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在这个故事中,我是见证者,他和她都是我的同学。他们用自己的分手,再次让我认识了一个简单的常识,爱情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有些分手,不是因为不爱,而是不会爱。
高二那年最冷的冬天里,有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霓虹闪烁,荧光棒挥舞,黎果站在小礼堂的舞台上唱了一首庾澄庆的《情非得已》:“难以忘记初次见你,一双迷人的眼睛,在我脑海里你的身影,挥散不去……”
浪漫又温柔的歌声不断回响,张潇潇硬拉着我一起上台“敬献”黎果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花,一边走一边小声地自我鄙夷:“妈蛋,我怎么以前没发现他那么帅?”
黎果帅吗?个子不高,五官扁平,是我们年级出了名的“流动红旗”——到哪个班都是班丑。或许让那时候肤浅的张潇潇动心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由,动人的歌声和充满活力的舞台,就可以将她这个小粉丝的爱慕一锤定音。
春天的时候,张潇潇换上浅紫色套装,佯装情窦初开的娇羞小女生,去找黎果表白。张潇潇站在黎果面前,盯着他的眼睛说:“你喜不喜欢我都没有关系,我反正喜欢你,我愿意等你回头。”
表白之后,张潇潇明目张胆地对黎果示好,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都第一时间跟他分享。黎果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掉进张潇潇的“陷阱”的,越想头越昏。
黎果提笔做试卷,发现笔杆上有只可爱的米老鼠,那是张潇潇塞到他手里的;半夜,黎果在寝室打手电看物理题,肚子咕噜一阵叫,随手抓起一包薯片,那是张潇潇送来的;他很不好意思地关掉手电,借着楼道的光,发现手电上不知何时被贴上了粉色的防水贴纸……
张潇潇占领了黎果的每一个角落,黎果妥协了。那是一段甜蜜得让所有旁观者都羡慕的恋情。
高三,张潇潇的妈妈要送她去英国上大学。张潇潇得知这个消息时的第一反应是:“我的爱情在这里,我哪儿也不去。”年轻的时候,我们誓死捍卫爱情的决心,在长辈看来永远是理想主义加意气用事,父母只把她的话当成笑话来听,依旧有条不紊地帮她办着各种手续。
“我才不要出国,我要留下来陪你。”张潇潇家附近的小公园里,她向黎果表示决心,周围的空气静得几乎可以听见两个人的呼吸声。黎果也说:“我们永远不分开!”
张潇潇跟父母打了一场硬仗,被禁足几天后,张爸爸甩下一句“我再也不管你”。她放弃出国深造,她甚至想好要跟黎果考同一所大学,过以后的人生,就像当初的那些米老鼠笔、薯片还有粉红色贴纸一样黏着他,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再也离不开。
几周后,黎果竟开始劝张潇潇:“你还是出国读书吧,你应该有更广阔的未来,你父母帮你争取这个机会很不容易。我们以后还是朋友,你可以给我打电话、发邮件……”
“谁要你当朋友?!”任凭张潇潇又哭又闹,黎果都不再多说。
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填报志愿,黎果都没有跟张潇潇说过一句话,也不肯把自己的志愿给任何一个同学看。张潇潇像她原来设想的那样报了本地的大学。高考结束后,班主任才透露黎果要去北京上大学的消息。
张潇潇懵了,她在黎果回家的路上堵他。黎果说:“我们太年轻,我承担不起你的梦想,我能做的只有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爱情也不可以行云流水。”张潇潇难过了很久,没有再去找过黎果,也没去英国看什么更广阔的世界。
后来再说起黎果,张潇潇说,五六岁的时候想要一个漂亮的玩具,10岁的时候希望有一条白色的纱纱公主裙,14岁希望有人生的第一双高跟鞋……成长的过程里,每个人都有过那么多的梦想,她也有过,而且很多后来都轻易实现了。
而这一场“爱到分手”的恋情,让她懂得,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一直保质,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意你的想法,就如你一直以为的终点,也许正是别人远去的起点,无可挽留也无从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