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娜
1.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加强课堂的有效互动
有需要,有兴趣才会有探究互动这一行为方式的产生,而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而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设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比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时,我根据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及其心理特点创设了猪八戒、孙悟空、沙僧三人同用一根绳子围地的问题情境: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之后,唐僧准备奖给三个徒弟每人一块地,他拿出一根绳子说:“徒儿们,为师准备奖给你们每人一块地,以便今后自食其力。你们就用这根绳子各自围一块地吧。”这时猪八戒急急忙忙地说:“我要围成正方形。”沙僧说:“我要围成长方形。”孙悟空说:“我要围成圆形。”我说:“同学们,他们三人围出的地大小一样吗?要是不一样,那么谁围出的地最大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你们是怎样得到结论的呢?要知道谁围出的地大,必须用到什么数学知识?”这样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自然导入下一环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教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就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关于作业要区别学生层次,实行多元评价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变成一模一样的,假如我们奢望用同一标准、统一模式塑造出统一规格、同一类型的“产品”,就意味着我们的数学学习对某些学生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这种追求下的数学学习必然是低效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因此我们在数学学习中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地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比如课堂上对开放题练习24+□,里面填几是进位加法算式?我根据学生间的差异,设计了评“优”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学困生能填出一个;中等生虽无序的,但要全填满;优等生不但要全填满,还要有序。在完成练习卷时,根据试卷的难易程度及学生间的不同起点推出了“高低不同”的评价标准。像学困生,若在试卷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基础题方面得分,便可获得老师的肯定;像中等生,若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基本保住应用题的得分,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对优等生的要求要适当提高,他们在掌握整张试卷的必做题后,还要努力挑战试卷中的思考题,若挑战成功,就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后,都不忘指出其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这样,多样标准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起点,适合个性的发展,能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估算与计算,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此外,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其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4.提供安静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
纵观目前的数学课堂,常常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可是在这热闹活跃的背后,数学课是否还缺少点什么?我觉得还缺少安静。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是一门训练思维的学科,在数学课上少不了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注重为孩子们创造安静的思考环境,让孩子们静静地观察、独立地思考;让孩子们静静地倾听,认真地分析其他孩子说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静静地尝试,体验最优算法。
5.课堂提问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
教学实践证明,恰当的提问是组织和引导教学对话的重要手段,因为恰当的提问可以诱发、促进学生的自由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检查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思考、探究。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提问时只有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如果提问时不考虑儿童的思维特点,则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思维,还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教学活动的不可控制。
6.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认为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高。
7.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整數、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没有计算能力,就谈不上学习数学。
《纲要》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要做到正确,就要掌握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及基本的计算基础。要做到迅速,一是要熟练,二是要灵活。正确、合理、迅速、灵活是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