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性的思考

2015-09-10 07:22谭君
考试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人文性思考

谭君

摘 要: 现如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文性被人们忽略。这对于社会,对于教师都是一个严峻考验,需要有所行动。教师要认真思考何为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人文性为何会缺失,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育 人文性 思考

语文到底要教学生什么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很好理解,那么人文性指的是什么呢?在应试教育下,所有课程都是为考试服务,分数才能证明自己。虽然国家近几年也在进行语文教育改革,增加语文在高考所占分值的比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高考,或许还更凸显。若只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其他都忽略的话,语文的价值就会越来越低。况且语文是博大精深的,过于将读书写作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那么只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应该只是仅仅盯着高考,而是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思考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之前已有很多前辈写过相关题目的文章,但大多都是强调人文性的理论方面,也有谈到实施相应的措施,可是到底具体该如何应对却没有谈到。那么,本文将从高中语文教育中何为人文性、为何人文性缺失、该如何解决问题三方面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思考。

一、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人活在世上,离不开物质,也离不开精神。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人文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单来说,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换言之,高中语文就是重视高中生的文化。高中语文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体会并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将文章所传达的精神结合自身现状,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语文属于人文科学,是精神食粮。应该重视发挥语文的熏陶渲染作用,强调正确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他们已具备独立学习、独立思维和自我确定人生取向的价值观念。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总之,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就是以高中生为本,尊重个性发展,提高语文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性缺失的原因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深刻影响。尽管从语文课本的编著到课程的安排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苦心造诣,却换来学生对语文的忽视,只愿意花少得可怜的时间用在语文上,还只是在背诵诗词上。学习语文,优秀的前辈们几乎都是多读多写,毫无捷径。在高考重压下,大多数同学,甚至是其他科目的老师,都认为语文没什么可以学的,上课随便听听就行,反正成绩不会太差。当今社会,这种观念似乎显得合情合理。面对心智已经成熟的高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虽然全国各地都在热火朝天地举办语文改革,但大多数语文老师并不是紧跟步伐,而是一切照旧,甚至教案从未变更过。语文教育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可现如今工具性却占了主要位置,人文性被排挤在门外。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不仅要以学生为基础,更要净化学生心灵,提高精神思想。所以,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性的缺失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的功利性占据了上风,对人文精神不重视,以及高中语文教师自身止步不前。

三、解决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性缺失的方法

以考试选拔人才是目前相对而言最公正合理的方式,但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问题的暴露。对语文人文性忽视的观念,并非一日之功,想要改变,也非一日之功。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对语文的看法。语文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几乎能够涉及每一个方面。对于语文老师的要求,不只是课本上有限的知识,而是需要不断学习。术业有专攻,不可能每一方面都擅长,但必须每一方面都略懂一二,但对于教学很重要的知识如古文讲解能力,不能只知皮毛。没有哪个学问渊博的教师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除了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外,还要积极探求合适的、新颖的教学方法。现如今的孩子们,网络已经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继续照本宣科,因循守旧,只会被淘汰。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提高精神境界。语文教学并不是凑热闹,不能形式过于花哨,而本末倒置。那么,语文教学中到底要教学生什么呢,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高考与高中语文教学紧密相连,不仅要应对高考,还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换言之,考试技巧、答题方法必然不可缺少,但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如何写。诵读是理解文章的最直接手段。如果只是囫囵吞枣,了解文章大意,则不仅无法真正了解文章内涵,而且在做题方面会吃亏。学会读,学会分析,这样才能吃透文章。网络充斥着整个社会,高楼大厦孤立而耸立,学生从小身处顺境,生活经历少,总是不知道要写什么,有什么可写。写作,是基于阅读之上的。要提高写作能力,就要扩展阅读,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从身边的平凡之物中发现可写之事。要想解决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性缺失的问题,就要求教师们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不断充实自己,因材施教,探究新的教学模式,认真教会学生读写。

今天,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需要知识不断填充的社会,也是一个需要技术继续发展的社会,还是一个需要艺术不断熏陶的社会,更是一个需要充满人文的社会。人文性的学科,从本质上就决定不能像理工性学科,工具性较强。语文既然是一个统一体,那么就不能一分为二地对待。高中语文教育需要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语文改革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大家的共同责任,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章熊,等.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周庆元.中学生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

[3]彭晓明.语文教学专题研究[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4]李维鼎.语文情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人文性思考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