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女性主义特征

2015-09-10 07:22李小丽冯丽媛
考试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

李小丽 冯丽媛

摘 要: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的第三次浪潮,这次浪潮给文学界注入了新的力量,出现了一大批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与十八、十九世纪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有很大不同,带有很强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特征,本文以《欲望都市》、《BJ单身日记》为例,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特征。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 两性关系

一、社会背景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女性主义运动兴起,要求改善妇女在政治、就业、教育和家庭中的地位。二十世纪初到六十年代以法国女作家西蒙·德·波伏娃为代表,形成了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他们反对男女不平等,反对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尤其专注于社会和经济层面上的不平等问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现代女性主义兴起,它是女性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产生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产生与当时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随着二战结束,西方社会的发展步入正轨,科技不断发展,经济走向繁荣,西方社会进入了一个后工业社会,经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经过两次女性主义浪潮的洗礼,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大增加。《欲望都市》里四个女主人公都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她们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BJ单身日记》里的女主人公同样没有经济上的压力,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她唯一的烦恼就是找个男朋友。传统女性主义遭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在这一背景下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兴起。传统女性主义倡导的男女平等是女性向男性看齐,以男性为标准要求女人,女性和男性一样,以此衡量男女间的平等,专注于男女间的对立,认为女性一直附属于男性,是男性的“他者”。他们要求的是一种二元的平等观。后现代女性主义解构这种二元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男女平等观,承认男女之间的差异,主张多元,消除男性中心,也反对以女性为中心,构建女性主体,实现女性的解放及男女的平等,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二、女性主体的建构

女性一直作为客体被男性压抑着,被当做男性的“他者”,处在边缘状态。传统女性主义建构的女性主体是受父权文化影响的,并受男性所限定的主体。而后现代主义女性所要建立的女性主体是以真实女性经验为基础的,强调具体的日常生活体验。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权力是通过话语实现的。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后现代女性主义找到了发展的新突破点,将研究重点转向女性话语的构建,他们认为男性对话语的霸权统治是造成男性对女性压制的重要因素。女性如果想要建立女性主体,那么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创造女性话语,通过女性话语获得女性权力,颠覆男性主体,反抗男性压迫,进而获得男女平等。

因此,女性写作便是一个很好的发声方式。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两部代表作品《欲望都市》、《BJ单身日记》都是由女性创作的。她们用自己的语言写着自己的故事。后现代女性主义作家倡导“发出‘女性’声音,创造出一套女性符号,号召女性以自己的语言写作自己的故事,倡导女性写作自我经验的文本”[1]。《欲望都市》的作者坎迪斯·布什奈尔曾多次表示凯莉·布雷萧是另一个她,这部小说颇有自传的意味。作者非常熟悉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入小说。小说中关于爱情、人生的喜怒哀乐都是作者真实的体验。

后现代女性主义小说把写作视角转向日常生活领域。“女性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性别视角,而以日常生活及体验为基础,改造和建构日常生活理论,致力于女性主义实践和解放运动;它以女性的审美标准为叙事标准,以女性日常生活为叙事资源,构建女性主体,颠覆男性中心话语,将女性目光扩展为日常生活领域的男女平等,肯定女性日常生活中独特的叙事价值,发出属于女性自己的声音”[2]。《欲望都市》以凯莉为叙述者,叙说她三位好友和自己周边观察到的事情,一起讨论事业、爱情,描写了她们在纽约上流社会的日常生活。四个女人针对各种关于爱情、婚姻、性、工作、政治等话题展开讨论,探讨日常生活中男女间的平等问题,发表意见。《BJ单身日记》中则以主人公布里奇特·琼斯记日记的形式,展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平时工作、好朋友到锻炼、饮食、男人、性等。两部小说都以主人公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以女性的审美标准作为叙事标准,表达女性的观点、具体真实的体验,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发明女性自己的话语。

这两部作品不同于之前传统的女性作品,它们都对有关性的话题进行了大胆直白的讨论,传统女性作品不会对性进行描述,传统女性主义对待性的问题也是三缄其口,进行规避。但是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一个很重要创新就是“从意识形态转向话语,从一元的、具有压迫性、多元性的父权社会中寻求提高对不平等性别关系的觉悟转向对性的认识,及其有关的话语对妇女从属地位的影响”[3]。在回答什么是女性话语这一问题上,莱克勒克说:“我一定要提到这件事,因为只有说到它(身体快乐),新的话语才能产生,那就是女性的话语。‘我要揭露你想掩盖的每一件事,因为对它(身体快乐)的压抑是其他一切压抑的开始。你一直把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变成污物、痛苦、下贱、委琐和奴役’。”[4]她认为女性话语就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身体的快乐。女性不应该压抑自己的欲望,后现代女性主义主张女性应该拥有身体的自主性,展示自己特殊的女性魅力、女性气质,学会用身体表达自己的情感、欲望。

《欲望都市》中四个有魅力的成熟女人时不时坐在一起讨论有关性欲望和性幻想的话题。小说中作为公关经理的萨曼莎从不掩饰自己的欲望和放荡目标。她发现目标就敢于追求,尽展自己的女性魅力,她虽能轻易地与男性发生一夜情,但同时永远能分清哪是欲望、哪是爱情。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做女性自己身体的主人,大胆直白地表达“性”,将“性”作为女性内心的一种对于生命渴望和追求是女性对自我生活的掌控及平等、自由、独立及拥有权力的一种完美体现。《欲望都市》在讨论女性权力这一话题时谈到生意爆满的餐厅女领班优雅礼貌,她虽然处在一个很小的职位上,但她可以使各种社会名流、政客耐心地等候她的安排就餐。她在这家餐厅的态度、举止不亚于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她充分利用环境和自己的女性魅力,把自己权力范围内的小小权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女性气质,利用女性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获得或大或小的女性权力。

“在一定程度上,后现代女性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消费主义的女性主义”[5]。《欲望都市》中四个女人都热衷于各种时尚的名牌衣服、鞋子、包包,启发引导女性消费者通过对自己身体的塑造,展现女性魅力以达到自我身份的认同。后现代女性主义是肯定消费的,认为时尚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并不是深陷男权陷阱的“性客体”。《BJ单身日记》中布里奇特每天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己的体重、卡路里摄取量,想拥有一个完美的身材,希望性感火辣的身材可以使她吸引男性,帮助自己摆脱老处女。布里奇特的消费习惯反映了时尚女性杂志等流行文化对当代女性的影响,读者们因为这个对女主人公有着很大的认同感。布里奇特面对上司对于她超短裙的调侃,并没有感觉到受侮辱或者难堪,她也没有把这当做性骚扰,而是当做调情,乐在其中。两部作品都对婚姻与性是否可以分开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布里奇特与上司保持着性关系,但她还是会对这种关系保持一种不确定感,她想要更多——爱情、婚姻,但是男上司却有不同看法。《欲望都市》里英国女记者伊丽莎白和黄金单身汉提姆一见钟情而后干柴烈火,但是在他们看完房子之后,提姆却不见了。这个三十岁的单身女子有两个选择:一是随便找个男人嫁了,二是像男人一样沉迷于酒色,寻欢作乐。其实这两部小说都告诉我们虽然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寻欢作乐,做自己身体的主人,但是这种不确定的非婚姻生活也给女性带来无限悲凉。她们一方面寻求自我解放,不想依附男人,另一方面渴望浪漫爱情。她们虽然获得了自由平等,但是还是渴望爱情和家庭的温暖。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主体建构需要发明女性话语,发出自己的声音。拥有了话语,就拥有了独立权力。女性话语包括女性真实、具体的体验,女性自己的身体快乐。女性话语对女性颠覆男性主导地位具有关键作用。女性气质及性是后现代女性主义在探讨女性主体建构的一个重点。《欲望都市》、《BJ单身日记》都是女性作者通过写作女性自己展现女性被掩盖的优点和女性特有的感官世界,展现女性真实具体的体验,发明女性话语,获得女性力量。

三、职业身份与家庭身份间的平衡

传统女性主义主张走出家庭,抛弃妻子、母亲的角色,视家庭为男性压制女性的工具。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倡导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思考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平衡点,女性一味地排除家庭是否如愿得到身心解放。《欲望都市》中米兰达并没有拒绝母亲这一角色,但她没有扮演传统意义上的母亲角色。她身为母亲的同时有着自己的职业。她承担着母亲的角色,同时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传统意义上的母亲是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一切以孩子、丈夫为大。但是米兰达作为现代的女性,在母亲身份和职业身份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尽了母亲的责任,又有自己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BJ单身日记》中的布里奇特的母亲一辈子都待在家里,她感到厌倦,觉得这样的自己没有价值,一心想走出家庭,想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过单身生活。她拥有了一份工作,如愿以偿地过起了职业女性的生活,可是不幸的是她被卷入了一个骗局,最终身心疲惫,渴望家庭的温暖,最后还是回归到了家庭。其实“这种角色(妻子、母亲)曾经是并且仍然是许多女性获得权力、地位及身份的源泉,是她们实现自己的目标、自我价值并获得经济保障的源泉……”[6]选择家庭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权力,选择职业也可能会失去家庭在心灵上给予的温暖和依靠。职业身份和家庭身份间的平衡对于女性来说是一条新型而有效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本文以《欲望都市》、《BJ单身日记》为例,总结了后现代女性主义不同于传统女性主义的一些特征。女性一直扮演男性的“他者”,处于被动、受压制、边缘化的状态。后现代女性主义将研究重点放在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上,让女性由被动的客体变成具有自主性的主体,倡导创造女性话语,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构建女性主体。后现代女性主义者们倡导女性气质的回归,承认男女之间的差异,认为女性可以利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利用自身的特殊力量获得女性权力,希望两性之间可以和谐发展;女性应该采取多样性的生活方式,在职业身份与家庭身份间寻找平衡点,既可享受家庭的温暖,又可在工作中实现自我。后现代女性主义相应地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这些主张,努力通过文学作品的写作展现女性的感官世界、真实的女性体验,发明女性话语,颠覆男性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Weedon,Chris.Feminism Theory and Politics of Difference[M].New York:Blackwell,1999:67.

[2]平静.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述评[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苏红军,柏槺.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

[4]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186.

[5]Genz,Steohanie and Benjamin A.Brabon.Postfeminism:Cultural Texts and Theories[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9:5.

[6]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75.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森太太》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生态女性主义的社会批判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