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这是继东部沿海开放、开发浦东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由国务院正式批复,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要把东北地区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重要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助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大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体系、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面向“新型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东北地区整体人员素质。
【关键词】 东北振兴;四化同步;开放大学使命
【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3—0072—0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了战略部署。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式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自2003年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十余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民生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当前,振兴东北战略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四化同步”战略助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因素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开放大学具有办学体系、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在东北振兴中大有可为,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东北地区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渐入佳境:东北振兴战略
实施成效显著
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继沿海开放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十余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渐入佳境。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意义
1. 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地位显著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在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以能源和装备制造等为主的重要战略产业。在“一五”规划的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就有58个在东北地区建设实施,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初期,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建设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东北地区培育了一批大中型优质企业和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相关产业,并形成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
2. 东北老工业基地基础条件优势明显
首先,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均占有领先地位,产业基础雄厚。其次,东北地区拥有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样且储量丰富,原油、木材、商品粮等资源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资源优势突出。此外,东北地区还拥有众多的高校资源,其中不乏国内一流的院校,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庞大,科教优势明显。[2]可见,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产业基础、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潜力巨大,极富发展后劲。
3. 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沿海开放战略充分发挥了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将东南沿海打造成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将西部地区打造成为资源型产业基地。[3]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则立足于东北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重工业基地和农产品基地。这种区域间的分工布局,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成就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十多年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至2012年的十年间,黑龙江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9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7倍;2012年的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003年的4.12倍、2.55倍和3.69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003年的7.99倍、3.96倍和7.09倍。[4]与2003年相比,2012年吉林省经济总量翻了两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数量增长了三倍。[5]2002年至2012年,辽宁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3%,人均GDP年均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29.8%;2012年的第一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2002年的3.65倍和4.12倍;2004年至2012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84%。[6]蒙东地区2012年的GDP总量为2003年的6.93倍,人均GDP为2003年的7.09倍;2003年至2012年,第一产业、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7.8%、26%和15.2%,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31.2%、19.3%和27.3%。[7]
2. 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黑龙江省通过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逐步摆脱困境,201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是2003年的2.69倍;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达地区生产总值的51.3%。[8]吉林省通过开展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了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释放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同时,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9]辽宁省通过整合重组、政策性关闭破产以及企业上市等形式,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截至2012年末,其增加值达全省经济总量60%以上。[10]
3. 民生事业显著改善
通过实施各项惠民政策,黑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与2003年相比,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66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1]吉林省2012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03年的2.9倍,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加强。[12]辽宁省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2年的3.56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棚户区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效果明显。[13]蒙东地区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03年的3.09倍,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文化卫生事业等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4]
4.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随着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完成,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30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6.3万公里;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机场数量翻了一番。[15]截至2011年底,吉林省建成国家高速公路里程为2003年的4.2倍,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16]辽宁省大力开展新兴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建设,滨海大道建设完工,机场新建、扩建工程顺利进行,港口泊位数量、货物吞吐能力显著提高。[17]蒙东地区2012年公路总里程达8.12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5,570公里,机场、水利项目建设顺利推进。[18]
5. 区域发展格局日益形成
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发展迅速,辐射力强,对全省经济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19]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成效显著,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20]辽宁省的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21]
6.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黑龙江省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面积、森林覆盖率、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等均大幅提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2]辽宁省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森林覆盖率、治理草原沙化面积、城市污水处理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均大幅提升,城乡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23]蒙东地区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植树造林、沙地治理、水污染治理等力度不断加强。[24]
二、四化同步:助推东北振兴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是一个整体系统。就‘四化’的关系来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推进其他‘三化’。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5]
“四化同步”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部署和大思路。在“新四化”中,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由之路,农业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因此,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应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城镇化以工业化作为支撑,为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应将产业发展、吸纳就业以及人口集聚进行有机统一。此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不能在农业衰退和农民贫困的情况下进行,应着力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加快形成新型城乡关系。[26]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要把东北地区“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建成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要实现这一目标,四化同步推进是必由之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原材料以及能源保障基地建设离不开新型工业化,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离不开农业现代化,而重要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建设必须走信息化道路。2013年8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印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市场规模庞大,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这是国务院正式发布的文件中,首次将“信息化”在“新四化”或“四化同步”的提及顺序中排在第一位。可见,信息化在“四化同步”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
三、人的现代化:东北振兴的关键
新型产业工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在新型工业化推进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流的工人才能生产一流的产品”是不少企业家的共识。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东北地区的劳动力结构还有一定的矛盾,劳动力素质还没能完全达到新型工业化的需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然而大学扩招,培养的目标是“白领”;农民工进厂,很难指望他们放下锄头就能熟练操控机床;职业教育在发展,但因种种条件所限,一时难以填补高技能人才的缺口。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是先进的技术要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缺乏优质的技术工人。国际上通行的优质的人才链是,科学家出思想,高级工程师出设计,高级技师把设计方案变成优质产品。作为一个工厂、一个企业需要相当数量的技术操作人员,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而缺了优质技术工人的短腿,就无法生产出一流的产品。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中对新型职业农民界定为:“新型职业农民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正如教育部职成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提到的,“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在于: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去除‘农民’的身份属性,使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实现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27]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李克强总理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因此,我国城镇化的核心任务是“化”人,就是把农民“化”成市民,也就是农民市民化,成为新型市民。“三农”华丽转身,只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节点,它不能保证农民变成市民后其素质自然提升。所以,一方面要重视和抓好城镇化建设,一方面又要重视和抓好准市民素质的提高,为走进城市生活做好物质、精神准备,而加强学习文化,增长知识,注重修养,提升能力,崇尚文明,规范行为,则是实现城镇化目标,当好未来市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不克服在农村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即使过上了城市生活,也很难适应,很难成为合格的市民。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信息化,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四化同步”的进程,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现有人员信息素养的提高就变得尤为关键。
四、人才培养:开放大学
在东北振兴中大有可为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职业技术学院,也就是说,有将近85%的高校将面向职业教育。
开放大学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开展继续教育的主力军,为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开放大学在面向“新型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民”等人才培养中具有自身的优势:
一是遍布全国的体系优势。开放大学系统具有遍布全国城乡的办学体系,可以把教育直接延伸到最基层,为最基层的求学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这是其他办学机构难以做到的。开放大学通过其遍布城乡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可以充分满足新型产业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培训需要,有效地消解广大偏远地区和基层单位职业教育资源匮乏、师资不足的瓶颈。例如,开放大学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村官大学生行动计划”、“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等教育项目,均有赖于其完善的办学体系优势。当然,开放大学在办学体系的建设上应凸现终身教育,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以及社区教育、非学历教育等领域担当重要角色;应立足本土强调错位发展,从人才培养模式关注服务本土,从广泛开展行业合作体现开放性;应整合系统资源,理顺各级电大系统内部关系,拓展办学职能,广泛引进办学项目;应通过在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建设、资源建设、技术平台、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整体提升,从而盘活开放大学的系统基本功能。[28]
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开放大学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较好地把教育和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进行融合,如最初的广播电视技术,后来的互联网技术,到现在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引领了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广泛融合。当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的经营模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必将带来学习方式上的深刻变革。开放大学凭借其长期以来积淀形成的对新技术的敏锐性,已开展了移动学习、云学习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上,“信息技术应该在内涵层面深刻而有机地作用于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变化。”[29]
三是整合资源的能力优势。开放大学在电大建立之初就定位于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包括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教材,这才出现了到现在还被早期电大毕业生津津乐道的“华罗庚的数学课”、“杨振宁的物理课”等名师名教名课。与名校合作是广播电视大学一直以来坚守的办学模式,有效地保证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当前,开放大学在保持既有的资源整合模式的同时,不断拓展资源整合的边界与领域,特别是顺应“新型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民”等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资源整合以及基于云技术的开放教育资源整合等问题提上了重要议程。
四是远程教育的经验优势。开放大学从电大成立到现在30多年来,一直从事远程教育,不断探索基于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服务等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以教学模式为例,自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各级电大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如上海电大的“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教学模式、江苏电大的“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广东电大的“两主三多”教学模式、重庆电大的“2+2互动式”教学模式、福建电大的“导、学、评”教学模式等。[30]随着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开放大学在教学模式上的探索必将进一步的深入。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种教学模式,均应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如此,方能契合开放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使命。
五是适应市场的发展优势。在继续教育一直不被重视、电大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下,开放大学不断地适应市场要求,明确自己的定位,坚持“四个面向”,坚守自己的使命,把大学办在了社会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长期以来,电大总是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脉搏,及时拓展办学形式,显示了较强的适应性。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驱动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开放大学要根据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其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
开放大学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人员素质,特别是培养“三新”等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开放大学开展多年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即将启动的“新型产业工人培养与发展助力计划”以及形式多样的面向社会各类人群的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为提升全民素质特别是东北地区“三新”人才的培育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2] 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有关政策及东北经济发展情况.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EB/OL]. 振兴东北网. http://www.chinaneast.gov.cn/static/e11315/11315.htm.
[3] 王凤琴.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意义[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43-45.
[4][8][11][15][19][22] 吕萍,于宏,刘懿峰.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回顾与展望[R]. 鲍振东,曹晓峰. 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3):实施振兴东北战略10年回顾与展望.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0-77.
[5][9][12][16][20] 丁晓燕. 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回顾与展望[R]. 鲍振东,曹晓峰. 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3):实施振兴东北战略10年回顾与展望.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9-59.
[6][10][13][17][21][23] 张万强,李天舒,李晓萌.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回顾与展望[R]. 鲍振东,曹晓峰. 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3):实施振兴东北战略10年回顾与展望.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4-48.
[7][14][18][24] 张晶.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十年来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报告[R]. 鲍振东,曹晓峰. 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3):实施振兴东北战略10年回顾与展望.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8-90.
[25] 图解十八大报告之四:“四化同步”[EB/OL].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220/c164113-19954396.html.
[26] 张怡恬. “新四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N]. 人民日报,2013-04-21(08).
[27] 梁国胜,刘言. 新型职业农民谁来培养[N]. 中国青年报,2014-05-05(11).
[28] 孙先民,李萍萍,刘仁坤. 论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的基本要素[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6):3-12.
[29] 苏辛. 深度融合[J]. 中国远程教育,2011,(4):卷首.
[30] 贾秀娟,米占敏. 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5-9.
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简介:孙先民,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校长(150080)。
责任编辑 三 川
责任校对 三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