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加胜
新闻链接:
2015年3月,河北青县大杜庄村一对夫妻将自己5岁的孩子在家中暴打致死!据悉,夫妻二人长期虐待毒打孩子,动不动就拳打脚踢,孩子身体上的伤痕更是触目惊心!
2015年4月,南京9岁男童遭养母暴打遍体伤痕,“南京虐童案”至今为全国关注。
2015年8月,因7岁的女儿私藏钱不认钱,深圳罗湖桂园街道一名90后妈妈刘某对女儿多次殴打,致女儿重伤。
……
对孩子的暴力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缺失和扭曲。对孩子施暴的家长头脑中“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向所有父母、向社会疾呼:家庭教育不需要暴力!
家庭暴力, 伤害孩子有多深
从众多对孩子的家暴案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生父母还是养父母,他们在“出格”管教时,完全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个体,他们在情绪之下的家暴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是难以估量。
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会有很深的自卑心理
孩子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并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之路。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他们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同学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僻。
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暴躁
父母的粗暴高压,不仅会让孩子效仿自己的行为,还会导致本来性格倔强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形成懦弱的个性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这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埋下了一颗“懦弱”的种子!另外,经常挨打的孩子还会有性格固执、爱撒谎等不良品质。
摒弃暴力家教,父母需改变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培养一个优秀子女。家长都希望用一定的方式教育孩子改正错误,让其健康成长,但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教育结果往往却大不相同。
很多父母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对孩子所谓的“问题”进行体罚。这是我们传统家庭教育常用的一种方式,表面看上去似乎有效果,但现在的孩子在民主开放文化背景下长大,自主意识很强,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特别强烈,体罚这种攻击性的满足剥夺方式,不但不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引发新的问题。
因此,我们的家长必须转变观念,通过多方学习或寻求多方帮助,习得平和的教子心态和科学的教养方式。
有研究者根据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归纳出父母目前所采用的六种教养方式类型:溺爱、否定、民主、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其中民主型是理想的教育方式,而其他类型在不同方面都存在问题。
民主式的教养方式有三个主要原则:
一是它的核心是晓之以理。父母对子女是摆事实、讲道理来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不是强迫命令,以势压人。当孩子一时想不通,父母允许孩子有个认识过程,绝不操之过急,强行让孩子接受。
二是采用民主教养方式的父母会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我们不少家长有这样的传统观念:孩子是我的,我自己管;孩子是我的,他应该听我的话;孩子是我的,就应该按照我的意见办。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不尊重孩子人格的人际关系。
三是采用民主教养方式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动之以情。他们因跟孩子之间建立了平等、温暖的亲子关系,他们不但对孩子的感情是最真挚、最无私的。在处理孩子问题时,他们会与孩子共情。
比如,针对孩子偷拿钱这件事来说,深圳的90后妈妈是暴打孩子,而采用民主型教养的父母们会采用“倾听法”“表达法”“会商法”一步步来解决这件事。
“孩子,你特别喜欢一件文具又担心妈妈不给你买,所以自己拿钱去买了,是吗?”(倾听法);
“可这样不告诉妈妈,就从妈妈兜里拿钱,妈妈感觉很难受,不被信任。”(表达法);
“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事先跟妈妈讲好吗?”(会商法)。
这样跟孩子的对话方式,孩子没有感觉到压力,他就没有了“撒谎”的必要,以后孩子遇到类似问题会跟家长说,不会撒谎,更不会成为“小偷”了。
反暴力家教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在深入了解每一个犯罪的青少年之后,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一颗“受伤的心”。青少年“心灵伤害”导致社会不和谐问题,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关注儿童,应当全面关注“心灵受伤”儿童;关注“心灵受伤”儿童,亟待全社会关注、重视、强化家长教育。
然而,长期以来,在理论界有个争论,就是家庭教育是否是“私域”的问题。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家庭教育是家长在家庭中实施的教育,属于个人家庭私事,社会无权干涉。这一观点,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教育的立法,影响了社会对家庭教育积极干预,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每个孩子都主要在自己的家庭中社会化成长,最终成为社会公民。孩子成人以后,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状态,与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某种程度上,不当的家庭教育是这一社会问题的幕后推手。家长对社会接班人的培养,负有直接的责任,而社会对家长教育更有直接的关系。家长教育属于终身教育范畴,是成人教育。
在目前国家没有下决心大力推动家长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政策法规、政府采购、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大力支持社会机构市场化,推进家长教育科学发展,保证更多家庭和父母接受良好教育,科学从事家庭教育,为孩子健康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