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诗歌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2015-09-10 07:22李传鹏
课外语文·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抒情赏析意象

李传鹏

诗歌,特别是我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高度浓缩的汉语言的精华,因此诗歌赏析题一直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但古代诗歌远离当代生活,语言的跳跃性很大,意象比较模糊,加上目前的学生对古代诗歌阅读较少,鉴赏能力较弱,所以历来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在平时的阅读积累中重视方法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从近几年各地中考设置的古诗鉴赏考题来看,考点为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为主观题。我们在进行诗歌赏析时要读懂诗歌写了什么事情,描写了具有怎样特色的景,用了哪些方法描写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一、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抒情性是诗歌最突出的特点,诗歌鉴赏最根本的任务便是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诗歌写何事,绘何景,抒何情,言何志。这里所说的情和志,有的是诗人特定情境下的感情流露,有的是诗人阐述的某种哲理,有的是诗人对人生、社会、历史等发表的自己的看法或是总结。如何准确体会诗人的情感呢?

1.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常见类型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绪,但有的诗歌也会在写离情的同时,劝勉友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价值观。比较典型的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别董大》,一扫一般送别诗的缠绵依恋,写得积极旷达,开创了送别诗新的境界。

边塞诗多赞颂边疆将士的英勇,表达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和决心;也有暗示对朝廷的不满,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归家无望的哀怨。如辛弃疾《破阵子》,既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山水田园诗主要表达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也有的表达厌弃尘世、厌倦官场、归隐山林的思想感情。如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

乡情诗表达羁旅愁思、思念亲友之情,也有的是边关思乡、闺中怀人。如马致远《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温庭筠《望江南》则表达闺中人对心上人魂牵梦系、痛彻心扉的思念。

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表面上是咏古,实则感慨个人遭遇、讽刺现实社会。如杜牧《赤壁》,借一件古物引起对历史兴亡的慨叹,暗讽当年周郎只是遇到了难得的机遇,也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

咏物诗是借吟咏某一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或是生活情操的诗歌。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梅的意象表达自己品行高洁、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情操。郑板桥《竹石》中开篇“咬定青山不放松”与末句“任尔东西南北风”相互呼应,凸显作者那种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2.熟悉古代诗词名家的艺术风格

要准确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了解诗人的主要生平、创作背景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王安石《登飞来峰》只有了解王安石政治革新的伟大抱负,才能领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古代诗词名家的一些生平经历、创作风格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我们要了解:李白初到长安得到皇帝赏识颇为得意,后来受人排挤郁郁不得志,不得不离开长安,游览各地,自觉怀才不遇这样的经历,以及他清新飘逸的语言风格、极富想象的浪漫情怀;青年杜甫胸怀大志,而后遭遇“安史之乱”、国破家散、个人遭遇坎坷的经历,以及他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另外一些诗人主要的创作内容和艺术风格我们也要有所了解,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王昌龄,长于咏史的杜牧,善于象征的李商隐等。

3.透过意象体会情感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中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其共通之处。在平时的积累中,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各有哪些寓意,会对课外诗歌赏析有很大的帮助。

常见的意象有:梅——凌寒傲骨,菊——高雅,莲——高洁,柳——惜别,松——坚贞,梧桐——凄凉悲伤,月光——思念,春风——得意,浮云——飘零,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杜鹃(子规)——凄凉哀伤,鸿雁——思乡怀亲,竹笛、笙箫——离别之苦、乡思之情、内心孤独,等等。

二、赏析语言,掌握技巧

我们在进行诗歌赏析时,不仅仅要体会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还要理解诗人是怎样抒情的,要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

1.抒情方式

诗歌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直接抒情比较容易理解,我们着重了解间接抒情的几种方法:

(1)寓情于景。柳宗元《江雪》,诗人遭朝廷贬谪,孤独高傲的心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来了。

(2) 寓情于物。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梅的意象表达自己品行高洁、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情操。

(3) 借古讽今。杜牧《泊秦淮》,用南朝陈后主荒淫误国的教训来讽喻当时的晚唐统治者。

(4) 以小见大。孟郊《游子吟》,通过母亲为游子缝制衣裳的事例表现深沉的母爱。

2.描写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描写手法有: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表达诗人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烘托,如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渲染幽静、静谧的气氛来烘托愁情;侧面描写,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侧面写出天气的奇寒,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反衬,杜甫《孤雁》中“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野鸭象征缺乏感情的平庸之辈,反衬孤雁高洁的品质;虚实相生,如曹操《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象征,如杜牧《赤壁》,以美女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3.炼字

古诗词中词语的考查形式有多种。不过无论是找出句中的诗眼、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不同词语的差异,究其实质,都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以下几类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一类:活用词,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使动用法,化腐朽为神奇;第二类:表现力强的动词,如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见”字,贾岛“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形象贴切,千古流芳;第三类:表示颜色的词,色调一般能体现心情,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渲染气氛。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妙用。

另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诗歌赏析中重要一点,平时比较容易掌握,在此就不再赘述。

阅读是一个接受的过程,同时也是再创造的过程。有专家也曾提到说,语言的规律是“有限规则,无限生成”,诗词也是。诗歌因作家风格、题材、体式的不同,想用概括的办法找出诗歌鉴赏的“规律”,总是无法穷尽的,正如张中行先生在《文言与白话》中所说的那样:“规律都是概括的。而面对的词句总是具体的,以概括绳具体,就会苦于鞋太大,脚太小,沾不上边。”我们要能灵活运用方法,不要太过拘泥。

猜你喜欢
抒情赏析意象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玉人”意象蠡测
步辇图赏析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双阳』抒情十八大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