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与生活的归依

2015-09-10 07:22陈玲萍
考试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生活

陈玲萍

摘 要: 非连续性文本其内容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不仅有助于打通生活和教学的界限,让阅读回归生活本体,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动参与生活实践的精神。

关键词: 生活 非连续性文本 归依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如今的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就是快节奏跳跃性时代带来的一种生活方式。非连续性文本正是这样,既是复杂的、多样的,又是快节奏的、跳跃的、不确定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写作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与以往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阅读方式。生活在信息时代,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自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非连续文本”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2011年绍兴中考语文卷中首次出现非连续文本考题,2012年宁波、嘉兴、舟山、义乌也相继出现,台州于2013年、2014年都考查了非连续文本的阅读,题目分别为《“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童年都去哪儿了》。从全国范围看,非连续文本阅读在考试中的比重也是逐年递增。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能力已经不再被单纯地作为一种特定的学科能力,而是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学生必须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阅读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有效结论,它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必须能有效控制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反应,并通过运用已有相关知识,使知识能以连贯的方式组织起来,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要用复杂性思维方式处理,要从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出发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而不一定是与阅读连续性文本一样从头开始,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提取核心信息很重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不同点在哪里?主要在于提取关键信息,即中心句或关键词。

因而,注重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提高学生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指导,是教师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下面撷取日常教学片断,谈谈对非连续文本如何进行生活化的阅读指导。

一、整合教材,提纲挈领,探究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非连续文本的特点之一就是材料组成的关联性,这就与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相契合,每一单元课文的选择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在语文教学中以单元教学引领课文教学,把单元中的每一篇文章当做非连续文本的材料,既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又能使得课文教学各有侧重,更能将文本整合,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由《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与《说“屏”》组成,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文章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从文体上看,这几篇文章都属于说明文,单元教学建议“怎样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如何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显得至关重要,结合语文“人文性”和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特点,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领略建筑风格,感受人类智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对这几篇课文进行整合,学习内容分别确定为“通读材料,了解内容,领略古代建筑的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解读文本内涵,感悟人类智慧”。先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安排他们到电脑室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文本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以板块形式在课堂上呈现,部分学生进行点评。学生设计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如:“文本内容知多少”、“说明文中的妙语佳句”、“我国园林建筑知多少”、“谁是开心小导游”、“我是未来的建筑师”等。这种以单元教学引领的课文教学,既有连续文本的阅读,又有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对学生信息的收集、筛选、整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单元内涵,以单元目标教学引领课文教学,融连续文本与非连续文本于一体,就能够达到提纲挈领的教学效果。

又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诗词曲五首》,由《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潼关怀古》五首诗词曲组成。“文章合为时而著”,赏析诗歌适当地了解一些背景材料十分必要,我在第一个环节就设计了让学生在网上查阅五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相关信息,课堂上互相交流。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第二环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学生对五首诗歌的内容有了初步领会。学习诗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宜做过细分析,以免破坏诗歌的完整特点,对于重点的名篇佳句,可重点研读与赏析,领悟其精妙。因而,我又分别设置了如下几个板块:(1)译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怀: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诗人,请站在诗人角度,结合其生平及写作背景,以他的口吻译读这几首诗。(2)品读诗歌,体会意境:这些诗歌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来?你最喜欢哪些诗句?你能从中读懂什么?(3)快速背诵五首诗歌。(4)学生分小组制作多媒体软件,就五首诗的内容进行互相检测。其中一个小组以“诗词百草园”的形式设计问题,接受检测者只要选择其中一朵花,就会呈现一组问题,如:《过零丁洋》一诗的检测题中,概括地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示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检测题中:(1)请大家大声地朗读一遍,并推荐一人背诵;(2)题目中“乐天”是谁?(3)请你从“闻笛赋”和“烂柯人”中任选一个并说说他们的典故。(4)此诗名句是什么?请赏析此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悟了诗词曲的内涵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好地提高了赏析诗词曲的能力。

再如,七年级下册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中相继出现多个人物,如何避免单调地分析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1)浏览课文,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核心人物、依次出场的人物及出场的标志性词语。(2)你知道他们的确切身份和主要作品吗?(3)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能把握人物的哪些内心世界?(4)假设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请你抓住这四位作家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想象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呢?请你试着描写。寥寥几个环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深入了解人物性格,拓展了解读的深度。

以上几种形式的文本转换,让学生既能够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又能够对文本进行有效拓展,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现行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可以转化为非连续文本,以多种材料呈现,只要教师的设计得当,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创建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及概括能力。

二、由点及面,拓展延伸,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训练

为了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外名著,就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突破点拓展延伸到名著阅读。如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如果单从题目入手解读文本,则大部分学生可能只解读到吴用等人如何“智取”生辰纲,但梁山个个是好汉,杨志就很“愚”吗?为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1)杨志在押送生辰纲时并非无智,他的“智”又体现在哪里?学生默读课文,自己圈画。(2)杨志是以什么身份押送的,他们是一支军队吗?从哪里可以发现他们的身份?(3)杨志为什么没有保住生辰纲?给学生一点线索:出发前,杨志有什么要求?出发后,一路上杨志怎么做?途中发生了什么,发生矛盾时是如何处理的?杨志非“愚”,导致他失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概括为:天外有人,遭遇强手;民心不齐,怨恨不断;不能服人,未掌专权;不哄下属,暴力相逼。(4)杨志为什么一路上要逼赶?这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学生对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探究欲望,“趁热打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地给他们讲解“杨志失陷花石纲、杨志杀牛二被充军、杨志比武受重用、杨志落草二龙山”等故事梗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阅读《水浒》的欲望空前高涨,在名著原文的阅读中,学生探究到了更多与节选文本内容相关的未知信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我以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更要让学生学写。为了更好地贯彻“五水共治”精神,组织学生写倡议书手抄报及作文等,我利用寒假开展“春节燃放鞭炮的情况调查”、“除夕年夜饭的情况调查”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非连续性文本,如民间民俗(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再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组合,引导学生互相阅读。在众多材料中,让学生选取自己习作要用的材料,快速浏览并选用,既培养了搜集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和概括、总结能力,又提高了写作能力。上学期末,要求每个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对自己所在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写出优点与不足,再对整个小组作出全面评价,并写寄语,有些高质量的评语已载入学生素质报告单中。生活中处处都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关注非连续性文本,关键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我们可以不断将这些材料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新学期拿到新课本,引导学生从封面、封底、目录等了解有关课本的信息;阅读课程表、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走廊、宣传栏中的图表等多种材料也可作为非连续性文本加以利用,还可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连续性文本以容量大、效率高、趣味性强、便于引用等特点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不断介入我们的生活,如何有效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打通生活和教学的界限,让语文更多地融入到生活实践中,更是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参与的精神,以及手脑并用的语文实践。这同时应对了课标中对语文课程定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教师应从课内教学中让学生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在生活中提高阅读此文本的能力,继而根据相关文字材料设计文本,让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实现效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永俐.浅谈倡导生活化的非连续性文本[J].语文教学通讯,2012(4).

[3]傅登顺.“非连续性文本”的缺失与教学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1).

[4]黄德新.基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四点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3(5).

[5]张卫其.非连续文本的教学策略.教学月刊,2012(7).

[6]李元慧.语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不可缺失[J].教育研究,2013(2).

[7]周新霞.挖掘设计整合——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寻绎.江苏教育,2012.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生活
三渗透,整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