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巧妙地运用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作用
初中化学新课标指出:“学科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因此,可以说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学生实验。如果能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实验,就可以让课堂更实用,知识更容易理解,对于教学而言无疑有很大帮助。以下我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妙用。
一、巧用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是教师通过现场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得出实验结果,从而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这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教学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演示实验要体现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的科学性,最好还有一定的趣味性。对于课本上有的演示实验,我做到每个实验都当堂演示,有的实验还做改进;对于一些学生难理解的知识,我也融入演示实验,便于学生理解。
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我通常都先离开书本,运用化学中一些有神奇现象的演示实验,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关注,比如“清水变牛奶,牛奶变汽水”、“魔棒点灯”、“空杯生烟”等,这些都是富有趣味的演示实验,趣味性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课本中,一些有趣味的演示实验不在少数:《燃烧与灭火》中“烧不坏的手帕”,《微粒的性质》中可以增加“铁树开花”实验,也可以增加“蝴蝶变色”实验,都是趣味性很强的演示实验,学生印象深刻,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记忆得比较牢固。
对于一些有害气体参与或者有有害物质生成的反应,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时候演示实验开展不起来,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制取不易,而且一氧化碳可燃,容易发生爆炸,实验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舍弃这个实验。我教学时,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事先把一氧化碳储存在容器中,在实验过程中慢慢释放一氧化碳,把现象完整展现在课堂中给学生看,边做边分析,这样的演示实验对于教学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中遇到难以理解或者容易遗忘的知识,也可以增加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比如遇到装置气密性检查,虽然学生知道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检查,但是有的时候气密性完好的现象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很容易弄混。如果让学生亲手演示各种典型装置气密性检查,让其他人观察现象,则不失为简单易懂的方法。
二、活用分组实验
随着化学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演示实验让给学生做,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到实验中,则不仅对现象可以观察得更清晰更仔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一些不易记忆的知识点可以运用分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复习《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备》一节时,我增加一组药品选择的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2.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4.石灰石和浓盐酸反应,5.石灰石与浓硫酸反应”,让学生分组做这几个实验,然后讨论:实验室用哪种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最合适?经过简单交流和讨论,学生很快得到第3组:石灰石和稀盐酸,同时对其他几组实验不适用的原因理解得更透彻,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实验室氢气的制备》。这样的分组实验不仅让学生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对比和优化的方法。
三、善用学生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八个基础实验,分别是“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物质燃烧的条件、常见金属的性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粗盐的初步提纯、溶液的酸碱性和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实验室认真地完成这八个实验,则教学效果会更好。尤其是“酸与碱的化学性质”这个实验,本身就是易错的难点,用实验加深理解是最省时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制成实验仪器,让学生完成家庭趣味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探究鸡蛋壳中的物质成分、自制汽水、制作叶脉书签”等,这些学生实验都是取材身边的物质完成化学探究,既加强了学生课后对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一举两得。
化学实验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学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总结、积累经验,把更多实用性实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乐于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云云.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