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梅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众多教育者积极实践探索,总结出许多优秀的教学经验,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产生积极效应: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情景、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得到更新。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克服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多媒体以其独特优势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因为处于改革的探索实施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观念偏颇、运用不当或流于形式等一些急需解决得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生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境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3.在计算机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评价目呈现信息的能力,而且要突出实践,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为在信息社会中工作与生活奠定基础。
在教授演示文稿时,有位学生创作了一组名为“天山上的房子”的作品,她先用“金山画王”画了一幅画:悬崖峭壁、白雪皑皑的天山上,有一座漂亮而别致的房子,在房子的旁边手牵手站着美丽公主和王子,这幅画呈示之后,呈现标题:天山上的房子,然后在下面的页面中她制作了公主和王子初识、故事、结局等几个版块,点击每个版块都会跳转到相应内容。动态、美丽、扣人心弦,给人讲述了一个美丽而遥远、似乎又有些不可思议的故事。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教材本身是死的,教师的教学是活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在课堂中,课程的授受知识大体包括三个方面: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传统课堂中教师强调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在新课程的授受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而需要加大教师个人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例。这就决定了教师文化需要具有不断创新的特征,使教师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师生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出新见解。以不断创新为特征的教师文化才能孕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时,边学习边设计边实践,这样能既提高学生使用多种画图工具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力,激人奋进
教学中语言应铿锵有力,催人奋进,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奋发向上,树立信心。感情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更是学生吸收知识,转化能力,陶冶性情,形成信念的终点,所以“情”字是贯穿教学的主线。教师教学口语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情,伴之自己的眼神、笑貌、手势、嗓音等体态语滋润学生心田、感染学生情绪,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相融”。慷慨陈词的语言,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我在教授网页制作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如下导语:“前面我们知道,因特网是由数以亿计的计算机与用户组成的跨越世界的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宝库。通过鼠标点点,我们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尽揽祖国气象。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因特网上发布。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难道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你是否也想在因特网上一展的风采?是否想在互联网上营建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起,我们将步入扣人心弦的章节──网页制作殿堂!这不是梦,只有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梦想才能成真!”一席话,激起学生的热情,诱发学习的原动力,使学生对学好本章充满信心,从而为本章的学习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础。
四、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分类原则,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素养的不同,在教学中坚持分类施教,分类辅导。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爱好分组,如有的学生喜欢程序设计,有的学生喜欢动画制作,有的学生爱好图像处理、有的学生热衷网页制作,把这些学生分组对待,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知识后能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懂的再向教师提问。同时,把各组学生又分成A、B、C三个小组,让基础最好的学生做组长,负责带动和组织本小组的其他学生,这样其他基础差的学生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带领下,也成了整个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上机实习时对各小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请A小组学生作C小组学生的小老师,做到人人有长进,个个有提高,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分类辅导成为可能。在课程安排中,注意从活动的内容上,从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培养上,尽力分别对待,对于优秀学生作品及行为,教师做深化指导,以提高其学习层次,对较差的学生耐心辅导,以保护其学习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利用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