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简史:书写与写就的传奇

2015-09-10 07:22王诤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制笔万宝笔尖

王诤

作为书写工具,笔与人类文明、文化的演进休戚相关。對于普通人而言,提到历史上的笔,除了中国特有的毛笔,西方羽毛笔(主要是鹅毛)在羊皮纸上刷刷点点的即视感可谓呼之欲出。实际上,从黑暗的中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鹅毛笔作为书写工具记录了欧洲文明进程的每一次嬗变与演进,几乎所有的文字著作无不依靠造价低廉的鹅毛笔来完成。仅在英国,19世纪就有百万计的鹅被饲养以备书写的“拔毛”之需,直到现代意义上钢笔的出现,这一略显血腥的方式才被改写。

托工业革命的福,当然,你也可以说是福祸相依,近两百年来人类工具的演进便纳入了日新月异的快车道:派克造出了第一支自充的墨水笔,固特异则在制笔工艺上引入了硬胶杆,改变了钢笔本体意义上一定要全部采用金属特别是金、银等贵金属制造的贵族化程式,开辟了大众书写的新空间。纽约的保险经纪人华特曼(Waterman)由于签合同时钢笔墨水外溢沾污亏了生意,一气之下竟然成了现代自来水钢笔的发明家——他发明了槽型墨水供给专利。有了前人的准备,1906年,德国汉堡当地一名银行家Alfred Nehemias和一名来自德国柏林的工程师August Eberstein达成合作生产墨水笔协议,并在汉堡创立工厂。而这,便是如今以“书写的艺术”闻名于世万宝龙品牌的先声。

文豪巴尔扎克青年时立志,“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这话清晰地摩画出文人寄情于“笔”的情结。而在东方,数不清的唐诗宋词中早已将笔的意象由书斋中的革命拓展至大漠边关。让笔与文学挂靠,本身就是最佳的营销策划案。万宝龙早期的 “红与黑”(Rouge et Noir)墨水笔,得名所自便是司汤达的小说 《红与黑》 ,书中那句“对于一个二十岁的青年而言,他对世界的憧憬,以及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是压倒一切的”。正好擘画出万宝龙基业初创时的豪情壮志。

1929推出的大班 (Meisterstück) 墨水笔确立了万宝龙在制笔业界的崇高声望。笔尖上镌刻的“4810”,象征着欧洲最高山峰勃朗峰 (Mont Blanc) 海拔4810公尺的高度,亦是对制笔技艺的最高礼赞。在万宝龙书写工具制造工厂汉堡,每一支大班系列墨水笔工都要经过艺大师们200多个步骤的精心雕琢,其中最吃功夫的地方当在笔尖,为了确保18K金笔咀的流畅书写,曾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书写专家观看了整个制作流程,并亲自感受了书写过程中墨水流动的感觉,甚至笔尖与纸之间产生摩擦的声音,之后便被如此书写的仪式感迷住了!上世纪90年代,万宝龙重回中国内地市场,“大班”钢笔成了彼时成功人士胸前口袋上指定的标配——回望历史,近代中国被迫开埠,“大班”其实就是中外通商的经纪人。而如此命名一支钢笔,对于彼时重新开放国门的国人而言,它所标示的“舶来、职业、高级”等意涵便无需赘言。

1909年,实现重大突破的万宝龙第一支墨水笔问世,并命名为“ so the story goes”,现如今传奇仍在续写。不同于腕表等门类是为后起之秀,万宝龙于制笔一项从没假手过旁人,今年头一遭请人设计款式,便是设计界的“大神”马克·纽森。从家居到工业,从服饰到腕表,马克·纽森从未放弃尝试,通过流畅线条打造而成的极简奢华风更成为其设计的鲜明标识,此次推出的Montblanc M系列书写工具亦承袭这一特点:在保留传统的圆锥型笔身同时,笔身末端的半面设计,显得尤为匠心独具,不仅打造出不断延伸的视觉效果,又宛如一杆轻灵的鹅毛笔。值得一提还有,该作品开创性以磁铁的磁性来衔接笔帽与笔身。“无论是首先通过视觉感受的流畅外形或笔咀精密的镀层,还是通过触觉感受到的抛光笔身或镌刻标志,抑或是合上笔帽时听到的‘咔嗒’声,Montblanc M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开启全方位感官的书写体验。”马克·纽森说。

猜你喜欢
制笔万宝笔尖
寻找笔尖上的少年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深情笔尖下的西部惊叹曲
2018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8~151期)
砥礪奋进 筑梦前行——庆祝中国制笔协会成立35周年
“万宝之争”及其思考
2017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4~147期)
愿世界更美好
2016年前10月制笔行业统计分析
笔尖上的“京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