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娟
任务型教学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合作和探究方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师生在互动和交流中增进了解和友谊,在检测和反馈中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务型学习以实现“三维”目标为主要任务,是一种以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为目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创新的发挥,在激发学生的创思思维方面有良好效果。在多年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了一些任务型教学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所设置的任务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在设置教学任务时,教师首先要考虑此任务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关,与当前的社会实际是否相符,只有当答案为“是”时,任务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如学习“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时,笔者听说今天是小林同学的生日,于是临时为学生增设了一个与生日相关的话题活动。笔者走进教室对学生说:“今天咱们班有一名同学过生日,大家都知道是谁吗?”“是小林!”“是的,小林,Happy Birthday!”然后笔者用英语为他唱了一首生日快乐歌。同学们都随着老师的歌声一起成,共同祝贺小林同学。唱完,笔者随即提出问题:提到生日,你们能说出一些与生日相关的物品吗?学生纷纷举手说:我喜欢吃生日蛋糕。我想收到喜欢的玩具作为生日礼物。吹生日蜡烛的时候要许愿。我过生日时会吃长寿面。说完,笔者就把他们所提到的物品画到了黑板上,并在下面标注上了英语。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都非常高涨,新课的学习也异常顺利。快下课时,有学生问我:“When is your birthday?”我告诉了他们我的生日。到我生日那天,一走进教室,所有学生都齐声喊道:“Happy Birthday!”让我感动好久。
课后笔者想,虽然那天的小任务只是临时加的,不仅没有准备,而且不算很完美,但是因为它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能够在极快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动也贴近学生的内心,所以它才会成功,才能为学生带来一节难忘的课堂。由此可见,好的课堂不是教师讲得多好,而是能否走进学生的心灵,在交流中产生情感碰撞。
随着时间的积累,笔者越来越认识到将任务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的益处。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更有兴趣,理解语言时也更轻松,他们的语言技能就会随之得到很大提高。这些都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让他们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熟练使用英语这一工具。
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节有很多,如介绍、购物、运动、问路等,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他们创设一些任务型教学情境。笔者经常让学生分组表演,让每个人都能有扮演角色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就会充满信心,也有很大兴趣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二、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
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任务的难易度也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符。过于简单的任务学生不感兴趣,也达不到教学目的,起不到锻炼学生的作用;过于困难的任务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让他们的积极性受挫。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努力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体会,并对完成学习任务产生一种持久的兴趣与热情。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面向所有学生,让程度差的学生能跟得上,程度好的能有更大发展。
在这个方面,笔者采取了很多有效方式。做阅读时,笔者会给学生相同的阅读材料,除了五道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之外,还有五道“星标”题,让大家量力而行。能做的就做,不会的就不用理会。在做对话或是表演时,笔者会先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表演,只要他们能把课文上的句型背下来并加以简单的表演即可。然后让基础一般的学生表演,他们比上次表演的学生多加一些自己的创意,也不可照搬课本上的对话。最后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表演,他们的表演内容不能与课本相同,要自己创造新的语境,小组内创编新的对话内容。这种表演方法为不同学生提供了不同任务,学生学有余力就可以进行创新,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他们的口语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任务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统领,学生囿于题海战术之中,在教师指挥下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没有激情,没有创新,也没有探究、合作的体验,他们的各种能力无从发展和培养,就会逐渐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任务型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了,他们不再担任“主讲”和“指挥”的角色,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次,教师不再利用习题轰炸学生的大脑,而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学习技巧,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再次,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讲,学生听”了,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空间和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四、任务的完成要与教育规律相符
要使任务型教学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就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材思想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出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能有效引导学生资助学习与合作探究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导学案和训练案,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编好导学案与训学案。教师首先要编好导学案和训练学案。教师要吃透学情,对课堂的容量、信息量等都应有合理预设。导学案的编制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校情和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实际。
2.切实搞好预习。教师要在开课后就学习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并用媒体展示或板书表达出来。
3.合作学习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前30分钟内完成导学案任务,并自主解决一般性问题。在自学中,难度或综合性大的问题,则可通过本环节解决;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引领启发下,在师生的互动互助中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并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将内化知识。
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以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根本点,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因此,这种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