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壮伦
一、认识“磨课”,洞悉意义
磨课,是某位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节)教学进行反复、深入的揣摩、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即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需要教师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学,有敬业精神,让教师实实在在体会到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通过反复磨课后,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又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要使教师在磨课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必须正确认识“磨课”:
追求卓越与尊重个性。磨课活动中普遍追求课堂的亮点争取出彩。因此,理想的磨课应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应以执教者的素质为依据,充分尊重执教者已有教学设计的合理成分,在与执教者进行充分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引领执教者进行优化与提升,把执教者的个人智慧和其他参与者的智慧有机整合。
专业引领与平等对话。磨课需要专业引领,缺少专业引领就会陷入低水平重复,在磨课活动中,能力强者、职务高者往往成为最后关头的“定调者”,磨课活动最终成为他们个人思想的翻版。因此理想的磨课应集思广益,形成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研究氛围,构建广阔的教育智慧的平台,开展平等对话,力戒话语霸权。
长久实效与急功近利。有赛则磨,无赛不磨,急功近利。理想的磨课应成为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应成为学校的一项研究制度,成为广大教师提升教学素养的“练功场”。但平时的磨课活动经常与“考核课、评优课、参赛课、公开课”相伴相生。所以,理想的、真正的理磨课应该是: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及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根据自己对磨课的价值追求,描绘了理想中磨课的主要特点:第一,磨课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使参与者和执教者经历一个深层次的专业对话过程,我们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变革,更要考虑这样处理的理论依据,而这毫无疑问将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教育素养的提升;第二,磨课是一种集体性的教育创新活动,是一个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求真、善、美的教育境界的过程,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同伴互助、共同研究、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理念;第三,磨课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生成的过程,磨课者之间应当关系平等、心理相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相互协助;磨课的引领者要力求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善于把大量时间留给执教者和其他参与者,让他们进行最大限度的交流与对话,使所有参与者与磨课共同成长的理念得到落实;当然磨课应当充分尊重执教者的劳动,把执教者的个人智慧和其他参与者的集体智慧有机整合在一起。正如张志勇厅长对磨课的解释:“我们所讲的磨课,其目的,绝不是让每个研修组去打造一节优质课,而是要发现从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而用研修组的团队力量,用远程研修的协同智慧、专家智慧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这里,基于教师自身经验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寻找解决问题之道的研修才是真研修,在寻找问题解决之道中获得的体验和认知才是真收获,也才是真进步。”
二、在“磨课”中完善自己
为了保证磨课活动的质量,根据对磨课一般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我认为应遵循以下磨课规则:(1)教学管理人员全员参与,保证各组的磨课活动在相关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磨出新意、磨出成果;(2)每位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努力做到四个“一”:即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做一次有质量的磨课发言,写一份有分量的磨课心得,向执教者提一条有价值的教学建议;(3)强化对研究氛围的宏观调控,要求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意见;(4)实施上课─磨课─上课的操作模式,使上课和磨课形成一个前后相通、及时反馈的工作链条;(5)提升磨课的技术含量,对每节课进行录像(摄像)和制作,以便磨课时根据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回放。
培育求真、求实、求善的磨课精神。这种磨课精神根植于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它是对业务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坚信“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坚定信念。
形成“好课多磨”的研究意识。磨课活动能唤醒教师深藏于心的研究意识,让我们体验到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和技术含量,品尝到从事教育工作基于创新而涌动的职业幸福。让老师们知道:好课是磨出来的。通过磨课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他人长处,接受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与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
同时磨课活动给了我很深启示,丰富了我对磨课活动的理解。一是磨课活动离不开评价促进机制。人都是有惰性的,广大教师要求专业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存在的也是潜在的,学校必须通过任务驱动、评估考核、典型示范等各种办法促进教师积极参与磨课活动。过分下放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导权,只能让磨课活动低效化。二是磨课活动离不开专业引领。放弃了专业引领或专业引领者的水平低下,都会使校本教研活动的同伴互助成为一种低水平的徘徊。三是磨课活动离不开机制创新。机制是磨课活动高效运作的基础,必须把磨课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规则和程序,同时要结合活动现场的实际,及时、灵活处置各种即时的矛盾和问题,使磨课真正成为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平台。
三、初中英语组磨课设计
(一)磨课内容
1.磨教材:磨课程标准、教参、教科书。以课标为依据,以教参为指导,对课本进行拓挖思悟。
2.磨目标:准确定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度目标。把握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3.磨学生: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及情感态度为依托,使教学效果得到保障。
4.磨环节:基本环节包括:热身环节、新授环节、练习环节、巩固环节。
5.磨细节:如:语音教学、文化教学、语法教学、提问艺术等。
(二)磨课流程
第一步:制订计划
年级组(教研组)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召开全体英语教师会议,探讨确立研究目标,选定课例,确定授课教师,落实全组每人的工作任务,做好全程时间安排。经过讨论、比较、选择较好的个性研究课例。
第二步:第一次备课
授课教师分析课标、教材、学生,根据个人经验进行第一次备课,写出教案。
第三步:第一次打磨
教研组全体教师针对授课教师的备课,进行研讨,给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完善教学设计。与此同时要做好观课准备,制定观课量表,对教师进行分工。
第四步:上课观课
教师按新教案执教一节课。学科组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授课老师上课,教研组其他教师依据分工进行观课,并做好详细记录。
第五步:第二次打磨
全体教师观课后进行研讨会议,根据观课时所做的记录进行议课、评课。执教教师做好记录,观课教师写出观课报告。
第六步:第三次备课
授课教师要根据大家的点评和观课量表的分析再次进行备课,再完善教案,达到最优,年级组(教研组)教师加以推广应用。
第七步:总结反思
总结本次课例研究,形成教研组课例研究总结和组员个人的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