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2015-09-10 06:06鲁婷婷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课程建设留学生

鲁婷婷

摘 要: 中国文化课程在留学生的培养计划中是必修课之一,然而,中国文化课程在大部分院校中面临教学方式僵化、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提高重视、加强师资、突出特色、监督评价等措施,加强中国文化的课程建设。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课程建设 留学生

一、引言

“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1]。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了整个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中国文化课程历来是海外留学生培养计划中的必修课。

目前,随着众多大专院校不断建立双语师资库和双语课程,中国文化课程作为重要必修课也已纳入双语建设中。然而,目前不少英文版的《中国文化》并不适于作为留学生的教材,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国文化课程的教材都是教师自编的教材,课程内容多以衣、食、住、行、游等为主,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多流于表面。因而,对于留学生培养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的高职院校而言,研究与探讨中国文化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文化课程现状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先后与韩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老挝、中国台湾等3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在校学习的留学生达50多人,主要为韩国友好院校的短期交流生和来自老挝的学历留学生。两国虽同属亚洲国家,但在文化归属感和语言基础上较有不同。针对这两批留学生,目前学院的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现状如下:

(一)师资配备与教学设备方面。学院专门为韩国留学生配备了韩语专业的中文教师,为老挝学生配备了中文专业的泰国老师。同时配备多媒体教室,全院网络WIFI覆盖,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给留学生展示相关内容,为留学生理解、适应中国文化氛围提供便利。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安排方面。在校留学生中,韩国留学生所学专业为中文,且已在韩国国内完成了一年的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中文基础;而老挝留学生中文基本零基础。针对不同的专业基础,学院在教学目标及教学安排上都进行了差别对待:针对韩国留学生,以培养基本熟悉中国文化,具有较强中文交流能力及自主学习中国文化的能力为目标。目前韩国学生接受的教学安排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的中文为主韩文为辅授课方式,并通过期中安排一次常州市内文化考察,期末安排一次省外文化考察,理解中国文化。在最终考核时,以中国文化为主题进行全中文汇报演出。因此,韩国学生对中国文化已经度过了表面了解,进入了内涵理解阶段。针对老挝留学生,以培养初步了解中国文化,具有基本日常交流能力,激发对中国文化兴趣为目标。目前老挝学生接受的教学安排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的泰文为主中文为辅授课方式,并通过以熟悉周边环境为主的常州市内文化考察,接触中国文化。他们的期末考核方式相对初级,以开卷考试的形式,泰文或中文作答试卷内容。因此,老挝学生目前对中国文化还停留在表面了解阶段。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面。针对两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不同的了解程度,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也有所不同。针对韩国留学生,主要以举办讲座、专题研讨的形式讲授中国文化,同时创造韩国留学生与中国韩语专业学生多接触渠道,韩国留学生通过广泛参加学院社团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融入中国文化,熟悉国人交往习惯。针对老挝留学生,主要以教师讲授、专题研讨的形式,大概了解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帮带,与一位英文较好的中国学长结交共同参加体育项目和文化活动,亲身感受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更浓厚兴趣。

三、高职院校中国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上述中国文化课程在两国留学生中的教学现状,在促进留学生接触、了解、融入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了高职院校内中国文化对于留学生群体的有效传播。

(一)课程建设层面:不够重视

1.课程设置易被忽略。中国文化课程虽被定为留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但相比语言类专业课程,中国文化课程的设置比例偏小。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招收留学生在经贸管理、计算机网络、艺术设计进行专业英语建设,投入大量建设经费,将相关专业教师送出国进修,建立专业课双语师资库,但是均未考虑到中国文化课程的师资建设与双语课程建设,直接导致中国文化课程方面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

2.课程安排不够科学。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习俗与习惯,进而缓解文化休克,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但一方面,由于教师缺乏经验,课程安排的理论教授较少,以旅游景点为主题的感性感知较多,虽然一定程度吸引了留学生的注意力,但不利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系统、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中国文化的“说教意识”浓厚,在课程安排上,过于强调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理性探索,甚至会让个别留学生觉得此门课程为“文化洗脑”课,这就导致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课程形成刻板印象。

(二)授课内容层面:不够专业

1.师资力量专业化程度不够。承担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的老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既要有扎实的中国文化功底,又要有很高的语言沟通水平,更要具有一定的对外汉语培训经验。但目前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内同时具备这三种素质的教师资源稀缺。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担任韩国、老挝两个留学生班中国文化课的教师,虽然均有较高的语言沟通水平,但均不具备对外汉语培训经验,也不具备系统学习中国文化的教学背景,教学基本属于业余水平。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不能科学、准确地进行传递,不利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与理解。

2.授课内容缺乏系统化。中国文化课程虽为留学生必修课程,但是许多院校都缺少相关教学大纲和配套教科书,所用教材多为教师自带,缺乏有效的督导监督与评价反馈。因此授课难易程度与连贯性全凭任课教师的个人经验,授课内容和效果体现出较高的随意性,导致授课内容的缺乏系统性,教学效果的不够科学化。授课内容缺乏科学标准,使专业特色更加无法确立。

四、对高职院校中国文化课程的几点思考

由上可见,虽然中国文化课是高职留学生的必修课,但相比于语言专业课等课程,给予的重视并不够。且因师资专业度和授课内容系统性制约,中国文化存在传播效果欠佳的问题。鉴于上述存在问题,结合高职院校中国文化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四点思考。

(一)提升对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首先要充分意识到传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了解中国文化不仅有助于留学生理解汉字准确地运用汉字,进而熟练地掌握汉语言技能,更有助于通过了解中国文化的精义,更好地理解处世哲学,提高人生境界,对外则能通过留学生群体提升国家形象。同时,了解中国文化有助于留学生减缓“文化冲击”,适应留学生活。因此,需加重中国文化课在高职留学生课程设置中的比例,同时加强协调,把中国文化课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加强中国文化授课教师的师资建设。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贯中外”为目标,加强双语教师的培养。具体来说,在内培层面,对于外语基础好的教师,应加强中国文化培训及对外汉语培训,对于中国文化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应努力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对于这两类教师,加深对外国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的理解,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留学生的不同文化,突出文化差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外引层面,聘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文专业外籍教师承担教学。同时,加强中外教师间交流,建立专业教研团队共同制订授课计划,研究教学内容,以师资的专业性,确保中国文化课程的精品化。

(三)形成中国文化课程建设标准。高职院校的中国文化课程应克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建立一套可以面对不同学习阶段留学生,循序渐进,集科学性和系统性于一体的课程建设标准。

(四)突出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特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课堂教学内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根据院校自身特色,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所侧重突出特色。就高职院校来说,各个高职院校都各具特色,在中国文化课程建设时,应适当侧重与高职特色相关的文化内容。例如,信息工程类的理工科高职院校可以考虑侧重古代科技文明等内容,财务贸易类文科院校可以考虑古代货币、商贸历史等内容,旅游厨艺类高职院校可以考虑适当侧重中国自然与人文历史、饮食文化等,畜牧农林类考虑中国农业文明等方面的内容。如此才可以在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前提下自成体系,既满足留学生的专业兴趣,又有助于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内涵。

(五)将中国文化课程纳入教学监督评价机制。高职院校的教学监督部门应将中国文化课程纳入教学监督总体评价机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结果等进行定期跟踪调查,组织专家及留学生对课程评价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逐步建立起符合留学生特点的课程监督评价体系,以不断优化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

五、结语

随着院校的国际化办学的发展,中国文化课作为留学生的必修课,对于留学生,有助于提高汉语言技能、融入中国生活、提升自身修养,对外具有重要的国家形象宣传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中国文化课程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在课程建设和授课内同层面存在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重视中国文化课程的前提下,加强师资建设,形成课程建设标准,突出教学特色,并将中国文化课程纳入教学监督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2]Ismail Hussein Hashim.周颖,杨治良.应激源感知的文化和性别差异:对留学中国的非洲学生和西方学生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学,2003(5):795-799.

[3]王蒙.汉字与中国文化[DB/OL].(2006-12-21)[2012-02-23].http://news.sohu.com/20061221/n247184807.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课程建设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