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平衡点

2015-09-10 07:22冯岚
考试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文学

冯岚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通用的一种书面语言,在“五四”之前的千百年间一直占据重要的交际地位。现如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文言文的精髓,彰显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处理好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者之间的平衡,是推行文言文教学课堂改革、解决现存文言文教学弊端的关键。

一、文言是根基

文言文言简意赅,底蕴深厚,韵味隽永,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当之无愧的璀璨瑰宝。只是时隔久远,学生心中充满了畏惧和厌倦。

笔者认为,这一现状的出现,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有关,更与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有关。放眼当下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讲课时常常不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而是当做杯子,不管杯子的容量和质地,一股脑儿地把开水、温水、冷水、豆浆、羹汤往里倒,久而久之,教学效果不佳,愈发助长学生的抵触情绪。

初中文言文教学,虽然要求翻译时“一一对应,字字落实”,但教师完全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适当“偷懒”,选讲、精讲其中一部分,重点梳理一些特殊“文言”现象,例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倒装句等,把余下的时间和疑问留给学生,放手让他们用《古汉语常用词典》自行探究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遇到“文言”问题时自行思考,提高生生间的合作意识。

二、文章是载体

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文言文的组成材料是“文言”,要读懂文本,首先要扫除“文言”的障碍;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目的是通过“文言”理解“文章”的意义。

首先,口中有“言”,加强文言文的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言文的学习,从正音、句读、节奏、韵律开始,文言文读得多了,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就慢慢形成。其次,目中有“句”,着眼于全局,重视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然后才是局部精讲、精练。最后,心中有“文”,连蒙带猜,疏通全文,在互相“讲解”大意的过程中掌握整体的“文”和重点的“言”。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文章”的阅读情境,借助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掌握文言句法,把握文章特点、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内涵。例如“记”这种文体,是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议论,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将《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不但能快速梳理文章的结构,而且能熟记文章中描写景物的语句,更能将其中“画龙点睛”抒情和议论句烂熟于胸。日积月累,学生的对于文言文不仅知其“言”,更知其“文”。

三、文学是目标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占全部课文的20%左右,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文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文言”,梳理“文章”外,还要关注“文学”素养的点滴渗透。

中国文學史上,有很多“炼词炼句”的事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区区十八个字,却运用了比喻、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出一幅“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的画卷,使人沉醉精妙的文言其间。

当代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是为了“逆历史潮流”,重新用文言文写作与交际,而是主动从文言文的遣词造句中,品味文学的妙趣,挖掘文学的价值,汲取文学的营养。偶尔,写几首古体诗,仿写《××铭》、《××记》、《记××游》,都是十分有趣、有意义、有创造的尝试,激发广大学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由衷热爱、学习和传承。

四、文化是精髓

文言文是古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古代文化、礼仪、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掌握了常用“文言”,便拥有了打开古代文化宝藏的钥匙,但是,“文章”间的“文学”要义和“文化”因素,就像蒙尘的古董,需要教师和学生用慧心和慧眼擦拭、发掘。

中学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知识容量大,涉及范围广,让我们领略认王羲之、王徽之、王敬之等为代表的“魏晋风度”。《人琴俱亡》中,王子猷在初闻王子敬病逝的消息之后,“了不悲”“都不哭”,是一种看淡生死,极度悲伤心情的刻意压抑,是一种不敢相信弟弟病亡的矛盾体现,到后来,触景生情,睹琴思人之后,终于再也无法控制悲恸的心情,“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四两拨千斤,催人泪下,令人扼腕叹息。古人云:“文以载道”,学习文言文,必须立足“文言”,读通“文章”,掌握“文学”,悟得“文化”,“读文明道”,学习古人的章法、辞采,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性,感召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综上所述,文言文阅读教学,只有处理好“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者之间的平衡,才不会使学生对文言文心存畏难、敬而远之,才能使学生真正乐学、爱学、善学文言文,有的放矢地突破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瓶颈,彰显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实效。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