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探索与改进

2015-09-10 07:22丁晶
中学生物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染液香蕉花生

丁晶

对于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中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实验,传统的教学策略是教师讲解该实验的原理与步骤之后,由学生进行操作验证某些生物组织的三大类有机物。笔者践行此传统教学策略之后,发现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将这一实验进行了探索与改进。

1 实验的误区

此实验属于探究型实验,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缩短实验教学时间,简化了实验步骤,将其变成验证型实验。实验通常是对某一种实验材料只进行一类物质的检测,导致学生误认为一种材料中只含有一类物质。比如:用苹果或梨检测还原糖,用花生检测脂肪等。学生就会误认为苹果中只有还原糖而没有其他物质,花生中只有脂肪……而一般的教学观点是每个细胞中含有的化合物的种类相同,都会含有六类化合物,只是含量上有些差异。因此笔者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由他们自己发现材料中的物质含量的差别。这样既渗透了教学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生物实验素养。

2 方案的改进

2.1 材料的改进

虽然教材中给出了具体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但是笔者并不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而是要求他们课后自行寻找材料。学生可以找到很多自己经常吃的一些食物,如苹果、香蕉、梨、白萝卜、猕猴桃,菜花,黄豆、芝麻等。在实验中,学生发现了各种材料在操作中的优缺点。

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选苹果和梨作为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但是苹果和梨的组织样液经常会因氧化而变成褐色,影响实验效果。而学生选择的白萝卜,它的组织样液无色,放置时间长也不会氧化变色,而且白萝卜的组织液中还原糖含量高,实验现象明显。

教材上检测脂肪的材料是花生,但是花生的徒手切片不易制作,效果很差。学生选择的肥猪肉中的脂肪细胞,脂肪颗粒太大几乎占满了整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时细胞都是橘黄色,不利于学生的正常认知(化学试剂到底是染细胞还是染物质的)。但学生选择的芝麻既富含脂肪,又不用切片,操作更简单,所以更适合做为实验材料。

当然,以上这些材料的选择是通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比较得出的结论,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亲身感受实现探索发现的过程。

2.2 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实验一般都是在实验室里,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其实这一实验内容相对简单,材料用具不多(可以每组发一套实验器材和试剂),试剂无毒无害,条件(水浴,匀浆用榨汁机)容易满足,因此笔者把实验方式改成学生课后分组进行探究实验,课上选最成功的一组实验进行操作展示。这种方式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家中检测任何一种材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很多问题,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解决问题。由于课前学生们已经把这几个实验做了很多次,所以课上的操作都非常熟练。这种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其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2.3 方法的改善

关于脂肪的检测是每个小组的难题,因为徒手切片不好切,而且用染液染匀浆,染液本身也有颜色,没法判断看到的橘黄色是被染色的脂肪还是染液本身的颜色。对此,通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不同的小组找到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① 把浸泡的花生种子,去种皮,横切,将横切的切面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来回涂3~4次,然后染色观察,可以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② 用花生种子的匀浆染色后制成装片,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可以清楚的看到脂肪颗粒。

③ 换用芝麻做实验材料,将一粒芝麻放在两个载玻片之间,用手垂直均匀用力挤压,然后染色观察,也会看到很多圆形的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探索得出的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创新和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的探究性学习。

3 课堂的延伸

在这个实验中,不同的小组选择相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有可能实验结果却不相同。比如:同是测香蕉,有的小组测得香蕉含淀粉多,有的测得含还原糖多,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后下认真分析,仔细观察香蕉的成熟度,预测可能是随着香蕉的成熟度的变化物质在进行着转化。然后再通过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核实。

这个实验到底与生活有何联系呢?有的学生想到了此实验可作为尿糖、尿蛋白的鉴定方法;有的学生想到了可以用这种方法帮助糖尿病人选择食物或饮料;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来检测不同的奶粉蛋白质含量的高低……

猜你喜欢
染液香蕉花生
基于机器视觉的单组分染液浓度快速检测方法
苏木红/栀子黄/靛蓝染色天丝水刺非织造布初探
快手香蕉饼
瓶里有香蕉
香蕉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退色疟原虫血片标本的不同复染法比较
一种节能环保型染色机的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