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才
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是一门基础性强、知识严谨的学科。随着数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变化,部分学生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其中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初二年级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和对策,值得我们思考、研究。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数学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就比较差,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弱,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定,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分化。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够系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出现连续学习不能衔接的薄弱环节,跟不上整体学习的进度,导致学习松懈,成绩分化。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些,有的慢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因而导致成绩分化。
(四)德育渗透技法不活,力度不强,渲染效果不佳。
德育在很多数学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是班会课、班主任应尽的职责,在数学教学中极少渗透德育教育。即使渗透,在技法上亦极为粗糙,通常采用“走过场”的形式,根本起不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逐步减少学习分化的对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
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在教学中应多增加一些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问题。如在学习“不等式组及其解法”的过程,我创设如下情境: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平衡的天平,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带几个质量都是1g的砝码,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右盘放一个砝码,则左低右高;如果右盘放两个砝码则左高右低。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能猜测物体(A)的质量m(g)的取值范围吗?”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学习不等式组的解,将会变得轻而易举。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舍得花时间,钻研教材教法,在备课、授课上狠下工夫,努力创造学习的气氛,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第一章中“有理数的加法”时,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表演,同时提醒学生最终的方向和位置与规定的符号和绝对值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当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途径很多,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后进生学数学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起点要低;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因为教师的语言表达、仪表、板书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强化学生的薄弱意志,增强自信力,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梯级式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顺利完成本梯级的学习任务,此时教师应进一步改革考查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达标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亦得到巩固。这样,教师可继续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通过帮助他们消除怕学、厌学情绪,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
总之,解决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问题是永久性的研究课题。关键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善于观察,总结归纳,探究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做到关爱后进生,减少两极分化,尽量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田学锋.初中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控制对策.新课程(中学),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