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要巧用“比较”法

2015-09-10 07:22张平
考试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比较数学课堂

张平

摘 要: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就是研究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之间的不同点、相同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比较”的方法。而练习时也需要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引导学生抓联系,辨差异,巩固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深入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有效比较 对比练习 设计策略

一、有效比较

1.在比较中,突出共性。

案例:“认识分数”(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创造分数,教师展示学生用三角形、圆、正方形纸创造的1/4。)

师:形状不同,为什么阴影部分都能表示1/4?

生1:因为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展示学生用正方形纸创造的不同的分数1/2、1/4、1/8。)

师:同样是正方形的纸,为什么又能表示不同的分数呢?

生2:第一张纸是被平均分成了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第二张纸是被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第三张纸是被平均成分了8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说,纸被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习,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分数的意义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在比较中,区分不同。

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中,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格式多少毫升?

学生在学习例题和“试一试”(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中,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160毫升,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格式多少毫升)后,教师:“这两题从题目中看有什么不同?”学生:“例题中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试一试’中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160毫升。”教师:“也就是大杯和小杯的关系不同,例1中两种量是(倍数关系);‘试一试’中两种量是(相差关系),解题时有什么不同?”学生:“例题中杯数变了,‘试一试’中总量变了。”“例题中总量不变,‘试一试’中杯数不变。”……

以上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学习例题和“试一试”后安排一次非常必要的比较,是两种不同关系的量,进行替换解题时方法的比较。学生在比较中明晰:当两种量有倍数关系时,总量不变,数量在变;当两种量有相差关系时,数量不变,总量在变。通过以上比较,学生解题思路更清晰,方法掌握更牢固,并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建构。

二、对比练习设计的策略

1.突出规律本质,感悟特殊与一般。

案例:90÷3 80÷2 15÷5 27÷9

900÷3 800÷2 150÷5 270÷9

这是《口算除法》中的一组口算练习,根据教师用书意见,学生完成后,应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笔者在教学该内容时,当大多数学生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后面有1个0,商后面也有1个0,被除数后面有2个0,商后面也就有2个0,也就是说被除数后面有几个0,商后面也有几个0。”其实,这是危险的,因为特殊情况下的正确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如果加入30÷6,300÷6这样的对比题,相信这样可以丰富练习内容,制造认知冲突,避免不恰当地推而广之,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规律的本质。

2.突出意义本质,感悟可能与必然。

案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中有如下连线题。

13/100 9/10 47/1000 1/10000

0.047 0.130.00010.9

这道题目,学生正确率很高,只看分子不考虑分母照样可以连线正确,因此一些学生不免为耍小聪明既快又对而沾沾自喜。事实上也难怪学生,造成此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设计练习时研究教材不够深入,小数的意义更多地应该关注分母是10、100、1000等分数中分母与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此练习中同样应该融入对比元素,如增加同分子异分母的分数(分母仍为10、100、1000……),甚至突破一一对应,增加多余分数,使学生非抓住意义本质无法轻易得出正确结果,使只看分子不考虑分母而连线正确仅仅成为可能,使关注分母成为必然。

3.根据信息特点,巧设方法对比。

案例:“四(1)班56人,一次数学测验30位男生共得2730分,29位女生平均91分。这次测验全班平均多少分?”

对于此题,学过老教材的学生很熟悉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你是否留意很是关键,面对此题,一位学生做成了2730÷30=91(分),91=91,得出这次测验全班平均91分。好一个91=91,把偶然变成了必然,在绝对数量关系之外,可以有特殊数据下的相对巧妙方法。

对比练习巩固知识不是目的,常常做些“超链接”让学生对比,主动寻求知识之间潜在的“联结”,使学生把知识连点成线成面成网,培养反思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

[2]G.波利亚.怎样解题.

[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

[4]姜爱琴.5%差错原则与小学计算教学.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比较数学课堂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