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成为学生想学乐学的学科

2015-09-10 07:22李国华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课堂

李国华

1.合理优化教材,激发学习热情

英国数学家罗素说:“教育应该培养追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很快的讲授,多从事于讨论,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受到鼓励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地尝试使教育的内容能使学生感到一些兴趣。”“认识千米”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生活中的经验,但具体感知1千米的长度是一个难点。教师借助卫星定位搜索地图,引导学生从学校门口出发,沿着学校路口向南走,感受100米,200米…900米,1000米,此时电脑显示米到千米的单位交换(地图上直接生成),使学生直观地看到1000米转换成1千米的过程。接着教师请学生到讲台前,伸开大约长1米的双臂,再请一个学生上来并排站,使学生观察大约2米的长度。引导学生想象,如果10个小朋友这样站成一排,大约长10米,那么多少个这样的小朋友从校门口向南站成一排,能排千米?在学校头脑中形成1千米长度的直观概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从校门口向其他方向走,走到哪里也是1千米呢?最后,再通过小朋友1步大约长50厘米,走多少步大约是1千米?小朋友1分钟走40米,走多少分钟大约是1千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自的想法,加深了对1千米的认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组,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理解所学知识。

2.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

数学“客观知识”是人类生命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是前人通过辨析比较大量材料、提炼抽取本质属性、归纳概括命名的活动过程而形成的。经过简约化提炼和形式化表达,数学知识凝结为一种符号化的知识,它遮蔽了前人生命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真实复杂性和丰富生动性。教学中如果教师不对这些符号化的结果性知识做加工处理,把它们直接搬到课堂教给学生,那么学生面对的就是显性的、外在于自己的知识世界,他们只能以被动方式接受这些抽象的现成知识,很难有知识形成过程的和实践体验。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意味着:让数学知识恢复到其产生时的鲜活状态,让其成为一种“过程形态”的知识。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经历、体验人类创造知识的关键历程。

例如,教学“混合运算”,大多数教师认为混合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没有多少道理可讲,可以堂而皇之地告诉孩子。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冲突情境:计算飞镖比赛成绩。第一次:9环、7环、8环、5环;第二次8环、7环、8环、8环。学生很快发现,第二次的成绩中有三个8环,可以先算“三八二十四”,然后再加上7等于31。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7+8×3,8×3+7,体验无论8×3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借助真实的问题,很自然地理解了“先算乘法”的合理性。在数学体系内部,数学规定要考量其唯一性、相容性和不循环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鉴于他们的理解能力,这些方面并不能自如地进入小学课堂,但把数学规定源头所体现出的人类思维的自由性呈现给学生,不仅完全可行,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

3.在出现差错时展开讨论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程度不同,对一个学习内容常常是部分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学生尚未理解,甚至出现差错。对此,我们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差错,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探明正确的意见、差错的原因和及时纠正的途径,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中位数的认识”中,教者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张强同学参加跳远比赛,五次成绩分别为:3.5米、3.21米、3.46米、3.48米、一次犯规无效。你认为评委用哪个成绩更能反映张强同学的体育成绩?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在中位数、平均数中找答案,而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时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为什么这里不能选用中位数或平均数作为比赛成绩?学生通过讨论,不仅克服了思维定势,明确了正确的答案,而且明白了体育比赛中选取最大潜能的规则,解题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4.利用举例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学习数学定律、法则、公式等的基础,而且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还是正确进行数学运算、有效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数学概念,学生在生活中鲜少有机会接触到,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这样的概念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读一读、说一说,那么学生即使记住了,也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5.在知识的重难点处适时追问

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它是在上一次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正确、深入地理解问题。有效追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理性思维深入的标志。在实际教学中,追问更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追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它集中展示了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机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的生成,不断发展学生交流中的关键点,紧扣不放,机智地将问题引向纵深,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远,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有效地追问能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化、明朗化,引发他们向更深层次思考,只有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才能真正把问题转化成知识和能力。如果教师能在新知识的重、难点处及时追问,学生就会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获得数学知识与方法,从而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6.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态度评价各类学生

有位学者说过:当学生的作业得到A时,老师要对他好,因为以后他有可能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数学家,身价不可估量;如果学生的作业得到B,老师也要对学生好,因为以后他有可能成为一名教师,成为自己的同行;如果学生的作业得了C,老师也要对他好,因为以后他有可能成为企业家,说不定还会给学校投资呢。如果学生的作业得了D,而且试卷被抓的乱七八糟,那老师一定要注意了,这个学生说不定将来就是总统。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课堂内外的一举一动,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分析,给予学生更多表扬与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每一个亲切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等,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