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2015-09-10 07:22江幼贤
考试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改革

江幼贤

摘 要: 在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当下,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关注,其娱乐性、互动性与健身性更成学生与家长聚焦的重点。传统意义上的小学体育教育正朝着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备更完善、教学方法更科学的方向大步迈进,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1.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简单

将体育课上成跑步课、广播体操课或体活课的情况在小学当中并不少见,不少体育老师为使学生的队列水平及课间操水平达标,将每周一到两节的体育课变成了队列训练课。过于简单的授课内容与教学方式很难令老师将整节课的时间充分利用,单纯执行教师指令的学生很难从授课内容中有所收获,这使得体育课成为与文化课无异的定式教学,并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与此同时,体育老师对教学进程也缺乏系统安排。以三、四年级的体育教材为例,课程目标强调跳跃练习、投掷练习、球类练习等与游戏的有机结合,但授课环节中,因为缺乏系统具体的安排,学生练习时间不足等情况,教师通常只能完成基础性练习中的一到两项内容,缺乏与游戏环节的结合,这造成了教学进度的延误。

1.2教学设施缺乏

除队列、体操等,小学体育课中的大部分项目都需要运动设施的辅助才能完成。然而,出于场地条件、学校经费状况、安全设施等方面考虑,只有少数学校的体育设施能达到实际标准。以铅球投掷课程来说,每节课有大约45名学生,而校方能提供的铅球大多不超过五个。器材短缺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课堂进程,没有拿到铅球的学生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观察,而轮换使用的方式减少了每个学生单独练习的时间。设施短缺造成的学习效率下降影响整节课的内容安排,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1.3教学与实际脱节

传统体育课堂中的“教”与“学”意识相对淡薄,教师大多只起动作示范作用,而缺乏指导性、针对性教学讲解。对所学内容,学生只能通过课堂上的有限练习来掌握,很少能从教师处获得帮助。这种情况加剧了教学与生活的脱节,相较于部分娱乐、健身类活动,教师对竞技类活动的成绩,如长跑、短跑、跳远、跳高等都有较高要求,不少体育课成了学生为通过测试而进行的练习课。这类内容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授课内容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

2.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2.1改革教学观念

作为体育课的授课地点,操场以其宽松、自由的特点为授课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授课方式的选择必须建立在教学观念的革新之上。

小学体育应从培养竞技性人才,达成各项测试标准的传统思路向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确保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转变。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他们投入课下活动和体育运动的时间被不断压缩。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的核心应从队列“教学”向“锻炼”式娱乐转移,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本内容进行取舍,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实现素质的提高和身体的锻炼,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放松和休息的加油站,并为他们能更好地进行文化学习提供健康保证。将体育课视作放松学生身心,引导他们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的重要手段。在编写教案时,除准备活动及热身跑环节,教师应结合季节和天气特点,分别组织男女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并在完成相关训练内容后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

不难看出,学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核心环节。以身心健康为出发点的体育教育,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思想心态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导体育课内容的人。人教版体育教材中有关体育和健康基础常识的相关内容,着重强调了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并要求学生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竞赛中的胜负。

2.2创新教学形式

体育老师应寻找体育课与体活课之间的临界点,实现课程教育作用与娱乐作用的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首先,压缩队列训练、广播操学习在体育课堂中所占比重,将学生从重复性训练中解放出来,并取而代之以对体育委员、班委成员的针对性培训,以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不因下雨、下雪等天气取消体育课,可以通过组织室内活动或讲授相关课程理论实现课堂的延续性和放松性。在不适宜进行球类活动及跑步的冬天,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打雪仗、堆雪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保证他们的运动量。

与此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差的特点,体育老师可以采用教学内容与娱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进行自由活动的同时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韵律活动与舞蹈时,可以先选出一位到三位领舞,再对班级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教学。当学生初步掌握内容,即可通过组内成员选拔、小组竞赛方式选出表现最佳的个人,对表现相对落后的小组提出做仰卧起坐等形式的“惩罚”。此外,将教学活动扩展到班与班、不同年级间的互动中。对正在学习角力与对抗的班级,可以组织拔河类友谊赛,并以此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灵活掌握。

最后,还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通过多媒体播放奥运会、世锦赛等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体育比赛项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内容,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提升理论水平。

2.3加强设施建设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体育老师的职业素养是营造安全、完善的运动环境的重要前提。

校方需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存在的差异,选购更符合锻炼需求的运动器械,并由专人负责进行检查与维修工作,做好体育课堂上的安全维护。与此同时,必须实际考虑学生对器材的需求量,定期核查库存足球、排球等是否存在破损现象,并进行补充性采购,避免设施器材不足造成的课堂效率低下,或相关授课内容无法进行的情况。

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对体育老师的能力培训,确保他们能合理恰当地进行课程安排。尽量吸收一些体育专业毕业或从事过相关体育活动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并根据教师的不同专业侧重,合理安排每一阶段的不同授课教师,让一人授课变成多人授课,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结语

体育课不仅是教授学生运动技巧,帮助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课堂,而且是为学生提供劳逸结合的可能,帮助他们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改革在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将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第一位,使他们能在运动中体会到轻松和快乐。

参考文献:

[1]李莉.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取向与发展探究[J].时代教育,2014(4):234.

[2]王浩.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反思.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3).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