是,我们听辩课就稀里糊涂了。”那就让我们请出点评嘉宾,让他为我们指点迷津。有请我校徐洪权校长为我们进行点评和提升。(点评内容另附)

(整理:“童味语文”工作室 朱 瑛 梁 倩)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识字写字辩论
高考作文“辩论稿”写作探究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给刘洋阿姨的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让妙想与“霞鹜”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