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认识

2015-09-10 07:22屈丽丽
考试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内容

屈丽丽

一、微课程的特点及分类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聚集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有以下特点:容量小:一个课程仅围绕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时间短:教学视频一般不长于10分钟;自足性:一个微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具备完整的教学设计;基元化:不能再分成小的单元;易传播:适合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

按照课程所体现的内容,分为理论讲授型微课程,内容适用于讲解基本概念规律或原理等;推理演算型微课程,内容适用于原理、规律、定律的推演等;答疑解惑型微课程,内容适用于习题、解惑等;情感感悟型微课程,内容适用于德育类主题内容等;技能训练型微课程,内容适用于动作技能、操作技能、语言运用技能等内容;实验操作型微课程,内容适用于利用仪器或设备、器材还原过程发现规律等。

二、如何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

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程?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长期以讲授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维定势。因此,学习运用微课程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方法。微课程设计制作需注意:时刻谨记微课程用户是学生;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是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做标记,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需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开展情况

1.信息技术与微课之间的关联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它通过教师直观的讲解及简单的演示,然后通过学生的自我操作练习掌握技能。信息技术课程在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基础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将为学生今后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基础铺垫;发展性:信息技术课程起步晚,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总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实践性:操作与知识和过程与结果两大块并重。

信息技术课堂是由若干个短小精悍的微课学习环节组合的,如能将其中的教学环节制作成微课,学生就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达到因材施教、弥补个性差异、查漏补缺的目的。

微课是以信息技术课程为基础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所强调的语言、空间、音乐等智能的培养和发展。

2.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微课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校或教师对微课、翻转课堂等概念的理解不到位,造成错误的盲目实践;面向的教学对象模糊,教学目标定位不清;对微课的本质认识不清,与传统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相混淆;在设置教学环节时不规范;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拍摄效果差。

3.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优势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可以预见将具有较好的教育应用前景。对于教师来说,微课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模式利用,它突破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有了微课资源的支持,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教师将在这样的资源应用中得到更好的专业提升。

对学生来说,如果有足够丰富的微课资源,就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实现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我做过一个利用电子日历来探究年月日知识的课件,也曾尝试在不同环境上过该课。我发现,对于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可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学习相关知识,教师的作用就是向学生提供探究学习材料和作引导,使研究有较强的目的性。

课堂教学可以探索有效利用微课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word应用中,可以将教师讲解制成微课,供学生预习时观摩,也可以制作疑难剖析微课,供学生课后查看。再比如,有些实验操作类,除了课堂演示外,还可插入其他教师现场讲解的微课视频以作补充。特别是有些演示可能达不到标准状态时,这种补充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它既有真实性,不像纯虚拟实验使人怀疑,又有完美表现力,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教育资源的手段。尤其是对融合微课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节约时间,对某些简单的操作不重复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中自主学习。

猜你喜欢
微课信息技术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