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珍
笔者在近二十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初中生学习英语不久便会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出现两极分化,由此引发几点思考如下:
一、出现这一苗头的根源
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对这一门学科的好奇,加上初学时难度不大,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兴趣较浓,学习效果普遍较好。然而,当进入初中二年级进一步学习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二)本族语对初学外语者的干扰。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英语的文字是用26个字母拼写的拼音文字,而汉语的文字是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书写的方块字。中学生学英语之前掌握的唯一语言是本族语。他们用本族语思维,用本族语交际,本族语习惯根深蒂固,无时无刻不对英语学习和使用产生影响。
(三)教师的教学脱离现实,面对存在的问题,缺少科学的方式方法。枯燥无味的语法、句法、词法讲解,更使多数学生摸不着边际,兴趣全无,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随之消失殆尽。
二、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各项要求未能很好执行
义务教材相比原教材,无论从哪方面讲都较先进、科学,较切合实际。它的特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且使用循环式编排方法,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不断复习,多次循环,逐步扩展,积极地运用语言,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教学内容力图密切结合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兴趣,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到学以致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管义务教材有诸多优点,对学生和教师来讲,仍然有如下几点需要探讨:(一)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二)每课时一课的计划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三)部分教学要求难以实施,特别是听、说教学对农村中学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三、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仅凭苦抓、苦教和苦学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行招生体制促使多数学校抓一部分尖子生,搞题海战术,加上各种统考、竞赛及名目繁多的激励措施,更把师生推向一个极端。教师只能从影视方面绞尽脑汁,想尽一切能在考试中见成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年级与年级之间严重脱节,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接受老师,教师无法按大纲要求面对多数学生。
鉴于上述情況,近年来,笔者对这些问题在控制发生两极分化方面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前些年,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不读书照样赚钱,学英语是瞎子点灯白费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及时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或家访时间,给他们甚至他们的家长谈谈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近年来,笔者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作为搞好英语教学工作的关键。笔者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彼此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形成平等关系。教学时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既把握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改进教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侧重听、说、读、写。注重运用教具、表情动作、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2.改进课外辅导方法,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经常开展各兴趣小组之间的学习比赛。这样一来,无形中就会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3.引导学生掌握学好英语的基本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①首先在那些后进生中开展“我能学好英语吗?”这样的讨论,让他们懂得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语言学专家的统计分析,只要不是生理上有缺陷的人,就一定能够学会语言,除了掌握他们的母语外,有的人还能掌握一门、几门甚至十几门外语。②提醒学生在入门阶段要注意听说领会、注重语音,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具体要求是初一年级要过好语音关。在这一阶段,笔者狠抓听说训练,强调学生注意听老师的发音、多听录音磁带,力求在初学阶段掌握较好的语音语调。实践证明:相当多的同学正是因为没有过好这一关,张不开口,没有养成起码的听说习惯,拼读能力极差,形成了恶性循环,使英语学习无法进行下去,这种情况务必尽量避免。③基础阶段“四会”并兼顾语法,防止两极分化,这一阶段系指初二、三而言。此阶段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句型,并接触过较长的课文。在句型学习中,通过一定数量的替换理解它们的结构并掌握语法规则。此外,反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英汉表达法的异同,尤其在对两者不同的特殊表达法上必须多花时间,反复对比,按英语的语言规律思考,牢牢记住。④要求学生把英语当做交际工具来学习。我们生活在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只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学习,很难把所学内容记牢,也容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要求他们多接触一些英语,如看到自己周围的事物,就说出它们的英语名称,可能的话贴上英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