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
[摘 要] 美术学习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美术学习中,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欣赏·评述”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为此笔者通过三个方面:让专题欣赏课“动”起来、让随堂欣赏课“活”起来、让现场欣赏课“静”下来,来阐述怎样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效果,并实现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评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欣赏·评述;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现场欣赏课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学习美术时,对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组织形式大致为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和现场欣赏三类。如何有效提高这三类课的教学效率,是我们应集中探讨的。这三类形式的欣赏·评述课各有所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专题欣赏课属于静态教学,把握不好就会出现老师讲得激情四溢,而学生却置若罔闻的现象;现场欣赏课属于动态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不集中,教师容易偏离主题;随堂欣赏课虽然能够将欣赏与评述动静结合,但由于师生的文化层次和欣赏角度的差异,容易使评述难以达到预想效果。因此“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欣赏和评述的能力。
一、让专题欣赏课“动”起来
专题欣赏课是指每册教材中安排的专门的欣赏·评述课内容,它一般安排在小学中高年级。然而,通常教师出示作品后,大多学生都只有三分钟热度,然后就失去兴趣了。要让专题欣赏课“动”起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课堂前移
教师将专题欣赏课的内容提前以家庭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把要欣赏的作品或系列专题的共性找出来。同时把配色、构图、表现手法和基本技法等基本知识点告诉学生,进而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欣赏和把握作品内涵。这样,就为学生在课堂上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打下基础。如教学江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多彩的田园风光》时,笔者课前布置给学生两个作业:一是请学生搜集自己熟知的田园场景;二是学生每人选取书上作品,写出对作品的一些认识以及自己的感受。在上课欣赏作品时,大家交流起来就有话可说了。比如学生甲选了书上的《五彩田园》这幅画欣赏,写道:这是一幅水彩画作品,颜色有黑、红、蓝、黄、白等,颜色对比鲜明,色彩鲜艳;透视合理,构图饱满……学生乙选的是《大地悠悠》这幅画,她写道:我觉得这幅画很有意思,画面清新,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田园意境……这节课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起到了“课堂前移”的作用,学生能从美术专业的角度去欣赏分析一件件作品了。
2.调动思维
专题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针对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并适时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不断调动、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多彩的田园风光》这一课为例,笔者上课时重点分析了《大地悠悠》《五彩田园》这两幅作品。针对《大地悠悠》,笔者提了几个问题:“你知道田园风光的特点吗?不同的季节,色彩有什么不同?在构图上有什么特色?”在欣赏分析《五彩田园》时提问:“这幅画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创意吗?色彩的运用表现了哪个季节?”在分析了这几幅作品后,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了,思路也更加开阔了。
3.分组讨论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找出共性和个性的欣赏分析,并进行分类归纳。在《多彩的田园风光》这节课中,笔者安排了两次分组讨论:第一次是课前的讨论,目的是交流课前学生整理搜集的资料;第二次是在重点欣赏分析几个作品后,再次分组讨论,目的是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让他们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4.分类评析
分类评析是将美术作品进行分类,然后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了解每一件作品的特色。比如在教学《十二生肖》时,笔者首先让同学赏析了剪纸作品十二生肖,了解了其艺术特色之后,再进一步让他们欣赏布艺、绘画以及卵石、木刻等十二生肖造型的作品。这样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了不同类型的作品,对欣赏美术作品更有“眼光”了。
二、让随堂欣赏课“活”起来
随堂欣赏课跟专题欣赏课不同,很容易造成冷场,所以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关键。
1.在“赏”上下功夫,让学生会看。在低段年级,主要是让孩子多看,所以教师每节课都要准备很多的图片、作品让他们看,让他们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比如,在上《云儿朵朵》一课时,笔者开始先出示各种云的图片,让孩子对云的形状、颜色有所认识,再出示有某种特征的云朵图片,让孩子想象其像什么,最后再欣赏一些同龄人用不同材料和方法表现的云的作品,让孩子选自己喜欢的。在中高段年级,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则着重让他们关注作品的整体风格、表现元素、构图、色彩以及内涵等。
2.在“作”上下功夫,让学生会画。每个人天生就会画画,只是在表现方法上各不相同,在技能上也差异很大,但是每个人如果能发挥自己的长处,那“作”画的水平也会提高了。因此在展示作品进行欣赏时,笔者通常采用“比较同类项”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几幅作品,找出表现方式和内涵相近的地方,从中揣摩其表现手法和绘画技巧,启发诱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思考和视野,不断提高实际作画的能力。
3.在“析”上下功夫,让学生会评。让学生在“析”上下功夫,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作品,并从中有所借鉴。笔者在每一节美术课中都会安排欣赏作品、展评作业环节,通过自评、互评、集体评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这种注重分析和总结经验的方法,是实现绘画技能快速提高的有效手段。在评析作品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他们的思维,即使学生评析的内容千奇百怪,也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样学生就放下了思想包袱,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真正实现“析”的目的。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会显著提高。
三、让现场欣赏课“静”下来
这里的现场欣赏课是指利用自身资源,带领学生参加课内外、校内外的一些美术写生、参观、欣赏等活动。在现场欣赏课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三用心”:
1.用心观察。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的空间。比如在上《生长的植物》这一课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细致观察不同植物的特点,观察草、树的形态;静止的植物的形态,动态下植物的形态。
2.用心体会。提高学生欣赏·评述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美。所以平时在教学中,笔者会经常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景物透露了什么信息,表达了什么含义,有怎样的意义,让学生养成感知体会生活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情操。
3.用心表现。让学生将观察、思索和体会到的事物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开设现场欣赏课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所以要求学生对于绘画手工的内容要用心去表现,注重内涵。在此基础上,再探索一些表现形式的突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责任编辑 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