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七法

2015-09-10 07:22张英东
考试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三知识点教材

张英东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才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能够实现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掌握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辅以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自学能力,降低的是教学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尽快降低语文训练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只有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而且有助于发现、思索、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4.加强备课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首先,在备考工作中,我们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修订计划。其次,我们按学校的要求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既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集体智慧的优势,又挖掘了个人潜能。此外,在高三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并没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效益,是高三教学时的一个重要方针。我们做到“七个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测练题统一,作业统一,讲评统一。由于大家同心协力,资源共享,扬长避短,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方法、重难点、知识点等都得到落实,教学成绩不断得到提高。

5.积极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观,让他们充分重视语文。因为相对于学生在语文学科上投入的极其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讲,单位时间内的收获,语文学科可以说是最多的。学生基本上除平时课堂时间和课外适量的书面作业时间外,主动投入的时间和机会极其有限。二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其实,我们应该纠正学生的这个观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是因为天资聪颖,而是因为在语文上付出的比别人更多,学习更得法。

6.写作教学在最后阶段做到四个删减,力求两个强化。到了最后阶段,关于写作还能做什么具体训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能够对写作局限有所了解、有所总结、有所归纳,就可以超越这几个或一个局限,实现作文的飞跃。越是正常地训练作文,越是不断反思作文得失,就会发现作文问题越多;越是想要写出好文章,就越想要尝试新的技巧,新的文体,新的创意,就会发现不懂的、不会的越多;越是不断写作文,就越会发现自己写作方面的困惑越多。

此时,要做到四个删减:(1)减少对技巧的拓展,对自己最拿手、运用最得心应手的进行强化式训练;(2)减少对素材的积累,筛选出自己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震撼灵魂的那些素材;(3)删减掉不好的习作,要能够对那些曾得到高分或满意分数的习作进行技术分析:运用的是什么文体,什么素材,有哪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等等;(4)删减掉还不熟悉和不很熟悉的课文,针对某几篇印象深刻、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课文从内容到表现技巧的重新审视,向课文学一些语言路数。

还要做到两个强化:一是强化既有作文的多角度的升格尝试。对那些筛选出来的满意的作文,要能够结合好作文“集中、匀称、有趣”三个核心概念、结合自己的写作大盘点的心得进行不断升格尝试,例如:我就抓住其中的一点来写,应该从哪里写起;我还能在本文中提升出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从而能打动人;我能不能换一个文体写;能不能写出几句漂亮的句子来,等等。

二是强化语段训练。并不是说不要或减少整篇作文训练的量,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自己的写作状况,提高审题的发散度和开放度,不妨选取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一些片断训练。

7.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我并不排斥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要清醒地追求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新方法,只有没有用好的方法。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不是依赖于方法的变化;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并不代表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即使是新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和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否则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只有用适合的语文方法才能教好语文。

猜你喜欢
高三知识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