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德
摘 要: 在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和专项选修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充分激发和挖掘、利用学生潜在动因的积极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田径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潜在动因 体育专业 田径教学效果
1.引言
田径运动教学是体育专业技术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是上好田径课的基础,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一方面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社会性需求,进而产生自觉性。另一方面由于外在因素的吸引作用对事物本身产生需要感,进而产生直接兴趣。重视自觉性和直接兴趣的培养是产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自觉性和直接兴趣之间又具有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本文就体育专业田径运动教学中积极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我校体育教育2011级、2012级、2013级和2014级四个年级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归纳总结法进行研究。
3.分析与探讨
通过对近四年入学的221名学生的自然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前有92.7%的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正规的体育训练。这些学生最后考虑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是学生进入高中二、三年级后,感觉文化课成绩不是很理想,难以考取其他专业。往往这些学生自身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因此临时抱佛脚,经过短短的几个月的突击专项技术训练,通过体育考生的技术科目的考试,参加高考进入大学。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性质只具有感性认识,这些学生由于专业技术的欠缺,导致入学后专业课学习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和训练兴趣。
3.1积极挖掘学生潜在动因,培养学生的需求感。
需求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得到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大脑中的反应。田径运动是“一切运动之母”,新生入学后首先要学习的专业技术课便是田径普修课,田径课的学习将对后续的其他项目技术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对田径运动需求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需求则是学生认真上好田径课,自觉完成田径学习任务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认识到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并把田径教学向他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内在的学习需要。因此,应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的事实使学生明确:田径运动对增强身体素质的科学依据及其作用;田径课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田径运动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等方面的教育。
因此,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性需求,进而对田径运动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增强完成田径学习的自觉性,并注意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对更高技术水平的求知欲,有利于不断提高认识,产生新的需求。
3.2利用教师精湛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
对客观事物学习与了解的愿望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例如观看一场篮球或足球比赛,听一堂讲授生动的理论课程等,能使人在情绪上产生认识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直接兴趣。而田径技术课学习内容单一、枯燥无味,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难以满足增强体质和学习技术的心理需要,伴随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技术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讲解要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语气肯定、生动形象;其次,教师的示范动作既要娴熟优美、从容自然,又要干净利落、敏捷准确,使学生观看后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最后要使学生明白,某一技术对增强体质的具体作用,增强体质对技术动作的依赖关系,每一个技术环节在完整技术中的地位,技术与运动成绩的关系。通过多种方式教学,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强烈的需求感和浓厚的直接兴趣。
3.3利用学生形成技能后的喜悦情感,促进身体素质提高及审美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直接兴趣,并有效地提高有机体的工作能力,田径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有助于提高技术教学和增强体质效果。
3.3.1利用运动技能形成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田径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技术学习、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身体练习得以实现。在田径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要求学生根据技术要求完成动作,这样做既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又有利于承载较大的运动负荷。教师应把练习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样会对他们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努力的程度。同时通过反馈作用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激发上进心,及时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并伴随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在田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采用讽刺、挖苦、丑化等方法评价学生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情感。
3.3.2利用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提高产生的情感体验。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重视加强学生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教师在每一堂课都应考虑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性,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挖掘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潜力,使学生清楚上述变化,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3.3利用完成动作过程中审美的情感体验。
田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技能常常会让人得到美的享受。美感在其中是事物自身的客观体现,同时它决定了人的审美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对强健的体格、强悍的体魄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在完成娴熟技术动作过程的审美素质,并培养他们自我欣赏和相互欣赏的能力,充分感受正确清晰的动作表象及动作的动感、美感和节奏感等。在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田径课充满兴趣、主动积极地学习,保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4田径教学过程中,竭尽全力避免忧虑、危险和意外畏惧的消极情感。
3.4.1教材内容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
由于田径运动教学项目多、技术动作难度系数不尽相同,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安排项目学习顺序时就要慎重考虑,严格遵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避免学生产生羞涩心理,使学生容易入门,消除学生的忧虑感。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顺序、层次分明地进行技术传授,使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
3.4.2增加学生的安全感,保证学生的安全。
消除意外畏惧的消极情感,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保证田径技术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合理安排教学和运动负荷;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科学地布置场地、器材;防止学生盲目地尝试,等等。在田径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避免和消除学生心中产生危险和意外畏惧的消极情感。
4.结语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潜在动因中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钻研和探索教学方法,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然和心理条件,使学生身心同时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张大钧.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史俊梅.拓展训练对实现田径教学目标的作用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2011(4):56-58.
[4]方军,范文杰,等.运动技能获得中的内隐学习本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