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师:
你好!
最近,我女儿丽丽每天回家情绪都很低落,不断抱怨学校里同学们对她不好,经常有同学欺负她。看着孩子委屈又气愤的样子,我们很担心。上小学时,女儿经常被一些顽皮的孩子欺负,又担心告诉老师会被同学报复。小学毕业到了新学校,我们想:上中学了,孩子们都会更懂事一些,而且丽丽上的中学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应该不会再有这个问题了。可是没想到,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同样的人际交往问题又出现了。
“为什么被欺负的总是我?”不仅我们做父母的感到疑惑,丽丽也很困扰。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帮女儿走出困境呢?
丽丽妈妈:
从沟通中,我了解到:丽丽是个早产儿,一生下来体质就很弱,你们很心疼孩子,事无巨细都很精心地照顾她,担心她的冷暖、安危、是不是开心。随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份担忧不仅没有减退,反而继续延伸到孩子生活各个方面——带孩子外出游玩,担心她受伤、走失,上学了担心被同学欺负。
家长对孩子有一份强烈的保护,这份保护在婴儿期帮助孩子顺利获得了健康,同时也让父母觉得孩子离不开自己的呵护。这份“保护”并没有错,但不少家长却没有把握好“度”,这份“紧密”的保护一直伴随孩子走上社会,就渐渐变成了一种限制。
让孩子能够开心安全地顺利成长是所有父母最大的愿望。但是过度的保护容易让孩子面对小伙伴和老师的时候,依然保持着亲子关系中的期待。他们希望有人来保护自己,替自己处理各种问题。但实际上,同伴关系是一种平等、互相尊重、互助、独立的关系,很多时候需要孩子学习独自处理和协调关系,以获得彼此的认同和接纳。
父母帮助孩子去处理人际冲突,急切地希望帮助孩子挡住可能的风险,但同时也挡住了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由于父母的过度呵护,丽丽在以往的经历中失去了很多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机会。在面对可能的冲突时,她期待的是父母或者他人为自己处理,同时内心对独自面对冲突感到担忧和恐惧。因此,在她看来自己总是处在不安全的情形中,别人总是在欺负自己。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父母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改变一下处理方式。当孩子遇到人际冲突时,父母可以先听听她的抱怨和担心以及不愉快。很多时候,同学间发生不愉快只是因为一些小事,孩子能够自己处理和消化,父母要试着放下过度的担心。在遇到比较严重的情况时,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等孩子稳定下来,再一起讨论可以有的应对方式,给孩子机会自己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并且支持她。
一个生命的成长,固然需要呵护与关心,但首先要信任生命的力量,相信孩子有力量面对成长历程要经历的种种,然后陪伴她经历这些,而不是替代。这份信任,也会成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胡文宇 南京十二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