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苏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2015-09-10 07:22陈芳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5年3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小巷命题

[原题回放]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命题透视]

苏州的中考作文命题始终那样婉约、柔美、谦和、包容,让你无法不爱。今年的“不错过 ”,肯定不能错过。

一、 半命题:六年一次的“不错过”

2008年,苏州中考曾出过一道非常不错的半命题作文,那美妙的“聆听”,至今在耳:“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有的是欢快的,有的是凝重的;有的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有的是心灵世界的肺腑之音;有的声音飘动着明亮的希望,有的声音荡漾着温暖的柔情……凝神聆听,你会突然间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和谐的音符。”这是当年的一段引导语,这一段可耳可心的诗意表达,曾引发了相当多的考生写出了优秀的文章,之后,也不知诱发了多少好的作文命题。

自2009年“一丝惬意心中来”的命题作文出现后,整整五年,苏州人一直钟爱着这种诗意的、柔美的、撩拨人心的命题作文。直到2014年,苏州人才从喜欢的、满足的情绪中走出来,回望六年前的半命题风景,于是,就有了今天呈现给大家的“不错过_______”。

二、 内涵有异:“不错过”不等于“不该错过”

这道题刚一问世,便有人说,这是一道抄袭了常州中考作文的题目,至少说明命题人的视野不够宽阔。其实,这样的判断是有失公允的。

苏州的“不错过_______”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而2013年常州的“不该错过的风景”则是命题作文。因此,这是两道题型完全不同的作文命题。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都有“不错过”三个字,但其内涵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妨回看一下2013年常州的题目:“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我们会发现,常州题强调的内涵首先是“慢”,如同2013年盐城的“放慢脚步”一样;其次是“欣赏”,要“用慧眼欣赏”。更为重要的是,“不错过”的对象被锁定在“不该错过的风景”这一范围内。而苏州的命题,既没有强调“慢”,也没有限定“风景”的范围,而且非常大度地表达了只要是沿途的风景,都不应该错过的意思;甚至强调的是所有的经历,哪怕一次跌倒,也会充实我们的人生。这里传达出来的,不只是命题者的识见,更是苏州人的一种包容和淡泊。让疼痛成为风景,不是一般人能体味的。

三、 “爱”在其中:充满了人文关怀

这一点似乎也成了苏州中考命题的传统,命题人始终站在十四五岁的孩子的角度来观察人事,即使是如此重要的考试,也依然把对考生的关爱放在第一位。

“不错过_______”这样的话题,对一个初中生而言,似乎有点超前,但采用了半命题的形式,就能很好地弥补这样的不足,因为,偌大的写作自由权留给了孩子,他们熟悉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刻骨铭心就写什么,于是,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道半命题作文几乎成了考生自由命题和自由写作的一次实践,各种题目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考生可以补充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甚至一个短句,自由度很大。

此外,这道题还有一段提示语作为引导,不在“风景”上设置门槛,这样,人生的喜怒哀乐皆可招至笔下,世间的人情练达均可摇曳成文。

如此放手的挥洒,也是考场作文不可多见的风景。没有真正的学生观,没有“学生为本、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是不会如此命题的。

[评卷扫描]

常言道,字面人面,题品文品。半命题作文的特殊品质决定了这次考场写作的品质:一方面,优秀作文较多,特别是选材的自由带来了故事的变化、主题的丰富,可读耐读的优秀文章明显比命题作文多得多;另一方面,也因为自由,致使写作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少考生自说自画、自我陶醉,使得文章与“不错过”、与提示语几乎没有一点关系。

后一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只写了“半道题”。

虽然是半命题作文,但根据要求补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之后,就是一道完整的题目,整个写作就必须依照这道完整的题目进行。这个道理考生们都知道,但到了考场上就往往不是这样了。

例如,有一位考生写《不错过父爱》,结果只是写了父亲对自己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关心和帮助,写了父子之间的爱;还有一位考生写《不错过打开那扇窗》,题目很有味道,补充的部分还是个动宾结构,更是一种比喻,可结果所写的只是自己如何去打开与父母沟通的那扇窗的故事。

这两篇文章其实都只写了半道题,前者写的是“父爱”,后者写的是“打开那扇窗”。而这半道题,也是自己补充的,命题人给出的“不错过”完全被视作了空气。这样的情形不在少数,而且占到了相当的比例。

2. 文章中虽然出现了“不错过”,但只是虚晃一枪。

这种情形比较普遍。大致归纳一下,如下几种比较有代表性:

一是“题记”中出现过“不错过”,但正文中就再也见不着“不错过”,从所写的人和事中也读不出“不错过”的任何味道来。这里顺便说一下,600字的文章本来就篇幅有限,请不要再在“题记”“后记”这些形式上占篇幅,要认认真真写好600字的文章。如有精彩妙语,不妨写在正文中。

二是在结尾处写上一句点题的话。比如“人在旅途,千万不能错过爸爸的爱”;再如写完了和老师之间的误会矛盾后,来一句“是啊,师生之间,真的不能错过”等。这样的文字非常生硬,甚至和硬贴标签没有两样。

三是“不错过”三个字在文章中始终是“整体打包”,无法让人理解考生对“不错过”的独到理解和深刻见地。

3. 字面地、浅表地、简单地描述或图解“不错过”。

这是此次写作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即使一些被判为一类卷的高分作文,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方面的毛病。

虽然题目中规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但考生几乎清一色地选择了写记叙文,因此,对“不错过”的认识与解读,要么是通过叙事后的议论和抒情来体现,要么是通过所写的人和事、景和物来体会和品读。而这两点对考生来说,前者做得好的不多,后者几乎难以企及。

[迷津指点]

如何才能写好这篇半命题作文呢?

一、 清醒地意识到“半命题”不是“自命题”,写作时必须受制于“不错过”。

见到半命题,很多考生心里一暖,开心之余,即刻为“不错过”补充了非常好的对象,也就是写作的具体材料或内容。有人写一场精彩的表演,有人写一次难得的重逢,有人写一次深情的送行,有人写一次日出或日落的守候……得意之余,便陶醉在所补充的对象之中,全然忽略了“不错过”三个字。

半命题不是自命题,命题人把所有的玄机都埋藏在了给出的那几个字中。因此,这里的“不错过”依然是影响这次写作的核心要素。无论你在横线上添加什么,心中都必须有“不错过”三个字,都得在你所写的具体的人、事、景、物中体现“不错过”的意蕴,表达你的思想与情感。

二、 只有对“不错过”有了深入的解读,才会获得写作的成功。

如果想让你的文章高人一筹、胜人三分,你就必须对“不错过”有准确、独到的诠释,或者有较为特别的、切身的体悟。后者对同学们而言有点为难,但前者,同学们必须努力去做。

“不错过”是相对于“错过”而言的。写作之前,同学们至少要有这样几个层面的思考:什么是“错过”和“不错过”?“错过”和“不错过”分别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存在?为什么要“错过”和“不错过”?如果“错过”了怎么办?如何才能“不错过”?“错过”和“不错过”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又如何转化?……对这些问题,同学们不能止于简单的思考,还必须要有一个最基本的解读。当然,解读得越深透,文章的穿透力就越大。

有人会说,我又不写议论文,要这样的解读做什么呢?如果这样认识,就大错特错了。记叙类的文章不能只有事和情,也需要智与理,真正好的记叙文应该是人、事、情、理集于一体的。更有意义的是,当你有了以上的理解与思考之后,你的叙事就会在理趣的影响下变得情理并至、叙议双赢。因为,就“不错过”这三个字而言,同学们如果没有叙事后的理性议论去画龙点睛,通常情况下是很难把文章提升到较高的境界的。

这个话题是承前面两点而来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想写偏题文章,也都不想写没有深度、厚度、力度的简单记叙文。关键是,如何才能走向深刻、富有厚度?这里有两点建议。

第一,用自己的生活去写作,正如提示语所言,用像旅途一样的人生来写作。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每一种充实的人生,都是一篇最华美的“不错过”的文章。

第二,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去撞击自己的审题和立意,燃烧创作之火。就身处初三的同学们而言,如下三个阅读积累,你们一定是有的:

一是泰戈尔的诗句。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两句诗特别有名,有名到许多小学生都能脱口而出:“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这是让你不要为错过而悲伤,要立足眼前、抓住当下。当然,再深入一步,还可以理解为错过时不要流泪,要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力争以后“不错过”。

二是刘心武的文章。

苏教版语文八(下)教材中有刘心武的生活感悟精品短文《错过》,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学习过的。机会均等,就看你在考场上能不能自由调用。在刘心武看来,错过和不错过都是人生常态,人生的多彩就是由错过和不错过这样的经纬线组成的。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在刘心武看来,这“预定的到站”才是肯定不能错过的“风景”。如果能得到《错过》一文的启发,你的视界就会打开,你的选材就不会随便,你的文章就不会变得没有思想。

三是祁隆的歌。

祁隆是不少同学喜欢的网络歌手。他的一曲《错过》,既打动过不少人生阅历丰富的人,也打动着含苞待放的少男少女的心。“是否还记得那美丽的邂逅/是否还记得那醉心的温柔/一抹相思飘荡在梦的路口/曾经的记忆却搁浅在西楼……”这样的旋律,这样的歌词,应该也让懵懂的你明白了珍惜的意义和错过的痛楚。如果你能选择那些难以忘怀的、刻骨铭心的场面和故事,在叙说中渗入对生命的感悟,你的文章便会于动情处晓理,产生相当的审美效应。

[例文点评]

一类文:

不错过这明媚

时光太瘦,而指缝太宽,这点点细碎的明媚,我,却抓住了。

依稀记得你和我站在天台上,十指相扣。你手里拿着复习资料,对着我摇晃,白茫茫的纸片在我面前翻飞。我顿时明白了你要干什么,不由得哭丧着脸对你说:“我们去散步吧——能不能不背啊?”我摇着你的手,你却不理会我的撒娇,自顾自地哼着小曲:“输给你我可觉得丢脸死了。”我猜想,那时你的眼中,一定是狡黠吧。果然,我又一次中了你的招,抢过你手中的资料气冲冲地复习了起来,效果却是意外得好。考试后,你一把抓住我的手,笑眯眯地对我说:“输给你,不丢脸。”我恍惚间看见了你脸上有着一层明媚的光。啊,真好,我错过了你的狡黠,却没有错过你的明媚。(当初的“狡黠”是一种猜测,而此刻的“明媚”已然是“看见”。于是,这样的点题就显得非常自然而又富有智慧)

清晨的我,满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奔向考场。小轿车里的我看着越发近了的学校,不由得紧张起来,紧紧握着的拳头也不觉又紧了几分。你只是默默地开车,并不言语,但我却发现,你紧握方向盘的手,已经握得骨节都发白了——你一定也很紧张吧。

一路无语。

打开车门时,我以为你会像平时一样,冲我挥一挥手,但这一次,你也打开车门,走了下来。你一只手摩挲着手上的佛珠,面对着我,嘴里不知道在念叨些什么。忽然,你从手腕上褪下那串小一点的、早已磨得光亮的佛珠,也不管它是否合我的手,硬是套在了我的手上。你拍了拍我的肩,说道:“好好发挥,别想太多。”我这时才忽然明白你为何一直戴两串佛珠!这串偏小的,怕是早早为我准备的吧!你宽厚的手掌带着暖暖的温度,宛如那明媚的阳光,直照我心。啊,感谢上天,我错过了那么多次你眼中的温柔,却未曾错过这一次明媚。(往日与今日对比,往日是温柔,今日是明媚。那发白的骨节,那佛珠,那一句宽慰的话语,那宽厚而带着温度的手掌,成了“我”眼中的又一次明媚。丰富,温暖,明亮,灿烂,美好!)

愿上天赐我一双慧眼,永不错过这明媚。

总评:这是一位很会写作的考生。全文写了两个“明媚”的场景,在“错过”后“抓住”,在对比和变化中亮化“明媚”,既让读者感受到明媚的画面、明媚的时刻,即什么是真正的“明媚”,也让读者感受到为什么要“抓住”这样的“明媚”。最后,单独一句成段,意味深长地道出:只有拥有慧眼,才能永远不错过“明媚”。加之小作者很会说故事,很会点亮细节,表现出了较为出色的写作才情,故这篇文章被判为一类卷。

二类文:

不错过一条小巷

都说人不可貌相,小巷也是一样。或许在某个昏暗的小巷口,会藏着另一番景象。(这个开篇与众不同)

端午节时,爸爸带我去周庄看奶奶。虽然气温随着夏季的来临不断升高,但也挡不住人们对旅游的热情。才八九点钟,古镇中已经有了不少人,更不用提饭后了。吃过饭,我在拥挤的人群中逛过了大半个古镇,回去时,望着在狭窄街道上缓慢前进的人流,不禁有些懊悔。这么多人,好的景致都被拥挤得不见了踪迹,出来干吗呢?为了避开拥挤的人群,我走进了路边一条昏暗的小巷。(叙述不够简洁,但原委还是交代得清楚的)

起初,我并不想走这条小巷,不是怕迷路,因为这里总会有路能回到大街上去,而是它的昏暗和人烟稀少让我有些不安。望着小巷的另一头就在眼前,我都不知道走了多远,整条小巷只听见我的脚步声。终于走出了小巷,我舒了一口气,终于走出这昏暗的地方了,接下来,只要凭感觉走就行了。(“望着小巷的另一头就在眼前,我都不知道走了多远,整条小巷只听见我的脚步声。终于走出了小巷,我舒了一口气,终于走出这昏暗的地方了,接下来,只要凭感觉走就行了。”这段文字有点乱)

环顾四周后,我停下了迈开的脚步。一位老奶奶抱着一只猫,静静地躺在一张藤椅上小睡。整幅画面如同画卷般透着一股安闲、宁静。或许是我的脚步声吵醒了她,她睁开仍带着睡意的双眼向我招呼:“你好啊小朋友。这真是少见,会有外人走这条巷子。”“奶奶好!”我慢慢走过去,“外面人太多,这条巷子人少,走起来快。”老奶奶笑着,但也略带惋惜:“是啊,想我年轻的时候,外面哪有那么多人哦。大街上也只是在早上人才多点……”我听她念叨着往事,不禁感叹:旅游业的发展确实为周庄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也让它永远丢失了原有的宁静。只是还好,还留着几片净土没被打扰。“哎哟,我又困了,年纪大咯。你快回去吧。”“嗯,奶奶再见。”在拐角转弯处,我特意回头又看了一眼,只见老奶奶嘴角挂着笑,一只手在猫身上轻抚了两下,浅浅地睡去。(“老奶奶抱猫图”应该是僻静小巷的特别风景)

不要错过这条小巷,或许在它的另一头,会有你所向往的景象。(无需“或许”,事实已然)

总评:用“一条小巷”来补足文题,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巷里又选择了老奶奶抱猫这样的特写场景,进而描绘出昏暗、僻静处的特别风景,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遗憾的是,小作者的写作能力弱了一点,记叙不够简洁,思路也不够清晰,描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显得一般。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美丽的角落”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题二:请以“那一天,我长大了”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陈芳,中学高级教师,张家港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评优课二等奖、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苏州市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一等奖。有多篇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应邀在太仓等地开设示范课、展示课十余节。现任教于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小巷命题
小巷
秋痕
初三
初三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便士小巷
命题作文“过程的魅力”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