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锋
摘 要: 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作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尤其是不能满足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引入是必要的。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概述,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内容和观点仅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研究性学习 实施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1.研究性学习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改变传统教育封闭、脱离现实生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构建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生活、亲身体验实践过程的课程和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形成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授课型,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是教师传授和书本学习,知识的应用是做练习题,教与学的主要场所则是教室。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会经常感到数学既抽象又远离生活。但是,研究性学习能改变传统授课的这一缺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能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亲自动手、动脑,在亲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数学世界的奇妙,从而能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性是使小学生适应变化万千的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一种学习体系和形式。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探索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优劣
1.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1)开发学生智力。四、五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都比较感兴趣,而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实践的、创新的、开放的。它不但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使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是将学生和教师困于一间教室,学生活动的场地无外乎就是整个校园。但是,研究性学习是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的学习,学生在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情况下就会逐渐体会到数学世界的精彩。渐渐的,学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研究性学习的劣势
(1)通过研究性学习来获取知识,效率较低。因为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四、五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0岁至11岁间),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是达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否则任何研究都是不能实现的。
(2)研究性学习受学生实践经验的限制。因为处于四、五年级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形成,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能实践操作的就不能建立有效的假设和推论,那么研究结果就会是一团乱,最终使研究性学习变成形式主义。另外,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不是任何时候、任何课时都能用研究性学习解决的。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在研究性学习前,教师要准备可供研究的材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设计研究内容。同时,教师要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或数字的显著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研究的范围内。
(2)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适当分组,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交叉分组,进而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3)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过程,并能用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讲解每一个现象和问题,但是要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比如,在讲到“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要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将梯形拼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或者是长方形,当学生完成这一活动时,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7的乘法口诀的讲解中,我通过动画演示了“白雪公主与7个小矮人的故事”,将动画中出现的7张床,7个椅子,7个刀子、7幅画,着重进行介绍。并向学生提出疑问:“动画中有几把椅子,几张床呢?”学生纷纷回答:“7。”然后,让学生4个人组成一组,分发七巧板,让学生合作拼图形,并提出,一副七巧板需要7个,两个呢?三个呢?四个呢?…”经过这样的讲解,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教学,融入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当主角。
(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进行研究性学习。美国心理学家郝洛克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实验:把受试学生分为受表扬、受训斥、受忽视和受控制四组,经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这四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受表扬的学生学习成绩上升最快,并且保持最好。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经常激励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扫除心理上的障碍,树立学习的信心才能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走进生活、共同探索。实践表明,学生适当走出校园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走出校园、走进生活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要求。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认识和不太成熟的教学实践及经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探索,还望各位专家、同行不吝赐教、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树明.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J].新课程研究,2008.8.
[2]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舒侠.在美术欣赏研究性中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