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建筑

2015-09-10 07:22:44何真
中学生天地(B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伊东鸟巢设计师

何真

早些年,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在北京采访了“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当时他正处于个人形象备受关注,具体事务饱经煎熬的矛盾旋涡中。一方面,“鸟巢”惊世骇俗的造型使他名声大噪;另一方面,工期拖延、造价缩减等问题又令他头疼不已。我提出要找一个能代表“鸟巢”的背景为他拍照时,找来找去,他说工地太乱了还是在沙盘前面吧。此时,模型上的“鸟巢”已看不到一丝光鲜靓丽,北京的沙尘灌入设计室,给它遮上了一层灰黑。

其实,李兴钢承载的关于“鸟巢”的荣誉或争议,更多的是民众情绪的投射,大家需要一个中国人的形象来代表“伟大的鸟巢”设计师。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才是这个“绝妙造型”的点子的真正主人。在诸多竞标方案的最后投票环节,“鸟巢”方案可以说是以压倒性的票数中标。

“鸟巢”为什么能中标呢?以另一套较低调方案参标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王兵,事后曾经这样分析:选择“鸟巢”方案是当时的“大气候”决定的。当时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奥运申办成功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无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老百姓,多少都有种“全球瞩目”的浮躁情绪。

实际上,彼时的北京已经成为全球建筑设计师的试验田。除了“鸟巢”,还有“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大裤衩”(中央电视台新楼)……无一不因标新立异的造型、与周遭环境的违和感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非议。

据说在那几年,投标中似乎有种不成文的规则,即没有国外设计单位参与的方案很难中标。因为我们求大崇洋,所以外国设计师就投其所好,很多设计方案固然在安全方面经得起考验,但感觉在是向自然挑战,比如中央电视台新楼,这么高的高度,还要倾斜的造型,带来的是巨大的资金投入和视觉冲击。

并不是每一个“外来和尚”都在北京受到追捧。还是拿“大裤衩”来说,我见到过当时日本设计师提交的竞标方案。他们主张,中国的国家电视台不应修建顶天立地的巨型高楼,相反,应该用平面化、躺在地上而错落有致的低矮建筑群落取而代之。该方案的设计者认为,媒体要避免给市民高高在上的形象,相对于权威感,电视台的建筑更应体现贴近和亲和感,而且,群落式的结构、低矮的姿态,更容易融入北京古城。不过,日本人的观点最终未能获得采纳。

正因为有了这一点点对日本设计师的认识,伊东丰雄的《反建筑》最近摆上了我的书桌。这并不是一本设计师大讲设计思路的理论作品,更不是某个建筑的建造说明书,而是伊东丰雄参与“3·11东日本大地震”重建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以访谈的形式集结出版。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地区发生里氏9.0级的地震灾害,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伊东丰雄作为建筑设计师,义不容辞地投入震后重建工作,他前往距离震中最近、受灾最严重的仙台市,为数以万计离家避难的人群设计居住空间。

伊东丰雄是新锐的当代建筑师,用材大胆,风格鲜明。他的成名作“风之塔”,是日本国铁横滨线的北幸地下街通风口,光听名字就很有霓虹国动漫风。伊东丰雄将通风口设计成透明圆柱状,夜间照明会依据噪音、风速等数据变化,相当有巧思。“仙台媒体中心”是伊东丰雄另一个著名作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图片看看,我觉得它就像小孩子搭的积木,仅仅由6块“板”和13根形状像摇晃海草的“管柱”,支持起了地下2层、地上7层所有的空间。媒体中心就像一个大公园,人们可以在里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书,上网,吃东西,交流……它的外立墙壁全是玻璃,音乐节和祭典时,可打开来进行艺术活动,感觉相当奇幻。

值得一提的是,看似玩具的仙台媒体中心在3月11日那天岿然不倒,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如果没有对建筑发自内心的爱,是无法创造出这种高水准的作品的。大地震引发了伊东丰雄对人类自以为是的生存状态的思考。脆弱的河岸本来不适合建造高层建筑,好办,把建筑修得更牢固就好了嘛。人类正是带着这种盲目的乐观,开始了修筑居所、改造世界的现代旅程。然而当真正的灾难来临的时候,无论多么牢固的建筑,都不堪一击。

那么,人类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来建造呢?伊东丰雄的解答是,居所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以互不侵害、互惠互利为前提。套用一个经济学术语,就是“共赢”。岸边不适合起高楼,那把它修剪成大片的草地就好;山上有千年古树,建筑何妨以枝为梁、以叶为瓦,引山泉做生活用水呢?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树林里也不难创造出现代化的生活空间。

有的同学可能要说,这样的房子,造价可能非常昂贵,可居住的人数又那么有限,多不经济啊。伊东丰雄的“反建筑”,正是要反对这种大部分人认为理所当然,以经济和效率优先、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建造方式。“20世纪的建筑是作为独立的机能体存在的,就像一部机器,它几乎与自然脱离,独立发挥着功能,而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但到了21世纪,人、建筑都需要与自然环境建立一种连续性,不仅是节能的,还是生态的、能与社会相协调的。”

了解了伊东丰雄对于居所的想法,就可以理解他以往那些“出格”作品的设计思路。“风之塔”是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噪音,因势利导改造成音乐;“仙台媒体中心”是用玻璃材质,将本来就不必隐藏的室内活动,大白于天下。

联想到国内某些房地产开发商的作派,竞得地王之后,大有战天斗地、愚公移山的勇气。没有山头推不倒,没有沟渠填不平。气魄固然可嘉,也的确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种种难题,创造了所谓的现代化。可惜留给后人的,往往是经不起时间考验,再生能力几乎为零的建筑体。直到今天,每当我路过“鸟巢”,看那一处繁华和周边落寞,总觉得这位降临人间的“钢铁巨人”与北京格格不入,他自己也因为孤独,早已失去了往昔的荣光和活力。

日本设计师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是有其社会基础的。像我们很多中国人一生中至少会“买”一次房子一样,不少日本人一辈子会“造”一次房子。在日本时常能看见挂着售卖标记的小片空地,那是在等待新主人用大半生的积蓄,来这里搭建人生的归宿。对于许多日本人而言,建筑房屋是筹备几十年,最后亲自规划,再找人实施的人生大事。有规划的自由,才有规划的能力,规划的格局。

有意思的是,一直以来以“擅长创造人居和谐环境”著称于世的日本建筑设计师们,今年被日本政府重重打脸。事情缘起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的招标,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击败众多日本同行,成功中标。这本来也没什么,但问题在于扎哈是设计师中有名的“烧钱女魔头”,其设计方案比“鸟巢”的造价还高得多。自然,以伊东丰雄等人为首的本土设计师们对扎哈展开大规模的口诛笔伐,着实上演了一出“反建筑”的大戏,最终迫使日本政府单方面毁约,以较低的价格重新招标。

看来,只要人类依然拥有征服自然的野心,各种奢侈的建筑还会不断出现,“反建筑”的争议也不会终止。我们不乏动力,但也要懂得敬畏,或许这样,前路才会更加坦荡。

猜你喜欢
伊东鸟巢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幼儿100(2022年37期)2022-10-24 01:52:52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鸟巢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推荐一个设计师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07
落叶跳舞
伊东丰雄新作MAYUHANA MA——纯手工打造的黑色灯饰
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 02:43:46
小蛇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