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丽 陈黎宁
摘 要: “韩流”在中国已颇具影响力,尤其是对于走在时尚文化前端的大学生,他们以活跃的思维和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与包容性,愈加接受韩流的熏陶。而作为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国,完全可以从韩国文化产业成功崛起的经验中汲取有益成分,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此增强文化软实力,立足世界之林。
关键词: “韩流” 当代大学生 韩国文化竞争力 中国文化产业
一、“韩流”和当代大学生
伴随社会的转型,它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流行时尚文化蓬勃兴起,支撑着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以一个时尚的新名词在中国成功登陆——韩流。其影响的模式通常不是以单个文化产品或某些文化品种为重点,而是集结了明星潮人、流行歌舞、影视韩剧、动漫游戏、韩版服装、电子产品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品种,汇聚成一股文化流,而对中国文化产业引发强劲的冲击力。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躁动、浪漫、狂热、执著等构成了他们人生多元文化生活方式的主体。“韩流”迎合了这种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对待“韩流”文化的时尚、娱乐和自我个性的张扬、展现魅力的依托。“韩流”虽然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想要去追求新鲜感和多变性的交流媒介和工具,但很少能够在精神层面上深入人心。进而,“韩流”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结构与追求尺度的同时,给我国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及原因分析
(一)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
文化产业整体取得持续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日趋重要。文化产业延伸到多个行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2014年,韩国政府文化相关预算达到5.3亿韩元,约占国家财政总预算的1.49%。朴槿惠政府提出,按年均增长率11.7%计算,争取到2017年实现文化财政占国家财政总预算2%的目标。现在,韩国文化产业已从过去的无足轻重,发展成为与金融业、房地产业并列的支柱性服务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韩国文化产业崛起的原因。
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韩流”文化的传播,极大地增强了韩国的文化软实力。韩国政府认为“韩流”文化就是韩国魅力的集中表现,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对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作用。韩国文化产品的大量出口,不仅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成了彰显韩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其中,政府和企业是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的内在机制,成为其强有力的助推器。
1.政府因素
(1)战略重视。
面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席卷而来的金融危机,韩国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和较为全面的政策依据与制度环境。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通过跨国、跨媒体兼并,规模迅速壮大,垄断地位日益巩固。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代表,韩国政府对企业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韩国文化“走出去”和文化产业的崛起。
(2)财政支持。
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逐年递增,大力支持非国有经济参与文化建设、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经营、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国家认可的各种文化企业和博物馆、艺术馆、艺术团体等,从而形成多元化财政投入机制。对于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园区,政府创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予以积极支持。除了由政府固定投入外,政府的投入和政策的倾斜极大地鼓励了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的跟进,加大力度吸引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个人、企业甚至国外的资本投资入股,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海外推广和文化产业研发的资金问题。
(3)机制健全。
韩国政府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了政府职能,建立了完善的文化管理机制,有效落实了文化产业的相关管理工作,推动了文化产业整体向前发展。为了保证各项政策有效落实,催生和帮助本国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韩国政府设立了文化内容产业振兴院,为构筑韩国文化产业创作基地,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促进韩国文化产品的开发制作、流通、市场营销及国外市场的开拓而设立的专门机构。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韩流”文化的传播,极大地增强了韩国的国家软实力。
2.企业因素
(1)转变管理理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韩国文化经营性企业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外,其自身的管理理念也有许多可取之处。韩国十分注重将创新理念、创新思想渗透到文化产业,逐渐把“韩国制造”转向“韩国设计”。在动画、卡通形象、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电视剧等领域中,韩国企业十分注重对文化产品的综合开发及大规模实行人才储备战略。韩国文化企业始终认为竞争始终处于市场经济的核心地位,面对外来压力,依旧通过做大做强规模效益来提高竞争力,充分提高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韩国企业的激励,实现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
(2)利用国际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面对激烈的国内竞争环境,韩国文化企业早已认识到国际贸易的意义。作为成长在政府扶植的孵化器下的企业,他们依靠自身的市场行为,利用市场规律,瞄准国际大市场,把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作为占领国际市场的台阶,大力开发,促进出口,利用国内市场收回制作成本,通过海外市场赢利。在全球文化经营性企业中,韩国还集中力量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利用品牌取得更大的市场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通过跨国、跨媒体兼并,规模迅速壮大,垄断地位日益巩固在全球文化经营性企业中,韩国集中力量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利用品牌取得更大的市场效应,极大地推动了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韩国文化产业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立足于21世纪,在世界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方面经济实力的对抗,更广泛的是非热战式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产业的较量。而作为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国,完全可以从韩国文化产业成功崛起的经验中汲取有益成分,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一)推动文化传播,了解大学生思想动向。
“韩流”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在国内而且在中国不断地反思—探索—完善,以至于在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中传承和发展,在中国的立足也承载了许多年轻人的新视野和新思路,进而对大学生对待流行文化的态度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利于关注大学生思想动向,在文化竞争力的抽象性和韩流的实际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校、社会、政府在强大文化产业方面达到最佳结合点。
(二)促进大学生思想转变,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韩流”以其个性的文化发展特征促进了当代大学生创新模式的培养和思想理念的转变,也就是说促进了他们正确对待文化发展的态度和平和的挑战新的生活方式的冲击。作为新的时代语境下的大学生受众群体,他们已不再是完全的依附思想,他们已懂得寻求自己的个性发展空间,寻求适合自己又能施展自己的舞台。表明“韩流”之盛行,是传统主流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包容,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各种亚文化的需求,以及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已将目光转移到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在新一层面上得到提高。
(三)认识韩国文化冲击力,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
在文化产业市场化经济竞争下,针对强势进攻的韩流,中国的文化产业业内人士及国内的学者应认清以韩流为主的韩国文化竞争力对整个中国文化产业的冲击力,从市场化、商业化和文化产业化的角度分析韩流带来的影响,积极应对并从中借鉴得与失。同时,我国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保证其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应支持鼓励多元化的文化投资经营主体,运用多样灵活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企业乃至国外资本的投入。以此种多样化的资金筹措模式可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加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实现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融合。
政府要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体系,确保依法管理文化市场,选准突破口,集中力量提高企业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市场的整体实力。应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法律保护。为了充分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法律保护,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完整有效的法律体系,使得文化产业能够在法律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健康发展。如,加强文化立法,完善法律法规机制、利用政府出资,重点培养产业生产和市场营销的国际型人才,有力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立足文化根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本着强大的文化根基,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和传统文化,蕴含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应发掘内在的创造力和拓展空间,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实践证明,没有特色的文化,缺乏内在的创造力和拓展空间,很难生存和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住自己的特色优势,确定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但要在现代市场需求和技术制作的背景下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就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有效配置,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进而结合自身产业文化发展模式,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渐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创造出文化品牌,真正打造出优秀的文化品牌,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姚敏.从人的本质出发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
[2]郑小红.“韩流”成因及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8(02).99.
[3]刘海燕.各国文化产业化探析——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思维[EB/OL].2011-11-07.
[4]张隽.探析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启示[J].当代韩国,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