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佳洁
当孩子年满六周岁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时,他们面临的第一任务,就是如何拥有那把闪亮的“金钥匙”——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好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只要拥有了它,孩子们可以不需要人教而读出字音,独立进行简单的课外阅读。因为拼音字母比较抽象、枯燥,对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学习拼音是一件非常痛苦,可又不得不做的讨厌的事情。怎么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拼音是一件快乐、轻松、有趣的事情呢?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灵活,课后还对学习拼音念念不忘。
一、抓住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拼音学习兴趣
每个刚入学的小学生对新学校、新教师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产生浓厚兴趣,导课时,教师可以精心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有趣的生活氛围中,让他们产生强烈求知欲,尽快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拼音教学时,以故事情节引入。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可有意识地选择几则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再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拼音,大家就能自己读懂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学生顿时产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同时让孩子们知道,只有学习好汉语拼音,才能把普通话说标准。教师可以编一些因读不准音而闹出笑话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知道,只有学好拼音,才能把普通话说好,与人交流才不会闹各种笑话。这样,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就更高了。
二、精心设计,让学生觉得学习拼音十分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拼音,就要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拼音很有趣。孩子们年纪小,思想单纯,要想让他们觉得学习拼音有趣,其实也很简单。
1.猜谜语,多想想。猜谜语,对大人来说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更不要说小孩子了。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猜谜语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的拼音,这样既可以降低难度,又可以调动学生学拼音的积极性。如:在教学“yu”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让孩子们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学习“yue”时,让孩子们猜“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有时挂在山腰,有时落在树梢”。学习“yun”时,让孩子们猜“大大一团棉花糖,高高挂在蓝天上。天天飘来又飘去,小小雨滴里面藏”。当孩子们猜出音节时,他们感到很有成就感,兴趣一下子提高了。这样在快乐中识记汉语拼音,孩子们学习拼音事半功倍。
2.编儿歌,多唱唱。汉语拼音中有许多需要硬记的知识,把这些看起来死板、孤立的知识融入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便于记忆。书写拼音时,孩子们常分不清字母在拼音格中所占的位置,为帮助记忆,可编儿歌帮助记忆。如:“拼音楼,有三层;胖子都住第二层。”“胖子”,指拼音字母中的半圆部分,书写时半圆都占中格。ü上两点省写规则,可以编下面的儿歌帮助孩子们记忆:“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y就脱帽;j、q、x、y小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见了鱼眼就挖去。”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标调,可以编写标调儿歌,如:“有ɑ别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小i标调去掉点儿。”
3.画一画,记得牢。所有孩子都喜欢色彩鲜明、生动直观的图画。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学拼音时画一画,会达到较好效果。如:在“m”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发音后,便让他们尝试:“‘m’像什么呀,你能把它的样子画出来吗?”学生兴趣盎然地忙开了,“两个桥洞”,“麦当劳的标志”,“两扇拱门”……五花八门的图案让学生记忆深刻,我想这个“m”学生将终生难忘。在学完所有韵母后,为加强记忆,可以让学生挑四种自己最喜爱的颜色,分别涂在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上。这样,学生在涂色过程中既巩固认识了这些字母的形状,又分清了它们的细微差别。
4.做游戏,多动动。好动、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天天捧着读本,进行机械的填鸭式的学习,则不仅会泯灭孩子的天性,更无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时地设计一些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演活动,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教学j、q、x与ü的拼写规律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戴上头饰做游戏。请四个孩子到讲台上示范,全班拍唱“小ü弟弟最懂礼,见了哥哥j、q、x,脱掉帽子行个礼,它的读音还是ü”。然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表演练习,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很快掌握了本课内容,重点难点不攻自破。
5.听故事,一举多得。一年级学生最爱听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编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这就给汉语拼音教学增添了趣味性,学生兴趣盎然,可以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如:小i跟在zh、ch、sh、r、z、c、s后面,组成整体认读音节的知识,就可以讲成一个动听的故事:在拼音王国里,有一个最热心的朋友小i。有一天,小i来找zh、ch、sh、r和z、c、s玩耍,发现他们愁眉苦脸坐在一起。小i忙问:“你们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sh站出来说:“狮子大王要我们为他注音,可我们的头上都不能戴声调帽子,这可怎么办才好?”小i说:“没关系,我站在旁边帮你们戴声调帽子,不过,我可不能说话(发音)啊!”于是,小i就往zh、ch、sh、r和z、c、s旁边一站,就分别成了“zhi、chi、shi、ri、zi、ci、si”。这样,整体音节“zhi、chi、shi、ri、zi、ci、si”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
通过讲故事不仅使孩子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给了孩子更多东西。由于故事多是老师课前自编或临时随机编的,长时间下去,孩子们会和老师一样不知不觉中养成爱动脑、自编小故事的习惯,对孩子日后的写作大有帮助。这样,不仅使孩子养成了上课注意听讲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小故事中渗透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说通过讲故事既达到了教书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一举两得。
三、家校配合,让学生学了还想学
光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学生也许不容易完全掌握所学拼音,因而课后复习和巩固不可或缺。可是,一年级小孩子的自制力不强,要他们拿着书自己复习所学拼音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办呢?我觉得利用孩子们崇拜老师,也想当老师的心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老师可以和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回家当小老师,教爸爸妈妈学拼音。爸爸妈妈可以当个“小问号”,不停地向孩子问这问那,不时表扬一下“小老师”,想来,孩子的兴趣会很高。这样,孩子不知不觉中复习巩固了当天所学知识。而且,孩子为了不被家里的“学生”问倒,上课肯定会更加认真,这是一举多得的事。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拼音教学生动有趣,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创设孩子感兴趣的情境,通过猜谜语、做游戏、编儿歌、编故事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学、愿意学。课后让孩子们回家当爸爸妈妈的小老师,满足他们也像老师一样威风的心理。这样,就不用怕学生不惦记着学拼音,也不用怕学生学不好拼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