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汉日翻译中的立场问题

2015-09-10 07:22陶乌云
考试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立场

陶乌云

摘 要: 相对汉语来说,日语是一门更注重讲话立场的语言。能否正确把握立场,是决定汉日翻译是否恰当的要素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立场密切相关的授受动词最得到重视,其他与立场有关的表达方式,如本身带有方向性的动词、复合动词等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在关于日语立场问题的先行研究基础上,从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误用现象出发,对汉日翻译教学中常见的立场问题进行简单总结。

关键词: 汉日翻译主体 说话者 立场

在汉日翻译练习过程中,经常能够发现学生会翻译出一些似对却错、似是而非的句子,其中不乏由于没有把握好句子主体或说话者立场而导致的错误和不恰当翻译。从学生的译句来看,其并非没有考虑到相应语法的使用,而是因为没有注意到或者理解好句子主体或说话者所处的立场,从而产生不地道的翻译。所谓“立场”,一方面可以指地理位置,另一方面包含句子主体或说话者的心理角度、身份地位、所处境遇,以及由具体实际情况而产生的想法,尤其是后者,对初级学习者来说较难把握。常见的立场性问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授受动词

授受动词是日语语法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也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当受到重视的一条语法。汉语中一个“给”既可以用于说话者给他人,又可以用于他人给说话者,还有他人给他人,即汉语中的“给”没有明确的方向性。日语中在选择“给”这一动词时,必须考虑由谁给谁。因此,简单把日语中的授受动词翻译成“给”教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使其充分理解句子主体或说话者的立场。另外,在授受动词的选择中,除了具体方位上的立场外,心理上的立场也不容忽视。以最基本的“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为例:

(1)花子给了我礼物。(花子さんはプレゼントをくれた。)

(2)我给了花子礼物。(私は花子さんにプレゼントをあげた。)

(3)我从花子那里得到了礼物。(私は花子さんからプレゼントをもらった。)

(4)花子给了我弟弟礼物。(花子さんは弟にプレゼントをくれた。)

其中(1)(3)句表达的是同一事实,但由于句子主体不同、立场不同,因此使用了不同的授受动词。相对于前三句,句子(4)更能体现心理上的立场,即弟弟是说话者的家人,心理距离更近,因此动词选用表示别人给进来的“くれる”。关于授受动词立场性的先行研究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二、除授受动词外本身带有方向性的动词

此类动词中,比较容易想到和理解的就是表示“来”和“去”的“来る”和“行く”。例如:

(5)小李今天没来学校。(李さんは今日学校に来なかった。)

(6)小李今天没去学校。(李さんは今日学校に行かなかった。)

这两句的主体都是小李,但句子(5)中说话者站在“学校的人”的立场,而句子(6)中说话者是站在“离小李更近”的角度叙述的。初学者在做翻译练习时往往容易忽略所译句子中说话者的立场,不顾汉语原句是“来”还是“去”,统统从自己身处学校的立场出发翻译成句子(5)。

再看下面两句:

(7)私は今日の午後授業をした。

(8)私は今日の午後授業を受けた。

句子(7)和(8)都可以翻译成“我今天下午上课了。”,但两句所用动词不同。相比之下,句子(7)应该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所说,而句子(8)则是站在学生角度所说,初学者往往都会翻译成句子(7)。类似的例子还容易发生在“看病”——“診察する”(医生角度)和“診察を受ける”(患者角度)、“打针”——“注射をする”(护士角度)和“注射を受ける(患者角度)”、“教”——“教える”(教给他人)和“教わる”(受教于他人)等动词的选择上。

(9)①

リー:先生、すみませんがその本を借りてください。

教師:リーさんが借りるんですね?じゃあ、「貸してください」でしょう。

リー:すみません、貸してください。

キム:先生!私もその本が読みたいです。貸してもいいですか。

教師:キムさん、それは「借りても……」ですよ。

リー&キム:??

此例的難点在于除了“借”这个动词在日语中有“借りる”(借入)和“貸す”(借出)两种区分外,还要考虑到动词后面的“てください”和“てもいい”两种语法现象。前者是请求对方为自己做某事,动作应该是对方来做,所以要选用站在对方立场的“借”(貸す),而后者是询问自己借是否可以,应选用站在自己立场的“借”(借りる)。因此,除了要掌握动词本身的方向性之外,实际运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语法事实进行判断和选择。

三、补助动词

前述动词本身包含方向性,有些动词单独并不能看出其方向性,例如:“電話する”(打电话)、“送る”(寄、送)、“持つ”(携带)、“連絡する”(联系)、“配達する”(投递、配送)等,这类动词常常通过结合补助动词来更完整地表现其立场。例如:

(10)小鸟飞过去了。(小鳥が飛んでいった。)

(11)明天请把电脑带来。(あしたパソコンを持ってきてください。)

(12)我是从3年前开始学习日语的。(私は3年前から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きたのだ。)

(13)我想今后也努力学习下去。(これからも頑張って勉強していきたい。)

句子(10)和(11)体现的是地理位置上的立场,而(12)、(13)句则是时间和心理上的立场。

除了“~てくる”、“~ていく”之外,其他补助动词如:“~てあげる(~てさしあげる~てやる)”、“~てくれる(~てくださる)”、“~てもらう(~ていただく)”、“~てしまう”等都与句子主体或说话者的立场有关。

四、复合动词

与补助动词类似,很多复合动词能够表达特定的方向性,从而与句子主体或说话者的立场紧密相关。例如:“风吹进来”除了“風が吹いてくる”,还可以说成“風が吹き込む”,“塞入、填入”可以用复合动词“詰め込む”。类似的还有:

(14)引进外国的文化。(外国の文化を取り入れる。)

(15)采纳他的提案。(彼の提案を取り入れる。)

(16)下起雨来。(雨が降り出した。)

(17)想出好办法。(いいアイディアを考え出す。)

此类动词的重点在于复合后缀的方向性,只要理解掌握了复合后的动词的方向性,翻译时就不容易出错。

五、自动词、他动词的选择

日语中自他动词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些场合必须考虑到说话者和听话者的立场。试举一例,主人为客人烧好洗澡水后对客人说“洗澡水烧好了”时,应该是:

(18)お風呂が沸いた。(自动词)

而并非:

(19)お風呂を沸かした。(他动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他动词,则带有一种“我特意为你烧好了水”的感觉,过度强调自身立场,使对方有种负担感,沒有用自动词显得令人轻松自在。在不强调人为因素的句子中,往往使用自动词显得更地道。

六、被动态

被动态中立场性最明显且最易被忽视的是间接被动,间接被动表示说话者或句子主体的利益由于动作实施者的行为动作而受损。例如:

(20)邻居家的孩子哭,导致我一晚上没能睡觉。(隣の子供に泣かれて一晩中眠れなかった。)

(21)隣の子供が泣いて、私は一晩中眠れなかった。

初学者常会译成没有使用被动态的句子(21)。事实上,哭的动作实施者是“邻居家的孩子”,而利益受损者是“我”,日语句子的直译是“被邻居家的孩子哭得一晚上没能睡觉”。将此类被动翻译成汉语时比较简单,但汉译日时则容易忽略说话者自身利益受损的立场,忘记使用间接被动态。

七、敬语

敬语使用中的立场问题主要体现在“内”“外”的分别上。例如:普通职员在接到其他公司来电找自己公司社长,而社长不在时,会说“社長はただいま席を外しております”(社长现在不在)。虽然社长是自己的上司,但由于是在与其他公司打交道,相对于上下级的关系,“内”与“外”的区分更加优先,是自己与社长同在自己公司这一立场上。在此种情况下,不必对社长使用尊敬语。在学习敬语时,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上下级的区别,从而使用尊敬语翻译此句。

以上是对常见的立场问题进行的小结,由此可见,立场问题并非难以理解,而是容易被忽视,这容易被忽视的立场问题恰恰是决定译法是否地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日语的立场性。

注释:

①例(9)引自《日语教学必备丛书.日语词汇、语法指导篇》,P31.

参考文献:

[1]K.A.I.T编著.王萍译.日语教学必备丛书.日语词汇、语法指导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新屋映子,姫野伴子.守屋三千代.『日本語教科書の落とし穴』.アルク,1999.

[3]日本語記述文法研究会.現代日本語文法2.くろしお出版,2009.

[4]聂星超.从“视点”看日语方向性动词与人称的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5.

猜你喜欢
立场
科幻电影“俗套”中暗含的立场与前提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坚守立场
当代中国行政执法中的国家主义立场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理论宣讲应注重立场、观点和内容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