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摘 要: 通过对微课的界定,分析了其特征及教学应用趋势。作为高等教育高度发展创新的有效途径,它弥补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老师教授为主的不足,更好地满足了学习者对各独立学科知识的需求,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资源延伸。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模式创新中已成趋势,作用巨大。在其应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其建设与应用:微课的建设应明确其目的本质,不要误读其本质内涵。要以服务学习者为目的,并提高教师的相关制作能力。微课的建设应成系统化、可持续的发展,助力模式创新。
关键词: 微课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一、引言
目前,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仅用“300秒完成一次有效思考,5分钟实现一次系统学习”已经可以实现。实现这种走向简单的学习的跨时代意义课程模式正是大学英语教学多媒体授课手段常态化的实践创新结果——“微课”[1]。
在汉语中,“微”表示小、不大的含义,但“微课”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中却充满着威力,作用巨大。
二、微课的定义与发展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版)中,针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模式、管理方式及评估标准等有关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要求》重点强调: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是势必向“国际化”教学理念、“层级化”课程管理、“常态化”多媒体授课手段和拥有“生态化”的教育环境的方向努力发展。该要求反映并符合现代社会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对于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客观现实要求。当代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也使推进中国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进而实现《要求》的要求标准成为可能。
微课又称“微课程”(micro-lectures),最早关于它的理念是由美国的专家于2008年提出的,中国学界开始关注微课是从2011年开始的。目前,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区域性网络的广泛覆盖,“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微电影、微视频、微学习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微课也成为热点之一,国内关于它的研究很多,仅CNKI中相关的论文就有大约505篇。研讨内容包括微课的界定、发展层次、特征、课程设计、运用、与慕课(MOOCS)的比较等。针对大学英语微课开展相关研究的代表学者有胡铁生、卢海燕、杨满福、刘桂花、金燕等。针对微课的界定很多,但由于各自研究的方向内容和使用领域侧重有所不同,定义并未得到统一。有国外学者将其解释为“micro-lectures,micro-courses,micro-teaching,micro-classroom”等。而在国内,2013年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文件中,对微课的权威诠释是:“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国内微课研究领域的权威胡铁生先生经过不断地研究思考与修正,相继提出三个版本的概念,在3.0版本中:微课简称“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即微课程。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作为核心载体,针对某一个学科的知识点(如考点、重点、疑点和难点等)或教学相关环节(例如教学主题阐述、活动、实验环节、任务目标等)而设计并开发的支持多种学习模式的情景化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之一[3]。这个定义比较好地对微课的形式、目的、内容、设计、时间及本质特征进行了阐述,是相对比较全面客观的定义。作为一个完全崭新的资源建设方式及教学实践应用模式,在(2013)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有多达12000多份微课作品参赛,高达1600多所国内高校竞相积极参与其中,这些数字无不体现了中国高校教育界对微课的重视。一切都清晰地显示:微课,必将成为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一种威力强劲的新教学方式。
三、微课的特征及应用趋势
微课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育高度发展创新并广泛共享传播的必然产物和要求。1998年,Krashen提出:必须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有效策略[4]。Merrill Swain(1985)则认为准确语言形式(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习得必须是要在对于英语这种语言形式不断的“确定和清晰”后才可以能够获得的[5]。当前,中国高校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在校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8~19岁之间,作为中国的“90后”新生代,他们从小与电子信息产品一道成长,有着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所接受的包括教育信息在内的多种信息的渠道广泛,同时他们是比较独立的一代。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简单的老师教授传承,“粉笔、黑板、老师、纸质书籍和录音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新一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化、生动化、讯息多样化、技术先进化、学习者中心化的学习要求。如何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更好地吸引学习者关注英语学习,提高兴趣与英语语言学习输入的效率一直是高校教师关注并竞相努力探索的课题。
微信以流媒体视频形式作为传播载体,以学习者作为教学中心,经过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精心地教学内容选取、凝练、设计,将教学内容在极短的时间内系统有效地传达给学习者,使学习者快速地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教学主题,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相比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育,微课具有形式微小生动、内容精专系统、传播便利、可循环使用的特点。它弥补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老师教授只是为主,学生长时间被动聆听,形式单调冗长,知识点分散不突出,师生互动不强而且为一过型教学的缺陷。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一般时长为15~20分钟,作为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内容构成,起到了很好的英语语言清晰、吸引、反复加强的作用,是学习者比较喜爱的崭新模式,值得广大高校相关部门,以及广大教师、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探讨。
四、微课发展建设的方向与注意事项
毋庸置疑,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中必将大有作为。它可以更好地满足并实现学习者对于各独立学科知识内容的有效学习,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及不足有针对性地按需学习,弥补知识缺失,巩固强化知识掌握,绝对是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资源延伸。广大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教学实践,拓宽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授能力,以及传统课堂之外的教育影响力。
但微课目前仅仅处在一个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新趋势的阶段,在对微课的认识与建设还不尽全面的情况下,必须注意以下建设与应用问题。
(一)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应用模式,在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实践中,目前它只是也只应作为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关键有效补充,绝不可以完全取代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于原有教学模式的全盘取代,是不客观也是不理性的。
(二)微课的建设必须完全明确其目的本质。微课绝不是简单的在教学时间上压缩就可以实现的,即并不是在形式上短洁的课程就可以称作微课。在目前所有称作微课的课程当中,很多实际上确切地应该被称为“短小”的浓缩课、片段课、精品疑惑公开课等。这绝对是对微课本质内涵的误读。
(三)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必须是以服务于学习者学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创新为目的和出发点的,而不应该为了教学探索潮流而建设,也不应该只是提高锻炼教师的微课件制作技术而使微课仅仅简单地强调和停留在形式上的多样与创新,更要注意在微课教学内容上满足学习者的教学需求和个性实际,切实增强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果。胡铁生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对于启发型、讲授型、学习探索型及自主学习型等的微课程类型需求比较迫切,这也反映了学习者的心声[6]。
(四)高校教师进行微课程建设,专业制作技术是阻碍和影响微课程质量的关键瓶颈之一。教师的相关制作水平能力有待提高,同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资金和制作辅助帮助是很值得提倡的。
(五)微课程的制作不应该是一个短期行为。微课程的制作、建设应该是成系统的,并要不断关注、借鉴国内外相关先进手段、软硬件设施和理论发展,这样才会得到持续发展,才可以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长久创新。
五、结语
微课不“微”,它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中威力巨大,前途高远。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分地应用并利用好微课程资源,并不断改进、优化,必然会实现其良性可持续发展,是助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北京: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
[2]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第七项比赛要求).北京:全国高校网络培训中心.2012年12月26日.http://weike.enetedu.com/bisai_fa.htm.
[3]胡铁生.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评审指标解读[PPT].广东:东莞第四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微课培训会,2013年2月28日.
[4]Stephen,Krashen.Comprehensible Output System[J].1998:175-182.
[5]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S. Gass & C.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ey,MA:Newbury House,1985:235-53.
[6]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