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超 罗廷锦 谢非 付丹
摘 要:文章使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当前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存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过程不规范、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4-0031-03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不同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相继出现。沈岳[1](2003)、齐忠琪[2](2006)、肖友荣[3](2008)、刘一颖等[4](2008)、赵洪涛等[5](2009)分别对北京、新疆、海南、山东和吉林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然而,位处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却还没有相关调查研究出现。云南省民族地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如何?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与其他欠发达地区相比,是否具有共性问题和自己特有的问题存在?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大理州”)的部分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
二、大理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属国家级贫困县,居住有白、汉、彝、回、傣等20多种民族。本文选取云龙县检槽中学为例,考察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
1.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
(1)基础设施情况
该校学生516人,拥有学生机30台,生机比例为17:1。信息技术课教学安排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通常两名学生使用一台计算机。该校教师53人,有教师机19台,师机比为3∶1。学校已经建立校园网,无线网络建设也已完成。学校共有12个教室,多媒体教室仅一个,比例1∶12。90名被调查学生中只有5人家里有计算机,家庭计算机普及率很低。
(2)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该校电子资源多数由国家免费提供,自制资源量小且并未按制作规范进行。电子资源总量为210GB,但自制量仅为10GB;视频类数字资源总量为320小时,自制仅为20小时;学校电子资源相对丰富,有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学校已建立网站和教学资源库,但是更新频率过慢,网站普及率不高。资源库更新频率半年一次,学生访问学校官网的比率为0。
(3)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
教育信息化投入占学校总经费比例很小,约为10%,而云龙县其他中小学,经费投入比例则远远低于10%,信息化经费比例占学校总经费比例超过50%以上的学校几乎没有。经费来源也仅限于学校统筹信息化预算,来源渠道有限。
2.师资队伍情况
(1)教师信息素养
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31位被调查教师中,仅1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1位“比较熟练”,29位能“简单操作”。所有教师均“会上网”。9.7%的教师 “熟练”使用Windows,3.2%“较好”使用,16.1%“一般”使用,71%只“会一点”。所有教师“会使用搜索引擎”,其中58.1%的教师“会,但经常搜不到自己想要的内容”,41.9%的教师“会,能精准搜到自己想找的资料”。
常用软件的熟练程度:问卷对教师使用教学办公软件的熟练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教师的教学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大多停留在最简单的级别。教师对PowerPoint的熟悉程度较高,这可能得益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推广。
信息化教学程度:6.5%的教师 “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12.9%“大多数时候使用”,80.6%“偶尔使用”。38.7%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增进了教学效果”,而61.3%认为“有一点效果”。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多选),教师反馈如表2。
在问到“阻碍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障碍主要是哪些?(多选)”,教师反馈如表3。困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自身计算机水平,外部因素则是教学资源的紧缺,无法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
(2)信息技术教师来源调查
通过对大理州其他地区5所中小学的调查,发现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来源、专业背景及所占比例情况如下。
①大理州满江中学:在校生600多人,有1名2009年招聘考核进入的信息技术教师(本科,现代信息技术专业),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45分钟),上课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课程》为主。之前的信息技术教师为物理老师。②大理市下庄完小:该校信息技术课程从5年级开始教授,每周一节(40分钟),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材,无专门计算机教室,信息技术教师同时教授多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课、音乐课和美术课。③大理市凤仪镇第三中学:在校生762人,有1名信息技术教师,之前讲授物理课程,后改教信息技术。该校从8年级开始上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一节(45分钟),上课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课程》为主。④大理市凤仪镇石龙乡完小:该校从5年级开设此课程,每周一节(40分钟),没有计算机教室,老师上课只能凭空讲授,该教师同时还教授美术课程。⑤大理市第三中学:在校学生1100余人,有2名信息技术教师,其中一名教师本科毕业,2007年考核录用进入该校,专业为“信息与计算机”,另一名教师之前是物理教师。每周2节(40分钟)信息技术课,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
3.学生方面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在信息技术课上才能使用计算机,约90%的学生一周使用一次计算机(即每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2%的学生半月使用一次计算机,2%的学生一个月使用一次计算机,3%的学生几乎不用计算机。只有5%的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绝大部分学生在家没有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学生参与信息化活动和获得计算机证书的比例很小。70%的学生未参与过与信息化有关的活动,仅有2%的学生获得过计算机相关证书。
三、突出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仍然不足
硬件方面,教师机、学生机和多媒体教室均较为缺乏,学生可能需要两人以上共用一台计算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计算机教室。很多学校还面临设备老化,软件过时的问题。另外,计算机教室业余时间很少对学生开放。加之学生极低的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学生用机时间极少,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软件方面,教学资源处于严重匮乏状态。部分学校有一定量的电子资源,但是适合教师使用的资源却少之又少;学校教学资源库更新频率慢,致使有效资源短缺。学校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较普遍,投入硬件方面的经费远远超过软件。
2.信息技术教师师资供给矛盾突出
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匮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编制:过去的信息技术教师是没有额定指标。随着信息技术教育逐步纳入升学考试,信息技术教师才逐渐有了少量招聘指标。②专业认知度:信息技术教师最对口的毕业生为教育技术学相关专业。但招聘学校对该专业认知度很低,招聘时需求专业里大多填写“计算机专业”,这使得很多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受到专业名称限制,在应聘时受到一定影响;③学科地位:信息技术课程事实上的“边缘”地位,使得即使能进入中小学从教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也不太愿意从事信息技术教学。
3.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的边缘化。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已纳入升学考试范畴,但所占比例并不大。从师资力量配置、课程设置和资源投入看,仍处于学校教育的边缘地带。②教学课时少,教学过程随意。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量为每周一节(40-45分钟),总体课时量偏少,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少,教学效果不佳。教材也较为多样,甚至没有信息技术课程的专用教材,致使教学过程存在很大的随意性。③教学模式单一。信息技术教学本应采用“讲练循环”的教学模式,因学生缺乏练习环境而被迫缩减为“纯讲”模式。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不足。
4.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意识不强
大理州中小学生源大多来自边远山区,仅少数学生初步接触过计算机,基础十分薄弱。部分学生性格偏内向,对计算机不敢操作,害怕损坏计算机被老师批评。信息技术虽然已经列入升学考试范畴,但所占比重并不大。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家长仍然将信息技术课程置于边缘地带,将其视为副科。信息技术课每周就一节课,认为随便混混也就过了。大部分学生家中不具备练习条件,导致学生操作技能无法得到深化。
四、对策分析
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所需投入较大,资金仍是制约民族地区中小学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应加大对其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专项经费使用。同时,鼓励社会资源的进入,设立优惠的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拓宽教育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
教师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应尽快畅通信息技术教师来源渠道,适量增加编制额度,改善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提高教师专业性。鼓励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合作和交流,增强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教学的根植性。
教学内容上,应结合学生特点,完善课程体系,体现各阶段的衔接性。内容设计模块化,便于不同地区中小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裁剪和组合。考核方式应具有灵活性,不但考查学习者的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即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的能力,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
学校应积极创设计算机应用环境,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上的问题,让其感觉到计算机的使用价值,进而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动力。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项信息技术活动和竞赛,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实践能力,以此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教师在教授信息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网络道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沈岳.对北京市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3(4): 37-39.
[2]齐忠琪.新疆边远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调查与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106-109.
[3]肖友荣.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4): 5-7.
[4]刘一颍,刘培玉,吕洪宾.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31-34.
[5]赵洪涛,徐亚先.吉林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状况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17): 44.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