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翀
摘 要: 本文根据本校图书馆的发展,分别从馆藏内容和馆藏格局中入手,分析了在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旨在促进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馆藏建设 馆藏格局 馆藏内容
1.引言
馆藏建设又称为图书馆藏书建设,是图书馆根据本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系统地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全过程。它的目标是经过精心选择与组织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它基本不对外开放,面对的读者是学校师生这样的特定人群,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辅助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因此,高校图书馆建设必须与学校的整体规划一致,配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目标、人才定位的培养等;馆藏发展是图书馆在研究和评价馆藏基础上,根据所制定的馆藏发展规划,站在让读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上的一个长久工程。数字时代下的网络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2.图书馆馆藏建设研究的探讨
图书馆藏书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学术性创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被称为“智力建筑”的建筑师。图书馆收集和整理文献,目的在于利用文献中的知识和情报。美国图书馆学家J.H.谢拉说:“单是一本本的书,即使是最好的书,也不能组成图书馆,除非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知识本身,就是有目标和方向的藏书。”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学术发展的重点方向,合理安排购书经费,在满足读者最大的利益下扩充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同时,在图书馆信息化开放的情况下,从文献资源的收藏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配合数字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发展,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大胆改进传统的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发挥图书馆的知识传播和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做好本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内容和馆藏格局两个方面入手分析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
3.馆藏内容的多元化
3.1传统型馆藏
主要指印刷型文献。这类文献的优点是直观性强,保存的安全性高。另外,图书馆用户长期养成的利用习惯是印刷型文献存在的重要基础。现在出版业与信息产业的繁荣,让图书馆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在资源优化配置、资金的合理使用这一系列的约束规范下,使馆藏类型怎样更加多元化,是每个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任务。必须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资金,结合学校的发展和馆藏的发展方向,密切关注信息源的变化和发展动向来引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由于馆藏面积有限,图书馆的收藏能力与读者的需求之间总存在较大差距。其单用户占有式的利用方式,既使文献的利用率不高,又使资源共享存在多方面的障碍。
3.2数字馆藏
数字馆藏主要侧重于馆藏的数字化,重点强调图书馆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在一定范围内提供读者服务。数字馆藏的共享性较印刷型文献强,文献的利用率较高,最特色的是其检索功能,用户可以快速地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而不必像传统馆藏那样手工翻阅寻找。
3.3虚拟馆藏
虚拟图书馆的建设是随着网上文献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下走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极大地丰富图书馆的馆藏内容,使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上跨入一个新的台阶,而且不占用图书馆的物理使用面积。使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使图书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但存在网上文献信息资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缺点。
4.馆藏格局的多元化
4.1传统型馆藏的发展
传统图书馆是以馆藏为中心的,因此馆藏建设是传统图书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虽然各个图书馆的发展不同,定义不同,性质不同,但一般而言,馆藏发展可以定义为:图书馆有系统有计划地根据既定政策建立馆藏,并进行馆藏评估,特色分析,流通统计,确保馆内外资源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一种活动。
图书本身具有的价值组成了图书的情报价值,合理的图书布局和排架方式有利于图书情报价值的充分利用,但是在馆藏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馆藏面积,是图书馆新旧图书上架管理的目标,也是图书馆踢旧图书的目的。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最新的资料对人们的工作、学习非常重要,特别是考试参考类资料,说明图书资料的时效性对读者非常重要,尽量不要新旧图书混合排架,保证读者很快找到所需的最新资料,充分利用新书的图书情报价值。信息的变化更新速度决定了旧的图书资料几乎很少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新旧图书混合排版,会给读者造成图书老旧的不良影响,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旧书籍资料我们要全部剔除么?那是万万不可的。旧书籍资料是当时历史的产物,作者、编辑者、出版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环境下所独有的。旧图书旧资料的价值在于其深邃的史料性,通过旧书籍资料,我们可以研究过去年代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文诸多方面的历史,了解当时社会状况和经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怎样在有限的馆藏面积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空间和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踢旧和回溯,是我们的目的。首先,可以按照时间进行馆藏。开辟专门空间作为存储书库,有条件的可以选址在馆外,用于收藏出版年代早、很少使用的资料。图书踢旧工作是图书馆新陈代谢,保持馆藏建设可持续性和持久活力的重要手段,是维护馆藏结构平衡合理必不可少的措施。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加快调整和优化馆藏结构,图书馆应加强对馆藏文献资源的评估和踢旧。
4.2数字型馆藏的发展
信息时代下,由于经费的限制,图书馆馆藏面积的约束,出版发行形态的转变,图书馆藏为了有效满足读者的需求,必须增加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数据库。及时跟踪关注国外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根据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制定研发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定制服务,为用户提供优良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4.3虚拟馆藏的发展
虚拟馆藏实质上是网络环境中的一种电子信息资源。网络数字时代下,“虚拟图书馆”是图书馆一种新的存在方式,是建立在社会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上利用基础之上的。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进行馆藏建设适应时代的发展是图书馆首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虚拟馆藏充分体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特征。它可以弥补现实馆藏的不足,保障读者的信息需求,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界面。但是虚拟馆藏的缺陷是由于部分电子学术期刊数据更新的周期较长,及时性不够而导致的准确性、稳定性较差。虚拟馆藏的建设既要把握图书馆整体发展的重要方向,确立原则,又要根据本校的整体发展,从网络信息的检索、筛选到信息的分类、编目再到实践中的一步步的实施,利用虚拟馆藏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务,共同促进图书馆的整体发展。
5.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馆藏结构调整和优化是永不停留的,是一个动态的建设发展过程。它需要图书馆不断发展和创新馆藏建设理念,针对各自院校的自身特点、教育发展变化和读者需求调整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结构,优化馆藏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
馆藏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充沛的,馆藏的格局是随着学校的发展方向而不断调整、不断优化的,永远是以最大利益化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为第一宗旨的。高校图书馆在发展的道路上不仅仅定位成一个文献资料的归纳机构,而应该发展成一个文化中心,一个高校的文化代表,在精神层面上背负传承高校的发展特色和学术风格,使高校真正成为一所有历史有内涵有特色的高校。这就是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范晓鹏.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建设.图书馆学研究,2005(5).
[2]张苏文,程玉春.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案例分析.图书馆,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