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解读北京当代艺术十年

2015-09-10 14:00张彦王跃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张晓刚当代艺术美术馆

张彦 王跃

Q:十年之前,中国当代艺术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A:2005年人们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度超过现在,但当时的关注点与现在不同。2003年起,中国艺术市场进入了价格增长迅速时期,2005年正好是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从很便宜突然爆发性增长的一年。一些作品一夜间贵了很多,大量作品进入了拍卖市场。这时大家更多是关注艺术品价格和当代艺术家里能卖高价的明星式的人物,而不是整体当代艺术。

Q:现在人们对当代艺术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A:现在的当代艺术没有那么多市场明星,2008年以后当代艺术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艺术受到的关注度源于艺术的价值,你的艺术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所以现在的当代艺术我觉得更真实、更全面。

Q:当代艺术市场的爆发期是2005年到2008年吗?

A:对,那时变化是最大的。以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很缓慢,2003年开始,大家注意到艺术品可以收藏投资,还可以保值增值。也发现艺术品有审美性,能带来愉悦和阶层的差别,有很强的社交作用。但核心是大家有了钱,社会财富进入到个人和社会同时累积的过程。

Q:爆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A:上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品最贵的价格在一百万人民币左右,90年代涨到一千万人民币,基本都是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家的传统艺术品或者是古画古瓷器。当时人们觉得活着的艺术家作品都是不值钱的,或者说不知道该买谁的。但这个时期,因为中国人不买,当代艺术品大量流到海外,慢慢影响国外的收藏家、画廊、拍卖行。同时,在这二十年里,外国人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开始邀请中国艺术家出国办展览。2000年以后,全球的当代艺术市场进入了热潮,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在西方市场里就形成了价格,加上货币的汇率关系,价格就翻了倍。 2003、2004年中国艺术品开始涨价。

Q:你能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吗?

A:比如张晓刚2000年左右卖到国外的作品,在2006年3月份纽约的苏富比拍卖中拍到了97.92万美金,当时他的作品在国内的价格大概是50万到100万人民币,国外价格翻了八倍。大家突然觉得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有增值空间,值得去买。所以2006年到2008年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翻番式地涨,比如曾梵志,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性人物,他的作品2006年突破一千万,2006、2007年突破两三千万,到2008年上半年已经到了接近五千万的价格。

Q:这一时期艺术品是否有泡沫?

A:明星式艺术家比如曾梵志、张晓刚,他们的高价作品都是90年代最有力量时的作品,且都是大展览上展出过的代表作,不是新作品。这个逻辑是,大家关注到高价拍卖的油画再关注到当代艺术,很快就关注到里面的名家,又很快集中在名家的代表作。这个逻辑一直延续到现在,收藏家越来越关注的是那些艺术家的代表作,而且不断补充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的代表作。泡沫出现是因为有很多人有两个心态,第一个是认为:只要这个是名艺术家画的东西我都买,即使是新作品或者不是他最好时期的创作。而当价格开始调整时,受影响的就是这些。第二个是,一些买家发现张晓刚能“成”,就会关注近似张晓刚的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就开始赌,他们不听专家的,用投机方式去“炒”一把。这两种泡沫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都被挤出去了。2008年之前中国当代艺术是在一个“炒股”的时代。

Q: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当代艺术带来哪些影响?

A:全球的当代艺术市场受到了金融危机极大的冲击,都缩水了。但2009年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回暖了,2009到2011年,进入了更高的涨幅过程,国外的艺术市场往下走,中国正好反向往上。2010年中国艺术市场成为了全球第一名,2011年保持第一。

Q:为什么2009年全世界都是秋天只有中国又回春了呢?

A:中国的经济周期和4万亿投进去以后, GDP高速发展。中国买家也知道要买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代表作了。比如张晓刚的作品,90年代的我买了,就买他8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把历史的课都补上,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代表性作品很贵的时代。还有更早期、不是风口浪尖上的大名家,其作品也被弄成高价了。

Q:那2011年以后呢?

A: 2011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和市场都向下走了,进入调整的平台期,一直到今天,都是往下走的。

Q:你觉得2015年后它的走向是什么样?

A:我觉得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靠三种力量支撑的,一种是对艺术本身的认识的深浅,以前我们对艺术品不够尊重,也不懂,很多人开口就说我是艺术品的外行,现在大家开始关注一些比较全面的艺术。第二个主要是艺术的消费能力提高了,人们追求有品质的差异化生活,艺术成为我们消费的对象。最近最关键的原因是“十八大”后政府提供了很多产业政策,同时,更多机构和社会组织在不断参与到艺术的事业或者商业里面,比如美术馆免票了。还有,很多人进入艺术品市场不是去买艺术品,而是投资一个企业或建构一个产业链条、产业方向,比如阿里巴巴在淘宝网上做艺术品拍卖、保利的文化在香港上市等。前面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产品时代,2015年以后是产业时代。

Q:艺术家的群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A:在新的艺术浪潮里更年轻的艺术家就成为了弄潮儿,而不是原来的艺术家。

Q:现在年轻的艺术家都有谁?

A:年轻的活跃艺术家比较多,比如做传统的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是王光乐,被大家广泛看好,他用抽象的方式表现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对历史的回顾。他有两个作品,一个是水磨石的地面,他用手工方式一个个画,画完写上时间,他花三个月画了一张作品,是画了生命纪录。还有一个作品是寿漆,他在一张画上画出一条一条条纹,从两边一起画,画完一遍用白的东西一浇没了,之后再画,这种方式源自福建的刷棺材,也是对时间的凝固。

Q:艺术家们还有哪些艺术表达方式?

A:我归纳出来大概的方式,一是用个人的方式去表现现实,今天的艺术家有个最重要的源泉是现在生活里我的状态或者外部环境,火热的现实生活或者强烈的有变化的现实永远是绘画的题材;第二个是很多艺术家基于现实生活想找到它的根源,所以对传统和过去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表现为记忆,很多人画小时候的记忆和想法,甚至是妈妈和中国历史,他们很多人面对古人有对话的能力;第三种是科学,很多艺术家用高科技、建筑、公共艺术的方式去表现,还有很多将科学转到艺术领域了,还有人去国外学高科技,使得艺术和科学的结合越来越高;最后一个是东方人特有的感性的诗意型的创作方式,很多表现为和自然对话。比如行为艺术,不是在美术馆里,而在自然里,像蔡国强放烟火,就是在城市的自然里面。

Q:北京在当代艺术里是怎样的角色?

A:我觉得整个北京越来越像个艺术之都了。北京的艺术中心有两个,798和宋庄。现在798也面临着发展困境,2000年以来这种中心感被削减,艺术已经融入到整个城市中。有很多艺术家毕业以后,就去中关村了,跟高科技契合了,还有很多原来是北漂现在回家乡了。

Q:你能总体评价一下这十年的北京当代艺术吗?

A:中国当代艺术在北京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被人关注的过程。在这十年里面有几个非常标志性的成就,第一是我们出现了用美术馆的方式推动当代艺术的趋势,当代艺术的展览进入了国家级的美术馆,私人美术馆和民营美术馆也发挥了辅助功能,更多地关注当代艺术,形成了有特色的结构。第二是这十年当代艺术家把北京作为自己非常重要的聚集目标,有从各地到北京,也有从北京回到各地的双向交流。北京在当代艺术相互交流里成为一种多层次的中心,比如艺术家到北京来,或许要再跳到纽约跳到世界上去。而且北京也有大量外国艺术家,很多国际级的艺术家都来过北京,北京在慢慢成为全球艺术家聚集的地方。第三,我认为北京肯定是中国最活跃的艺术品市场聚集地,这里有中国60%以上的拍卖市场,也有大概40%以上的画廊市场,重要展览和艺术活动都是全国性的。在当代艺术的市场里,北京肯定是第一的,北京这十年的发展是夯实了第一的基础,也夯实了决定第一的未来的因素。

猜你喜欢
张晓刚当代艺术美术馆
当代艺术看得懂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去美术馆游荡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美术馆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田野,我永远的港湾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