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省娟
小学生学习语文最怕的是什么?是写作文。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是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感到没什么可写的;其二是即使发现有东西可写,也不知怎样才能写好。我认为,小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用笔表现生活”。教会学生如何用笔将自己现有的生活“说出来”,并尽可能地说得好些,是小学写作教学的任务。
然而,盖房子没有砖瓦不行,同样写文章没有词汇也不行。如果词汇贫乏,即使有了很好的素材也不能很好地表达思想。“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说的正是这个意思。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让学生积累词汇呢?
一、教师带头,指导方法,分类积累
学生积累词语,教师要指导方法。最好是教师带头做,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开始先做课内的,逐步要求学生看课外书,遇到好的词语积累下来,这项工作持之以恒才能收效。
为了达到用词自如、在运用时有所选择的目的,除要求学生随时巩固所学词语,避免词语的回生之外,还要在高年级应有目的地让学生积累词语。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全部积累。凡学过的新词,全部按类(有的按词性分类)抄在词汇本上。这样做的作用:(1)通过抄写,可以巩固字词;(2)词汇积累多,用词方便,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3)便于统计一学期、一学年学过的词的数目,但这种做法比较费时间。另一种做法是重点积累。凡难理解的词语,具有修辞作用的词,都积累下来。分类可以按:写景、写物、写人(包括写人的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等)、说理等类别记载。这样做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项工作应该与写作指导密切结合起来。后一种做法更切合学生的实际。
二、勤看多记,仔细玩味,消化吸收
为了让学生及时收集好词佳句,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集本”,自己觉得好,就记在本子上。课后小组、同桌、全班之间相互交流,细心玩味,深刻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对记录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提出表扬,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搜集、积累好词佳句的积极性,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此,我深有感触。曾经我担任四年(1)班语文教学工作,该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词汇贫乏,表现在不是用词不当,就是语言呆板。有一个学生学了一篇《我的老师》的作文,在进行肖像描写时,因没有掌握“炯炯有神”这个成语,编写了这样一句话:李老师两只眼睛看起来十分有神气,眼里经常射出两道非常明亮的光。读后让人感觉既啰唆又可笑。事后在讲评课上我建议他通过查成语词典,运用“炯炯有神”这个词。他自己感觉这个句子精练许多,很是满意。由此看来,积累语汇非常重要。
三、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勤抄勤记
提倡、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记录,即在读书、看报时,只要有好的词句,就把它记下来,这得到学生的响应,他们都积极在课外阅读报纸杂志、作文选刊等。比如,有一个学生在杂志上看了一篇题为《我爱我的学校》的文章后,便摘录了不少用得非常生动的词,如“喷射”、“一股脑儿”、“竞相吐翠”、“窗明几净”等,对于部分不理解的词,我倡导学生查阅词典,互相交流,真正弄清它的意义和用法。
当然,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抄录,而有的学生喜欢剪贴,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在读书看报时自己喜欢的部分直接剪下来贴到手抄本里,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既简单又方便。但其弊端很明显,就是有时候不允许直接剪下来,譬如图书馆里的书或是找同学借的书,不能破坏其完整性,这时只能动手抄写。
四、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及时积累
“到处留心皆学问,拾到篮里都是菜”。的确,学习语文非常需要这种精神。在生活的时时刻刻,都要鼓励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积累词汇。要培养学生有一双关注生活的眼睛,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如留心路过的小树何时长出新芽;留心学生兴奋与悲伤时的神情、语调有什么不同;留心妈妈的眉头和嘴角边的笑意等。让大千世界与学生自我内心融会贯通,让生活的一言一行、颦一笑、一物一景成为生发学生妙文的导引,让生活成为学生写出真情的源头活水。
有次我听到一位学生批评另一个学生的骄傲情绪时说:“你看你,那个扬眉吐气的样子……”当时,我就让这个学生在词典中查阅“扬眉吐气”这个词的意义,使他懂得这个词用在这儿不恰当,因为它是褒义的,这里应是一种贬义。这时旁边的一个学生告诉他应说“趾高气扬”才对,这样便无形中让学生又掌握两个成语。还记得有一个学生在一首诗中读到这样一句:“四化征途普华章”,当时他不懂什么叫“普华章”,便来问我,经这一番讲解,他终于知道是“创造新成绩,作出新贡献”的意思。
当然,让学生学好语文,不能只靠词句的积累,还要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增强他们的语言综合实践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活动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活动中运用语文,从而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