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学做邮票》教学

2015-09-10 07:22郝进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邮票笔者课程

郝进峰

2007年笔者写了一篇《学做邮票》教学设计,获得了江苏省教学设计二等奖,并在同年发表。时隔多年,再次教到此内容时,突然又有了新的感悟。

曾听说,写文章要悟。我渐渐感受到它的真实性,虽然我所谓的“成”提起来恐会贻笑大方,然面对教育,每次自省,就是一种提升,于是奋笔疾书,于我,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笔者原先的设计以欣赏邮票做引,意在调动学生的审美热情,为教学《学做邮票》做铺垫。然后通过对设计邮票图案、设计邮票面值、组合邮票三方面的探究来达到本课的技术要求。最后结合生活经验,将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邮票文化的印象,激发对邮票文化的兴趣,可谓是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再从作品中回归生活。

七年后,笔者开始尝试单元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带着整体教学的眼光再翻开这篇教学设计,总感觉它缺少了点什么,果然,在几堂课下来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先看整体教学框架,为做邮票而做邮票,没有思维含量;课与课之间没有承前,更无启后,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设计流程过于强调教师的指导,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学生,而且教程也有教条之嫌。

面对邮票这一作品,教师到底要教什么?这是一个“鱼”和“渔”的问题,更是一个为教而教还是为学而教的问题,重新审视教学,我们需要再思考。

笔者的做法是由末探本,从“邮票”这一本体出发,引领学生走近邮票,追溯邮票的历史根源,感受邮票文化带来的思想冲击。

● 追根溯源,探寻邮票背后的秘密

邮票的题材、邮票标识、邮票的收集和收藏、邮票的欣赏、邮票的故事……正本清源,格调自会高雅,学生对邮票的理解则会更上一层楼,学习才能兴趣盎然,学生才能真正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

1.邮票即文化

通过某张具体的邮票,我们可以了解蕴含其中的文化及历史。笔者在开展《学做邮票》教学前,先调查了学生对邮票的认识,明确了需要让学生了解邮票设计到发行的整个过程,如邮票怎么诞生的、邮票票面标识的意义、邮费的使用等。笔者希望通过一系列与邮票相关的知识的熏陶,学生能走近邮票,走进这段文化,成为文化的学习者,进而演变为传承者。

2.文化浸润邮票

一套邮票就是一段历史。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再来“俯瞰”邮票,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表面化的邮票实物,还包含了邮票的内在韵味。如果说认识邮票文化是由末探本,那么再感知邮票,就是由源及流,这必然是一个全新的境界。

当时很流行的福娃邮票,其文化底蕴因为北京申奥印发的大量资料而广为流传,学生无论是模仿还是独立制作,都会不自觉地带上自己对这一文化的理解,因而做出来的作品就会饱含生气。上页图1是国家发行的实体邮票,上页图2是学生制作的电子邮票,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学生作品中不输实体邮票的灵性。

一幅作品,如果离开了对文化的理解,那就容易流于形式,作品也会缺乏深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灵动地穿插邮票的知识,渗透一定的学识底蕴和美学知识在其中,让学生适当地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以提高他们解读作品的能力。

● 返璞归真,赋予邮票独特的魅力

国家发行的实体邮票,或许有它的严肃性,但是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制作的电子邮票,是否能够体现出一些学生的特点呢?

1.方寸之间容万物

既然它能容,那么我们就可以尝试各种样式的电子邮票。在被邮票文化熏陶的前提下,用欣赏的心态去创作,无关大小,无关样式。这是一种放,但是区别于乱放,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放,一种建立在领悟了邮票魅力意义上的放,它是一种思想层面的解放,是一种创造力的培养。

2.创作需要灵魂

缺少了思想精髓的邮票,虚有其表罢了。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能够感染他人,才能充分发挥作品的价值。

● 再思考

《学做邮票》只是一个个例,但笔者对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课程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次的再思考,让我获得了与平时课堂教学不一样的体悟。

1.整体教学的串联,更显宏观大气

通过主题的介入,将一堂课衍生成一个系列的整合课,学生就可以从知识的初步认知慢慢过渡到对主题文化的了解,制作作品时就能水到渠成。这样一个过程,既是一种文化的熏陶,也是一种技术的衍生,更能让教学回归生活,回归本真。从源及流的思维方式,让教师对整个单元教学有了一个宏观的掌控,也让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底气,这样的课堂显得尤为大气。

2.主体意识的觉醒,教育回归本真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我们的教学却往往只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技术,这种停留在有样学样基础上的学习是一种低效、低思想的学习状态。通过主题课程的引领,可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将他们引导到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创作的道路上来。

3.摆脱课程的束缚,焕发强大生命力

如果仅仅是一堂课,那么很难容纳下如此大的信息量。但当教师将信息课程通过主题整合到其他课程中时,它就重新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另外,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将衍生出来的课程纳入地方性课程的范畴,这样既充实了课程资源,也拓展了课程内容。教师不再忙忙碌碌地赶计划,走进度,教师可以慢下脚步,欣赏属于我们课程的风景。

4.知识技能的提升,优化特色课程

有了一个主题目标,教师的教学就有了方向,学生的学习也有了目标,在达成主题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自由收放,让学生在框架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领,从盲人摸象式的学习变成整体把握下的知识建构,这个过程是技能提升的过程,也是知识不断丰富内化的过程。

5.追根溯源的快乐,体悟思想精髓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可是当我们从一“斑”慢慢地追溯到它的全部,形成一个整体,再回归一“斑”的时候,我们已经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了。这是一种纵观棋局的快乐,更是一种掌控课程的快乐,这是作为学习主体所拥有的前所未有的自主性。

一课未必一课,甚至课未必像课,但一定要有思想,给予学生跳一跳的机会,给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发展提供可能。

由末探本,由源及流,当我们找到课程的源头,再由源及流,教学就变得更容易、更精彩了,这就是主题式课程教学带来的魅力。

猜你喜欢
邮票笔者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老师,别走……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邮票被谁拿走了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重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