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拾零

2015-09-10 17:17冯涛
考试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小兔口诀小兔子

冯涛

1.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小学生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步骤,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学生模仿获得成功后,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

②列出加法算式及结果;

③列出乘法式子及结果,得出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

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此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提示和点拨,使学生的独立思维逐步得到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能自己进行推导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借助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如:教学“整万数的读法”时,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感性材料。接着让学生说了计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了整万数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供了支柱,然后又摆脱计算器,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读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个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数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读法。这样,使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对比整万数与万以内数读法的异同,从而概括出整万数的读数法则,促进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离开了思考就谈不上学习数学。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

3.1提出思考问题,给孩子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智力水平高的孩子,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可以很快地举手作答,但其他智力水平中下的孩子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为了不让大多数孩子成为陪读,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不爱思考的学生进行思考,明确提出“想比不想好,想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想了,才有可能想对”等,鼓励孩子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2鼓励孩子们勇于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发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大加表扬。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低年级学生不会提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引导学生看情景图,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主动设疑,由学生解答。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会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了。对于胆小、自卑不敢发问的学生,我常常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进行提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只有通过学生思考,才能产生新的见解,才会有交流的愿望,才会出现有活力的数学课堂。

4.利用游戏教学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阶段,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决定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忽视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连续性,致使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教育和以学习为主的小学教育衔接不良。刚入学的儿童天真烂漫、爱玩爱动,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有时会玩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学生听课,他们好像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上一节课又苦又累,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另外,从幼儿园到小学在教学模式、生活模式等都有了转变,例如:儿童实践角色的变化(顽童——学生);生活内容的变化(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师生关系的变化(师生角色意识加强):生活场所的变化(活泼轻松且灵活的活动空间——严肃固定的教室),等等。由此可见,将游戏教学带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避免游戏与学习的对立,降低游戏向学习的突变程度,从而解决了幼小衔接问题,使低年级的学生较快适应学习生活,并喜欢学习生活。

5.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地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说:“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4个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听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4=9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猜你喜欢
小兔口诀小兔子
口诀与加法
口诀中的规律
怎样熟记口诀
帮小兔逃跑
巧用口诀求积商
骄傲的小兔
小兔子的1天
小兔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